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佛家名言名句60条(精选文案143句)

一、佛家名言

1、记忆里的痛苦多了,幸福就少了,

2、烦恼,忘了吧;痛苦,忘了吧;抱怨,忘了吧;委屈,忘了吧。

3、与其闷闷不乐,不如随心所欲,任由时间,风干了记忆......

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6、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8、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9、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0、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1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2、居我所知,烧香是一中通道:就是人们在顶拜之前跟谁(也就是拜谁)先接通的一根如电话线一样的一种形式.香点着之后的烟是向上去的,就是与你要拜的魂接通,这样你就可以与你所要拜的魂或佛沟通.换句话说:你不点香就会无法与你想要拜的魂和佛沟通,因没有沟通的媒介而无法达到你的目的.道教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先沟通;(接线)后顶拜,才有用.否则在鬼神世界有那么多的佛;神;魂;野鬼等.你向谁顶拜啊.?。

13、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14、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5、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16、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古人用香风气的盛行,也使香品种类更为丰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佛教一直十分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助缘之物,借香讲述佛法。佛教的香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供养之物,可以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做辅助修持,也有专门的香方用于调节各种病症,驱邪辟秽、预防疽疫等。佛教用香种类丰富,有单品香、合香以及各种合香配方。所用香药品种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香药,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等。

17、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1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9、“口头禅”原指只空谈禅理而不去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为什么说“口头禅”只是一种点缀呢?因为它只是一种口上的宣称和记忆,不关乎觉悟。就比如说佛祖的“拈花微笑”吧,这段公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都可以说上一两句,可这种说法关“觉悟”什么事儿呢?道家讲“道可道,道”,佛家也讲口头禅不是禅。佛家有名的口头禅就是“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20、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二、佛家名言名句60条

1、大意: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2、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3、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4、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5、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7、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8、大意: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9、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10、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1、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1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3、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15、《杂阿含经》曰:“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欲。”《涅槃经》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佛家有“六根不净”、“六尘”等说法,意思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到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形成认识。“家贼”说的是“六根”(即“内六贼”)。因为与人身密不可分,所以可以称为“家”或者“内”;又因为“六根”常难清净,所以又可称为“贼”,即蒙蔽、窃取人的自心自性,使人陷于“六尘”(外六贼)而不能超脱。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7、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8、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9、不能留下来的,不是真爱;无法拥有的,不是真情。

20、解析: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三、佛家名言名句短句

1、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3、大意: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4、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5、有时候,你要学会装傻,糊涂一点,别什么都记得清楚。

6、世界是波动的,在时间的调和下,一切都是对也都是错。一切既是波顶也是波谷。因为矛盾而又真实同时存在,所以正负抵消。一切皆为虚幻!

7、人生因有责任而忠实,若逃避责任,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

8、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9、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10、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1、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因为他的感受是错的,心很乱很苦,事事怀疑,扭曲别人用意,幸福离他就很遥远。

12、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

1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4、大意: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15、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6、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17、南怀瑾: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18、大意: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19、大意: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20、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四、佛家名言经典50句

1、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2、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我们仿佛世界上聪明的两只鸵鸟,灵光乍现之后悄然的彼此学会了把头和记忆埋在时间的沙子中,以此来抵御所有现实的残酷。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2) 佛说:沙曼走为上道,没有什么比得上磨牛,虽然走为上道,但心不能。如果心道起作用,为什么要用实干家这个词?

5、忘还是不忘,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

6、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7、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8、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9、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0、大悟无言,因为无声胜有声,明白大悟后是无法用拙劣的言语可以表达出来的.

11、大意: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2、有时候我不想相信好人有好报,因为好人不长命!心思不好的人却能身强力壮的欺负着好人,鬼神不欺的活很长久。

13、至尊文殊菩萨送予宗喀巴大师一段至理名言:“如果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出离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也完全不会超越轮回及恶趣的因。应当将生圆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束之高阁,精勤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出离心为止。”

14、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15、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6、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7、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18、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19、大意: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20、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断、舍、离,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五、佛家名言 贪

1、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2、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5、欢迎关注和分享微阅读: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在打扫禅寺时道出的:“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谒句。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慧能菩萨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明心见性的禅机。是啊,人性本来清净,怎么会沾染尘埃?为何又沾染了尘埃?值得人们思忖!

7、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8、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0、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1、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分享本文;

13、大意: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1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6、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7、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8、大意: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19、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六、佛家名言

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3、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世界很大,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

4、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5、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7、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9、大意: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1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11、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12、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1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1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15、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6、当你拥有智慧,并用智慧思索变化无常的人生,便渐渐远离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危险的人。

17、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9、大意: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0、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1、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2、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5、"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6、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当然,还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8、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0、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1、一切随缘生灭,执着是痛苦的根源,人生一度春风,便也一度秋雨;一度得意,便也一度失落。逃不过的是无常,走不完的是轮回。

12、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不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花开花落,天道轮回,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13、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14、大意: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15、人生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荣耀也罢,屈辱也罢,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感慨,多一份从容和淡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

16、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7、佛教强调悟,一切成佛的法门都是开悟,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但“法”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万法空相”,只有不执着于明确的“相”才能“开悟”。而如果用语言说出“法”来,那就是着了“相”了,就不是法的本来面目了。

18、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9、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忘记旧情的那一刻,你就真正接受了眼前的幸福。

1、所有的病患,医生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难渡。

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上一篇上一篇:读书名言(精选文案138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