一、佛语
1、◎我喜欢这段话(精辟)
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5、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协办:中国摄影协会股份有限公司
7、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每一天。
9、为人,哪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做事,哪能件件圆满,样样无憾。既然如此,何不微笑?既然这样,何必惆怅?人生在世,快乐是一生,忧愁也一世,何不看开?
10、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1、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
12、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3、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5、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6、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7、有缺失,才会有希望。万物皆不,人生总有缺憾。我们要以的心,接受并不的人生。所谓的,其实只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灵。只有真正懂得包容不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
1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9、(2)注音:ㄌㄜˋㄊㄧㄢㄓㄧㄇㄧㄥˋ
20、身体健康允许,尽量以步代车。如出门必乘车,日久腿脚就会失去灵便。
二、佛语禅心 感悟人生
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3、不生不灭(bùshēngbùmiè):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出自《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5、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7、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不是佛语,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解决烦恼的佳办法,就是忘掉烦恼;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9、协办:上海博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0、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世间空既是色.色既是空.万物如同虚设!
11、(1)回头是岸的读音huítóushìàn,意思是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1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1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5、《佛语禅心:受用一生的98则经典生活智慧》内容简介:播种下春天的希望,就能收获秋天的硕果:播种下今天的渴望,便可以收获明天的灿烂阳光。生活是肥沃的土壤,只要你给予它恰当的温度。后的收获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帮你实现美满幸福的梦想。
16、佛语的六个字,常说的,一是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保佑。二是嗡嘛呢叭咪轰,即六字大明咒,咒语有无量的意思,不能翻译。诵持,即能消罪积福,得到观世音菩萨的保佑。
17、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喜不能过头,过喜则伤心。古人范进中举后发疯,即为过喜所致。
18、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9、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人生路很长,自己别把路走短了。没钱把人做好,有钱把事做好,什么都会有的!永远不要透支身边人对你的信任!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千金易得,信任难求!
20、佛曰: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三、佛语感悟人生精辟短句
1、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2、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5、要随遇而安,居室干淨舒适,不必搞得富丽堂皇,那样极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
6、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7、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9、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10、(2)引证:《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3、一件事情的发生,衡量不出一颗心的淡定;而一颗心的淡定,却能影响一件事的解决结果。一个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颗心的从容;而一颗心的从容,却能彰显一个人的深度。让人们豁然开朗的,也许只是一个道理;左右人们心绪的,也许只是一个心结。将心放宽,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世间所有的无常。
14、送给做不成爱人,又互相惦记的人!
1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6、所谓忏悔,就是知错,改正,不再犯,放下。
17、(2)引证:《苏平仲文集》卷十一《悟真寺碑》:“心外无相,相由心生。”
18、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19、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0、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佛语早安吉祥句子
1、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
2、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3、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多原谅别人,会善待自己,多恭敬别人,会庄严自己。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6、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7、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9、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0、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1、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1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3、佛语禅心: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要拿得起平和谦让的恭敬,放得下傲慢自大的偏见;拿得起知足感恩的心态,放得下骄奢淫逸的折腾;拿得起信佛念佛的精进,放得下得过且过的懈怠;拿得起普度众生的慈悲,放得下名闻利养的贪念;拿得起生之为人的责任,放得下幻化诸相的执着。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久的喜乐。执着于长久的美好,不死不灭的永恒,便生出痛苦。
14、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5、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6、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凡事太过较真,烦恼无处不在;而糊涂的人,不知如何计较,虽然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人生的大境界。
17、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五、佛语人生金句
1、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2、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5、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6、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7、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8、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9、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3、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心物是一。
14、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
15、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16、莲的佛语禅心语录如下: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心境决定眼界,眼界映射心境。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心情不好时,闭上眼,告诉自己,这是幻觉。莲,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它出生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莲花,蘸着些许清水,描绘出生命的瑰丽;莲花,濯清莲而不妖,透露出高尚的品质。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莲花拥有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她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她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
17、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0、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
六、佛语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酒色财气”我不取,“风花雪月”不沾边,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耄耋无恙。
3、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5、佛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6、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也不可以过于单薄,过暖容易感冒,过冷容易受寒。
9、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10、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3)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13、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4、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渐渐减少对事物的欲望;学会让自我常常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起点。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喝一杯清茶,放一曲舒缓柔和的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慢慢梳理新的未来;或者盘腿打打坐,读读经。这些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15、吃饭吃七八分饱,粗细搭配,荤素相兼,饭前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
16、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7、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8、着相就是当真。谁当真谁痛苦。佛为了让众生离苦,所以告诉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一。一切相都是缘起不实在的,想着也着不上,如水中月不可捞摸。佛可怜众生做徒劳的傻事,所以劝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二
19、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0、‘三界唯心’是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经》中说的一句话。但对这句佛语的解释上,中观论师和唯识论师有很大的分歧。中观家认为这句佛语是权变之说‘不了义’,唯识家认为是究竟‘了义’。中观家为什么认为这句佛语是不了义呢?因为按了义角度解释,就要犯否定客观外境存在,堕入外道数论派‘神我’说的邪见,但佛是遍知者,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佛说这句话是针对外道造物主创世说的一种权变之说。佛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三界并非神造,而是心造。’‘心造’就是‘业造’,因为无心不会有业,业是意识操纵下的善恶和中性行为。唯识家认为,‘三界唯心’这句话是究竟了义,并非权宜之说不了义。以佛陀的这句话为根据,建立了‘境空识有’
1、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放生。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粘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2、(2)注音:ㄈㄥㄑㄧㄥㄩㄝˋㄇㄧㄥˊ
3、为钱,累一生,为情,苦一世!
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6、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7、主办:小红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9、佛法的传承,有2种方式:佛的言传.佛的心传.佛语,就是指佛的言传.禅心,就是指佛的心传.佛的言传,是由阿难尊者,通过语言文字,而记录下来.佛的心传,是由历代祖师,通过以心印心,而传承下来.
10、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1、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12、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3、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4、浮生皆苦,万相皆无.这句佛语用英文Lifeissuffering,allwillresultinultimatevain。
15、本文由《刺桐文学城》www.ctwxc.com整编
16、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17、沈默是毁谤好的答覆
18、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9、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20、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这是印度另外一位高人的话由于名字难记忘了名字。他是一位毫无畏惧的人一生维护真理。按印度说法他死的时候故意用要入地狱的方法死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