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马的诗
1、 好山好水看不足,
2、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隋虞世基《出塞》诗
3、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古时此地出了很多侠客。
4、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5、马诗作者: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房星)二十八宿之《瑞应图》“马为房星之精”(燕山)本马的故乡(络脑)马络头(韂)马鞍垫(龙马)八尺以上的马(溘)逝(解剑)自杀。
6、马头琴弦,从天空蒙古长调古歌里
7、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8、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作者)李白(朝代)唐
9、逸足骏马不受羁,凌跞奔驰动千里。
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
11、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12、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13、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
14、一年,你说有多快,弹指一挥间?须臾转瞬?白驹过隙?都不是,是如昨的花香,从未淡、从未散。雨巷,你好,祝贺你又大了一岁。我,依然爱你,在平淡的岁月里,呵护你如初,你的家人不多,却真。生日快乐,我的孩子。
15、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16、这一匹则不同,它是一匹得意洋洋的庸马。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18、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20、塞外大漠是荒凉凄苦之地,但是真正的骏马只有在这里才能派上用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展示了一个廓大空灵、气势无限的空间:广漠的沙海,好像白雪茫茫;弯月如钩,高挂在燕然山上。这种境界,颇似气势恢宏的巨幅风景画,形与色富于和谐的韵味。
二、写马的诗
1、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被称为伯乐。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相传他是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楚国的君王委托孙阳找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对马颇有研究的孙阳几番苦寻,终相中一匹骨瘦如柴、拉盐车的役马。在所有人的质疑中,孙阳将这匹马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后果然变得精壮神骏,后来更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2、温和眼睛,是春天明净清澈湖泊
3、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4、不言自明,“令人生畏的战争发动机”不是马,而是人类如黑洞般膨胀的欲望。我们在战争中将马的作用发挥到,不仅作为运输物料的工具和冲锋陷阵的武器,粮食极其短缺时兵士喝马血、吃马肉也屡见不鲜。
5、大地是天马的羁绊,正如诗人是孤独的骑手。4000多年前人类第一次将马驯服的那一刻,诗人就在心中为马写下第一首情诗。
6、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7、 枯藤老树昏鸦,
8、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9、能与光滑的星光直接对话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辛弃疾
11、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岑参
13、诗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14、但是不管怎样理解,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骏马的恶劣境遇,食草根,咀蒺藜,罹风雪,这也是当时社会中广大寒士的境遇,空有一腔热血、一身才华,却艰难困顿,无以自安。骏马的遭遇,无疑具有强烈的控诉力量。二是骏马在恶劣境遇中不畏缩,不苟且,勇敢地抗争。这是真正有志之士的写照。这首《马诗》,也因之成为执着刚毅的美好节操的赞歌。
15、李贺写马(上)|吉新宏
16、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17、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18、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19、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饱汉不知饿汉饥,铁马冰河入梦来
20、《九歌》中的诗歌原本是两千多年前楚国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的远古歌曲,在屈原改编加工后形成风格统一的诗歌。其中《国殇》一篇,意在悼念战死的将士。其中这短短四句诗像极了战争电影中血肉模糊的那些片段:
三、写马的诗歌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对于这两句诗,似乎可作不同解释:一种是依照今人的习惯,愿意将其理解为骏马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情怀。草根难吃吗?雪很冷吗?不!草根很甜,雪像是必不可少的食盐。苦难有何可怕?我是骏马!其实另一种理解可能更符合具体情境:这是极度饥饿情境下所产生的幻象,干枯的草根看似甜的,厚厚的积雪像食盐一般可口。这就像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饥饿的小女孩,她在寒冬的雪夜里擦燃一根火柴,眼前就现出了温暖的烛光和喷香的烤鹅……
3、诗句描写夕阳西下、群鸦归林,疲惫之马、犹过空山的情景。意在强调旅人的辛苦。
4、骑白马而来与作者逍遥的心上人,他胯下的坐骑也如明月般皎洁动人。但恋爱中的男女是否知晓,“皎皎白驹”逐草而食,一晌贪欢也正如白驹过隙般不可挽留?
