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杯邀明月全诗
1、无云世界秋三共看蟾盘上海涯。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诸子新粱肉,群经旧井田。
4、平谳翻遗蠹,催科绝胜畋。
5、昆山宁玉弃,合浦敢珠捐。
6、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7、礼罗谁共入,宪网底粗悛。
8、这首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10、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1、秽污无与汰,残忍复叨全。
12、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13、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14、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15、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6、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17、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8、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可能是玄宗的驸马、翰林学士张垍及高力士、杨贵妃等人的谗言诋毁,李白在长安宫中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内心也愈加郁闷,于是只好对月兴叹,借酒浇愁。
20、举杯邀明月 文字 选自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二、举杯邀明月的全文
1、点击阅读:给生活加点料!《野草集》生活创意集市摊主招募来咯!!
2、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3、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4、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
5、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李白《静夜思》
6、《月下独酌》是组诗,总共四首。宋蜀本此诗题下注曰“长安”,乃写作地点。诗的写作时间,研究者一般认为是天宝四载(745年),即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之前。
7、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8、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9、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
10、不知有吾身,此乐为甚。
11、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12、固谓身无绌,原来命独邅。
13、伪狗故盛衍,非鱼罔寄筌。
14、绝美诗词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15、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6、①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②“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③同交欢:一起欢乐。④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⑤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
17、对酒轻千日,论诗嗣百篇。
18、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9、鸾鸣将日近,鹏举欲云连。
20、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三、李白对影成三人是哪首诗
1、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
2、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五穷延使坐,三疾强令痊。
8、明月,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0、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1、悠悠江至澧,浩浩洛吞瀍。
12、wǒgēyuèpáihuái,wǒwǔyǐnglíngluàn。
13、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14、日啖如瓜枣,时寻在火莲。
15、淰淰重岚晻,潺潺小涧湲。
16、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7、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18、xǐngshítóngjiāohuān,zuìhòugèfènsàn。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20、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四、举杯邀明月上一句
1、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2、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3、诗中“影”字四见,“月”字四出,且安排在诗句中各不相同的位置,铿锵和鸣而又错落有致,这不是颇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吗?
4、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5、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6、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7、出处《月下独酌》,《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8、然而,唐玄宗始终只是把他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之臣,也就是御用文人,吟风弄月,点缀升平,并没有授予实际的官职和给予政治上的重用,这与李白的抱负与希望相差太远。
9、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10、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11、执鞭深结友,握椠恶亲贤。
12、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
13、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14、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1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6、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8、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19、原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写别衣皆泪,求亲道欲涎。
五、举杯邀明月全诗词
1、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2、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3、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5、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6、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7、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8、牛女缡犹结,参商毂怎旋。
9、豚蹄祈殖谷,糟酒乐登筵。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
12、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13、白下岩鸣铎,长沙省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