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熊逸然(精选文案83句)

一、熊逸

1、风格即人,读者可以从这样的风格里看到一个真正怀着超然态度的局外人。

2、《李叔同《晚晴集》讲记:百部佛经》

3、爱醉酒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4、《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豆瓣5分

5、大概四年前看了熊逸的《春秋大义》,是在天涯连载的,已经出版了,其文磅礴,颇具思辨性,人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现在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后来与罗振宇合作在得到app上讲过一些国学和西学的知识,网上对他的猜测很多,偏偏他又喜欢换笔名,换来换去人们总以为熊逸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多人,分工合作,主要是因为此人什么都写,写的东西用的材料很多,其《春秋大义》有两部,我曾将其参考书目抄下来,足足六张16开的纸,而且语言通俗,有时候可能会漫开去讲,讲着讲着就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但是很有趣。

6、《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豆瓣2分

7、熊逸肯定不是真名,通过网络搜素并不能找到任何关于熊逸个人的真实准确的信息。只能查到他的很多作品以及一连串的笔名。一般要想了解一个人,肯定首先百度,然而连百度词条都没有。只会蹦出他的很多作品。就连维基百科上的介绍也是极为简洁“熊逸”及近年来活跃在网络上的作家。

8、我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放在随身包里一个星期了,每次打开都有奇妙的收获。

9、http://pan.baidu.com/wap/link?shareid=45545393&third=0&uk=3306083215

10、如果你喜欢“一日五游”或者“五天欧洲十国游”这种项目,习惯了打卡发朋友圈的程序,那么在旅途当中,你只需要一个腿脚麻利的领路人,完全没必要花高价去请资深导游。

11、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

12、熊逸,是笔名,其它不详。

13、本书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处思维死角。

14、无论如何,张翰的活在当下的态度,影响了后世无数失败者奉为经典,在倾诉忧愤的诗词里多次提到,李白就是其中一位。

15、群号:904555609密码:manybooks

16、可能我们会问李白,要何时才能长风破浪,要咋个才能直挂云帆,可能李白会说,不晓得,管他的,反正老子才华盖世,注定会成功的!也正如熊逸老师所说,绝顶的荒唐也成就了绝顶的诗人,李白就是这样。

17、首先,你说“对自己没信心”,这也可能是对自己没把握,有的工作难度大,自己的能力又不强,难免会不自信。

18、何为善?何谓恶?杀一百无辜之人,行一百不义之事,换得天下大治,可行否?

19、《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20、书本教人做圣人,至少也要做个正人君子,虽然这些古老的圣贤书早已经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了,但要想在现实社会上求取功名,升官发财,就必须把这些书本知识的字面涵义读熟读透。

二、熊逸然

1、十朝元老冯道,在古代人看来是冯道肯定不是忠臣,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是以我们现代人看来,冯道既是良臣也是忠臣,良臣是能够治理好国家,同时为老百姓着想,忠臣则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冯道就属于魏征眼里的良臣。

2、《道可道:的要义与诘难》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3、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后人因为仰慕王阳明的成功而钻研他的心法,这真的有用吗?

4、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本书既可以说这是一部严肃的哲学作品,通过纷杂的案例、严密的逻辑,探讨了何谓正义、如何实现正义,以及正义从何起源;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擂台,让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正义观念一一上台过招;还可以说这是一场读者与作者的智力角逐,书中每一句话都散发着诡异的气息,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于何时何地遭到作者的伏击;哪怕仅从文学性的角度来欣赏,这也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它将满足你的任何期待,同时,颠覆你的任何期待。

6、《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7、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想做一个成功者,于是成功学就像保健品一样大行其道,也像保健品一样,见不见效,至少九成取决于信仰。而实际上大部人要想成功,都得保持自律努力奋斗过很长一段或者一辈子苦逼的日子,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样的生活和活受罪有什么区别?”李白的《行路难》第三首就直面了这个问题:“生前一杯酒”和“身后千载名”哪个更重要?

8、《春秋大义》是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逸。中国儒家思想中其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看法、取舍和褒贬。其本质就是个人在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在与其他人、周围的环境等产生作用时,在个人行为选择上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其背后的思想原则。

9、另一方面,孟子的标准虽然严苛,但仍然不失为君子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原因无他,孟子是从盈利的角度做出描述的。但只要我们不怀有“得天下”的无法遏制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不对这个目标孜孜以求,总还是可以要求自己不行一件不义之事,不杀一个无辜之人。如果沿着孟子的思路,却不从盈利而从损失的角度重新表述这个命题,那就会真的有点令人为难了:如果不行一件不义之事,不杀一个无辜之人,我们就会亡国灭种,在这种极端情形下,究竟怎样做才是对的?