5、丑恶而空虚的东西依靠华丽的外形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本质,这就是滑稽。这就是诗中的这匹庸马给我们的感觉。
6、赵孟頫《调良图》,设色纸本,7×49cm,元代,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7、董国政,男,生于60年代。新闻工作者。现供职于解放军报。诗歌散作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诗歌月刊》《星星》《扬子江诗刊》《安徽文学》《阳光》和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等。
8、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对联讲座
9、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10、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1、以梦喂马,驰骋岁月;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张小砚《走吧,张小砚》尘世如潮人如水,不胜相逢一场醉——张小砚《走吧,张小砚》梦里出现的人,醒来就该去找他(她)。生活就是那么简单。——张小砚《走吧,张小砚》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张小砚《走吧,张小砚》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张小砚《走吧,张小砚》一百个美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张小砚《走吧,张小砚》我无法驾驭,是因为我不能超脱现实;我无法拒绝,是因为无论我可以怎样做梦,梦醒之后还是我确切无误地留在我之所在。——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1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13、②少君,李少君,汉代方术之士。《史记·孝武本纪》中有关于他的记载。青骡,此事见于《太平御览》中所此的《鲁女生别传》:“李少君死后百余日,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乘青骡。帝闻之,发棺,无所有。”这两句是说:如果是被李少君等方士乘骑,走在东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而已,谁会对之投以青眼呢?
14、爱你一生是真心马落桃花御水春莹然千顷无瑕玉莹净冷滑无埃尘————————————————————思美人兮天一方马公同年各健强莹滑不容安手指莹如云母含清光
1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6、猱(nao):猿类,善攀缘,行动如飞。
17、一个异想天开的昏老头和一群痴肥的笨马。
18、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咏马》
19、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20、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挥动马鞭奔赴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四、李白写马的诗
1、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5、据说秦观给他舅子苏轼写了这么一段文字:“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这其实是一首回环诗,应该这样读:“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6、诗中名句摘选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7、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8、拉住千里马的尾巴,就可以远涉千里;攀上大雁的翅膀,就能翱翔天下。此以附骥尾、攀鸿翮为喻,说明追随高人就能求得进步的道理。成语“附骥攀鸿”为客套语,由此而来。
9、这是李贺《马诗》中的后一首。诗人将这首诗放在压轴的位置,其讽喻时事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10、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11、马头琴悠扬,骏马驰骋在苍茫无际的草原
12、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13、全诗充溢着一种英雄气魄。背景是大英雄项羽战败后自刎乌江,在这种悲壮的氛围之内,神骓感到无尽的寂寞与悲哀。英雄不畏死,畏的是自己的一身才艺无处施展。英雄项羽死后,这匹马将跟从谁呢?可能被卖给屠夫杀掉,也可能被卖给农夫,与普通牛马一样去耕田。后落得瘦骨嶙峋,饥卧而终。或许被哪个庸夫骑上再奔沙场……然而,它再也遇不到真正的为之效力的英雄了。
1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唐朝的天才都令人感动,王勃则是由于受到了惊吓掉落到海里溺水而亡,骆宾王终却是没有了踪影,李贺则是因长期的抑郁伤感,终在二十六岁因病逝世,而他身后的诗文,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悲伤,不在想着要建功立业,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他的这些马诗写得无比的忧愁,也无比的伤感。
17、大概可能只有天才的诗人,才能够写出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并且每一首作品令人惊艳,李贺的很多诗也都有着深刻的寓言,另外他本人也是被后世称为“诗鬼”,写过了一系列的鬼诗,除了鬼诗之外,他那一系列的马诗,那也是同样经典,譬如他的这首《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整首诗表面看似在写马,其实还是在描写无奈的人生。
18、诗的开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展现的是一幅北方边疆战场的景色:巍巍的燕山上一弯弦月如弯刀一样发出寒光,月光下的沙漠犹如白雪皑皑。沙如雪,月似钩都用了比的手法。当时,幽州蓟门一带正是藩镇割据严重的地方,战事不断,人民深受其苦。所以诗人写出了战场的严酷萧瑟。
19、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20、李贺也正是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他这种理想,历史也并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舞台,令他去挥洒,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因素,也使得诗人内心极为痛苦;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李贺身体也是极为糟糕,更是常年身体不适,这种种的原因,也使得他年纪轻轻便是时常会悲痛,也会在那种悲痛里感伤,当然对于诗人来说,他所悲痛的也正是自己的理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李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去建功立业,要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五、杜甫写马的诗
1、中华上下5000年所有经典知识,太齐全了!
