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蔡元培名言
1、爱国女学校由蔡元培夫人黄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的独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蒋观云等人租校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正式成立。早期学生人数仅有十名左右。中国教育会则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叶瀚、蒋观云、黄宗仰等人共同策划,由蔡元培任会长,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张革新,因无经济支持,早期仅从事文字方面的鼓吹而已。
2、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
3、(每日一品)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4、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蔡元培
5、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公元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公元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遗著辑有《蔡元培全集》。
6、来一道历年考试试题练习一下。
7、桐花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也罢,那我辜鸿铭就舍了这张老脸,给你这个白话娃娃当一回军师吧。
8、主权才是国家大的利益。
9、12月4日,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黄兴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孙中山亦于年底返国,旋即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后改用阳历。是日孙中山就职于南京,着手组织内阁。各省代表会正式开会,通过国务员名单,各部门总长依次为:陆军黄兴、海军黄钟瑛、外交王宠惠、财政陈锦涛、司法伍廷芳、内务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实业张謇、交通汤寿潜,中华民国第一次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成立。
10、人之处世也,既有贵贱上下之别,则所以持其品味而全其本务者,固各有其度,不可以执一而律之,要在适如其地位境遇之所宜,而不逾其度耳。
11、男子娶妾,在当时是被认为天经地义,而再嫁和离婚则是惊世骇俗。单就此事,已可得知蔡元培的重视男女平等,打破传统社会陋习,其所受维新运动的影响是如何巨大。由于条件过苛,几经说媒,难觅合适女子为继室。一年后,始访得江西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天足、工书、有才学,遂在杭州结婚。
12、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13、我已经是退避三舍、一忍再忍,然斯人却步步紧逼,不依不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那就让我这个所谓的蔡大龟,只好披坚执锐、上阵厮杀吧!
14、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
15、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蔡元培
16、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以后的活动,较为人知,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知者较少。无疑的,他的贡献主要是在进入民国以后。可是,若要探源他后半生的文化、思想、政治活动,他前半生的思想趋向、政治活动是不可忽略的。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史上新旧过渡时期中一个成功的、典型的代表。
17、(讲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18、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无宁展广性。——蔡元培
19、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20、蔡元培得吴敬恒在伦敦寄出的信,始知武汉的消息。他在致吴敬恒的信中,有“弟恐不能久留此间”之语,暗示打算回国赴难、共同奋斗的意向。其后,接陈英士电报,催他回国。于是结束四年的留学生涯,取道西伯利亚东归。抵达上海之日,正是黄兴由武昌抵沪之时,即12月1日前后,孙中山尚未返国。他一时没有住处,蒋维乔留他住在爱国女学校内。
二、蔡元培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要是没有道德,即使你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也只会助纣为虐,做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此句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
2、▌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3、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4、▌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5、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五四。一谈到“五四运动”,便会联想到蔡元培,没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倡导风潮,推动文化改革,也就没有五四运动;没有北京大学校长的开明进取,支持学生的行动,也就没有五四运动。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正是蔡元培,他又是辛亥革命后首任的民国教育总长。
6、▌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7、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8、元培先生的伟大志愿,就在于他一生想为中国造就人才,他一生走的路就是教育爱国大道。无怪乎他所创办的第一所女校,取名为“爱国女学校”,他所设立的第一个学会,取名为“中国教育会”。他教育不忘爱国,爱国不忘教育。
9、光绪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闻》上发表了一篇《新年梦》,主张说:“我们意中自然有个中国,但我们现在不切切实实造起一个国家来,怕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面应办的三件事:恢复东三省。消灭各国的势力范围。撤去租界。这篇文章,颇能反映出他这时的思想。
1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11、“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这句名言论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A.陶行知B.蔡元培C.朱永新D.孔子
12、尊贵的王者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谨慎行事。(原句出自《荷马史诗》)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4、对俄同志会并以《警钟日报》为报,报纸的编辑工作初由王小徐负责,其后嬗于蔡元培。他主持到这年6月间,因接任爱国女学校校长,编辑工作才由汪德渊接任。《警钟日报》后因揭载德人经营山东的密谋,触怒德国领事,报纸被封禁,拘去五人,上海的革命言论至此又遭遇挫折。
15、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
16、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人类十余种伟大的人格;在他的身上,宛如拥有“磁铁”一样的吸力,吸引着当时为优秀的人才汇聚身边;在他的身上,充满着人世间的大智慧;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孜孜不倦的对学术和教育的执着,他便是备受敬仰的伟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蔡元培的十句至理格言,体会教育的真谛,同时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17、思想苦旅,洗心革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8、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19、蔡元培(1868年一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2年,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主张废止祀孔读经,采用西方的教育制度,实行男女同校。1916年至192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并提倡学术研究,支持新文化运动。
20、任何人,你都不能去试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你非要挡呢,结果只有一个,什么呢?被碾着腿嘛!
三、蔡元培名言英文
1、上海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分为师范院、上院、中院和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增开一个“特班”,取录了42位私塾就读而又有志向西学的秀才、举人,预定教他们外国语言及经世之学,成绩优异者保送“经济特科”。蔡元培就是担任这个特班的总教习。
2、1905年8月间,留日十七省革命志士在东京发起“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为总理,誓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本部之下,设立各省分会。上海分会由蔡元培担任分会长,光复会会员也大半加入同盟会籍。蔡元培以爱国女学校作为革命同志的接洽,并提供教员资格给徐锡麟、陶成章、杨笃生、黄兴等革命同志作为革命活动的社会身份。
3、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责人的。
4、吴敬恒同入南洋公学任教,却因他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退学事件。同年10月17日,导火线是一个小小的墨水瓶,引起特班学生牺牲其保举经济特科的资格,相率退学,蔡元培也引咎辞职。而原因是吴敬恒和校方发生冲突,有十数名学生遭开除,吴亦辞去。
5、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6、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开宗明义,作为一所大学首先要明确它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作为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片面的注重分数的高低。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
7、人与人同居一世界,犹一家也;自然界之种种灾害,犹外侮也。故人与人不应相争,而应合力以与自然抵抗。——蔡元培
8、当时国内的革命人士主要集中策划暗杀和暴动,但暗杀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革命的方针和步骤也无法确定,因此大家对革命的前景仍然黯淡。蔡元培的内心不免会有失落的感觉,因此改变一下生活环境的欲望便愈来愈强烈。到这年秋天,听闻清廷有派遣编修、检讨出洋留学之议,便决定进京销假,申请留学欧洲。临行,把同盟会干事一职托他弟子黄炎培代理,并将秘密文件及名单多种交给他保管。蔡元培离开上海,独自前往阔别了8年的北京。
9、(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不是为了眼前和过去的利益考虑,而应该着眼于未来,因为孩子代表未来。是蔡元培先生再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关于教育的作用的重要言论。
10、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蔡元培教育名言
11、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蔡元培
12、光绪十五年(1889)二十三岁,元培参加浙江乡试,中了举人。次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考中,成为贡士,必须再经殿试合格方为进士,但元培未即参加本科殿试,过了两年始成进士。梁启超乡试中举和他同年,可是会试累试名落孙山,可见在科举试途上,蔡元培比梁启超顺利得多了。原来考官王蒿隐欣赏他的文章,录取了他,因此便有人称元培是“蒿隐门人”。他是中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正考官翁同龢很欣赏,称赞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材也”。
13、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蔡元培
1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5、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蔡元培
16、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尚自然,展个性。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无宁展广性。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毋宁展个性。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