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山水的古诗
1、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品鉴):超妙精工,清幽深微。读之使人精神纯净,忘情尘俗。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9、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李白《赠裴十四》
10、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11、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12、品鉴:“霜叶红于二月花”,造语自然,又出人意表,摆脱了历代文人悲秋情结,呈现出一种热烈向上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3、龚琳娜深情演唱的《庭院深深》,作者到底是欧阳修还是冯延巳?
1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7、提示:点击↑"书画超市"免费订阅,右上角转发
18、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0、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二、关于山水的古诗配画
1、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一文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与《岳阳楼记》一道被收录进《古文观止》,尤其后一句,意味深远悠长,为世人所称颂乐道。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鸟惊而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是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全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6、恍惚间,平静无波的江水上,似乎漾起一圈圈细细的波纹,循着波纹望去,这寒冷的江面上赫然停泊着一叶孤舟。在如此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之时,那叶孤舟中竟然坐着一位老翁。他身披蓑衣,手持鱼竿,就这样静静地坐于这天地之间,像一尊雕塑。即使冰冷的雪花落了他一身,他仍是不管不顾,仿佛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与他不相干。
7、品鉴:诗人以动显静,以声衬静,通过桂花飘落、明月东升、山鸟夜惊显示了春天夜晚恬静幽美的自然景色,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品鉴:在盛唐诸公中,盂浩然年岁较长,又被时人视为飘逸之高士,然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沉雄空旷,足以显示盛唐气象。
10、带你欣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口中的“潇洒桐庐”。
1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1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远山近水,气势磅礴。太阳可曾想要落下,黄河可曾想要入海?不甘落寞沉沦,只有更上一层楼!
15、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宋)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7、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凡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三、关于山水的古诗有哪些
1、(品鉴):诗的基本内容在题目中已经传达了出来,诗人在黄昏时分,居高临下,还望京都。“白日”二句写京邑巍峨的宫殿,“丽”显示出光泽感。“余霞”四句写京邑郊外景致,为小谢名句。轮廓清晰,音节圆转,属对精工,秀气成采,故李太白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结尾数句抒发去国怀乡的惆怅之情,从中折射出谢跳等士族文人内心深处的危惧与苦闷。
2、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4、“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出自唐·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6、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7、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王维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品鉴:清人王阊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曲,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湘绮楼说诗》卷一)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10、长江悲已滞,念将归。——王勃《山中》
11、品鉴:众鸟飞尽,孤云悠悠。孤独苦闷的诗人,与孤寂傲岸的敬亭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不期而遇,一见倾心。
12、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
13、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14、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5、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及注释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注释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16、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1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四、关于山水的古诗100首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品鉴):全诗明丽如画,次联气象壮阔,自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不同。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非也。诗人故无人送别,然有水送别,“仍怜故乡水,送行舟”,岂非送别意?山可以相看“两”不厌,水自然也与诗人难舍难分。
3、搜:历代|牌匾|书法有法|所谓大师|点将|王羲之|名家100人|黄秋园|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扇面……还可回复任何词查看哦!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5、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6、(品鉴):“烟雨”既是春景的写实,又是诗人心绪的再现。
7、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北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水诗,山水诗里不得不提的诗人就是王维。王维的山水诗意境高远,空谷绝尘,且画面感极强,被喻为“诗中有画”,备受推崇。这里选的九首山水诗,是王维山水诗的精华之作,堪称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巅峰之作。
10、(品鉴):前两句先写湖上“初晴”时的水光山色,后写“后雨”时缥缈山影。“晴方好”、“雨亦奇”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下文。后两句用了一个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刻画出西湖的神韵。此后西湖又被人称为“西子湖”,这一妙喻“遂成为西湖定评”。(陈衍《宋诗精华录》)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3、春天转眼就要逝去了,何年何月,是我归乡的日子啊!
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7、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18、“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0、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
五、关于山水的古诗诗句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4、=====赞即是布施|分享传递智慧|=====
5、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9、在盛唐诸公中,盂浩然年岁较长,又被时人视为飘逸之高士,然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沉雄空旷,足以显示盛唐气象。
10、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