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竹子的诗句
1、野竹野竹绝可爱,汁液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翻译: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4、新闻热线13019984321
5、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6、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高斋闻有万琅干,坐对怀山饮秋绿。官闲胜日无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9、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0、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11、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2、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
13、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4、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15、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16、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17、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18、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19、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20、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二、描写竹子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
1、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2、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5、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6、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7、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新制丛竹诗以至见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为歌以和之。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庭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8、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9、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10、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1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2、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3、开篇明义,在我国诗歌长廊中,有许多赞咏竹子的作品,唐代诗人李贺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自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昌谷北园新笋》就是李贺的一首咏竹诗,原诗如下:
14、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15、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16、寰域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17、在凛凛的冰霜中,竹子那浑身雪白修长的身躯体现出它的气节。不需要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它,在月光的辉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传神,它的韵味。
18、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19、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0、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三、描写竹子的优美句子
1、后两句“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大意是说: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这两句着重表达诗人怨恨的感情。
2、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3、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4、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5、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6、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7、自古文人墨客,尽擅咏竹,对其情有独钟,与咏梅诗当有一拼,无论咏物或言志,其它的植物诗望尘莫及。无可攀比。
8、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9、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0、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1、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12、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13、紧贴市场发展趋势,强化国内外竹产业领域贸易、交流与合作。中国(上海)竹产业博览会给您不一样的参展和参观价值。
14、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15、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
16、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7、这是一种怎样的怨愤呢?清代学者姚文燮在为李贺的诗集作注时,曾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
18、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9、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0、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四、描写竹子的诗句托物言志
1、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有趣|有度|运营|社群
4、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5、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7、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0、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11、这从“无情有恨何人见”一句中就可看出端倪,诗人摒弃直抒胸臆的陈述句,用疑问句的语气和句式将心中感想诉诸于笔端,在大开大合的写作手法中,诗意也呈现出变化多姿的风貌。
12、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1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5、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18、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19、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0、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渭上风烟分别派,山阳诗酒属闲人。心期已到冰霜窟,眼界不知花柳尘。萱背从今看辉映,嫩香新粉四时春。
五、描写柳树的诗句
1、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2、▶赏析: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一生画竹多。此诗中,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3、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7、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呀。
8、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
9、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0、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11、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12、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五代-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3、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