2、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3、这是一匹锦衣玉食的庸马,像一只豢养在富宅里的小哈吧狗。
4、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白马》
5、这首诗中的骏马很像诗人自况。李贺才高,傲岸不羁,且是李唐皇室后裔,自视为良骏之才。然而他命途多舛,不能为世所用,生活困顿,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来自生命内部的激情和傲岸不屈的气概,正是一匹“瘦骨铜声”的良骏。当然,这又何尝不是所有逆境独行的刚毅之士的写照呢?
6、千里马的伯乐是孙阳,孙阳的伯乐则是楚王。“伯乐”从此成为古代文人渴求仕途赏识的代名词,孙阳这第一个人间伯乐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长期被后世相马者奉为经典。孙阳认为,能日行千里的马也许当前的外表看来瘦弱,但首要条件是颅骨需呈现出神龙般的正气。
7、这群身披星光的马,它们不会逃逸
8、据说李贺每次写诗都是骑着一头驴,身边挂一个小布袋,每当想到了一两句诗之后,便是快速记录下来,随手扔进布袋里,久而久之,回到家之后再慢慢推敲,从而形成了一首首优美的名篇佳作。这也正是诗人独特的一个地方,尽管他的有一些作品看上去很是普通,可是只要是深入地去了解了之后,便是会发现他的作品应当说是与众不同。
9、韩干(传)《神骏图》(局部),绢本设色,5×12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0、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
11、《病马》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玉腕骝》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顿骖飘赤汗,跼蹐顾长楸。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12、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13、译文: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14、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15、工业革命之后,马在现代社会已逐渐失去广泛的利用价值,开始成为更纯粹的美学象征。在同样“以梦为马”的三毛看来:“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
16、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17、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18、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19、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20、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六、写马的诗
1、哪一片山崖陡峭,其中藏有老马的骸骨
2、布封的《自然史》中有描写马的文章《马》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散文《马说》当代作家梅朝荣写的小说《茶马古道》当代作家李学辉的历史小说《天下神马》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南朝梁·萧纲《系马诗》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牧马江南《关于马》李贺的《马诗》
3、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4、它们忠诚地等待主人醒来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7、脱缰的骏马没有受到束缚,就像被马鞭抽了一样快速的奔跑。
8、(唐)颜真卿《赠裴将军》
9、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0、《房兵曹胡马诗》的后四句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句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后宕开一句:“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深远。
11、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
12、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13、《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
14、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15、 乱花渐欲迷人眼,
1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
17、穿着轻适的衣服乘着马车连夜赶路,骏马跑得很快追逐着东风。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19、对于这后两句,似乎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饥不择食,它已无暇顾及口齿软硬,即使碰到蒺藜,也要先嚼上一嚼再说;另一种理解是为了知己知彼,自己究竟能不能吃下草根这类粗糙生硬的东西呢?那就先找个硬刺的东西尝试一下,如果连咀嚼蒺藜都不在话下,草根又有何惧?这两种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前者很像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有点儿“饱死鬼”心态的莽汉,后者则像胆大心细的壮士;前者像李逵,后者像武松。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 陶潜
1、诗人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塞北大漠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表现出他心中的一种渴望——在这片广阔天地里建树自己的一番功业。是骏马,就应该如此!但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时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之上!骏马急切而豪壮的心情,在三个词语中充分体现:“何当”“快”“踏”。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仿佛看到它在嘶鸣,它在眺望,它已跃跃欲试了。
2、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3、人有错手,来吾道夫先路。
4、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5、项羽拥有乌骓是项羽的幸运,乌骓遇上项羽,又何尝不是乌骓的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