10、用王阳明心学的观点来说,良臣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只有在其位,才能谋其政,心怀天下和国家,而非某个皇帝,这样的良臣在古代应该是越多越好,只可惜,皇帝们先需要的是忠臣,于是文人士大夫都被三纲五常所困,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才是读书人的悲哀。

11、总是对自己没信心,近经常一做完事就后悔,是抑郁症的表现吗?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是一种自卑感。而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就是抑郁的倾向。但这还不一定就是抑郁症。确定是不是患有抑郁症,不是由个人的感觉来确定的,而是要经过专业医师的全面测量和诊断,才能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12、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13、(文章节选自:《治大国》,熊逸著)

14、李白是个另类人物,在唐代所有诗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悲伤逆流成河,把负面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到底。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感受力到底有多重要,它让李白成为了李白,而没有成为祥林嫂。李白是个富二代,不缺钱,只缺成就感,虽然诗名满天下,但目标太大,要做姜太公、诸葛亮,个人能力和个人目标发生严重错位。此外,李白还性格天真,完全认识不到症结所在,把个人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解读为命运的捉弄和奸人的阻挠,阻力大了,路自然难行。

15、礼拜三幻化的啊,怎么还没有好呢。昨天你说是地精和虚灵的科技衔接不好,但我不管,我知道勇猛,温柔可爱,善良纯洁的飞熊大神一定会有办法的,一定的。要是我回来发现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话,飞熊,你就再不是我的偶像了!!!

16、当然,也许陈天华天真地高估了日本国民呼声的一致性,也许出于激励同胞的目的而夸大了日本人的无畏情操,但无论如何,在他的叙述里透露出这样一种价值趋向:对亡国灭种的担忧不足以成为的道德依据。“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儒家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群体。

17、我这样说并不是想把责任推给专业医师,你的问题里已经有了明显的反映。

18、《逍遥游》是一部研究庄子学说的书籍,作者熊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19、这个怪诞的理论确实不合理,但在当时相当合情,是针对“知”和“行”彻底脱节的虚伪风气所下的一剂猛药。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才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那就是这剂猛药到底收效如何呢?

20、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三、熊逸资治通鉴第一辑第二辑区别

1、我们在职场打拼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自己埋头苦干付出了很多,结果领功的确是别人,自己多就分到了一小杯羹。怪自己能力不强吗?不是,但为何年年都在为人作嫁呢?没办法,社会的运转有自己的一套规律,而在我们的天性里,往往存在一种公平基因,认为同等的付出就要换来同等的回报。这种天性,会使很多外人看来并不失败的人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如果他们刚好会写诗,就会用诗歌来倾诉忧愤,秦韬玉的《贫女》就是这样的一首。

2、与本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轻松诙谐的小书。在如今这个“禅”已经被无数的励志读物打扮成心灵鸡汤的时代,本书势单力薄地以《坛经》为经线,厘清“禅”乃至整个佛学的本来面目,并为《坛经》清晰梳理出其印度佛学的理论背景,有理有据地挑战着“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的传统看法。

3、而这样的超然,在一些情感丰富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可恨的漠然,而无论超然还是漠然,都会造成经典神圣性的消解。

4、时间:2020年9月9日

5、是的,孟子确实讲过舍生取义的道理,但功利主义者有可能的反驳是:如果为了义而舍弃的不是自己的生,而是全人类的生,这究竟还算不算取义呢?——这项反驳基于利与义的共性:义在很多时候也包含利的意思,只不过它所强调的是公利罢了。再者如《国语·周语中》,富辰劝谏周襄王,批评后者的行为不义。富辰如此解释不义的坏处:“义是用来生利的,若所行不义,则利益不丰。”在这样的逻辑里,所谓义,并非什么至高无上的伦理原则,而仅仅是为了获利而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罢了。富辰之所以能够毫不汗颜地论述这样的道理,原因仅仅在于这里所谓的利,不是私利,而是公利。

6、幸福是人本来的状态,而不是一个需要收获的结果。

7、他不会帮你提升民族自豪感,也不会从古人那里帮你发掘待人接物的生活智慧,换言之,他既不会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也没有任何工具价值。

8、王阳明的成功非但不是由他的学说带来的,两者甚至南辕北辙。

9、刚读完这本书,看到楼主的评论,楼主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近有些新的感受,说一点我的浅见:

10、熊逸,活跃于网络的神秘作家,饱览群书,激荡思想,纵横诗词。著作有《周易江湖》《春秋大义》《孟子他说》《中国思想地图:老子》《八戒说禅》等。

11、是一位作者,代表作品是:春秋大义、孟子他说、周易江湖。

12、要读史,先读经。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

13、熊逸还有分析说,阳明心学并没有一套严密的理论架构,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套哲学的话,那么,我们要么会看到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要么会不断脑补,在不知不觉中使它改头换面。

14、多个阅读软件都提供了书籍熊逸资治通鉴的阅读,涵盖了该书的所有章节,且大部分的阅读软件都可供免费阅读该书。熊逸资治通鉴是熊逸用白话文书写的一部通俗易懂的《资治通鉴》。是因2020年突发的疫情,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在家进行自我隔离时所作出的著作。

15、其学识之渊博,驾驭文字能力之高,思想之深邃,知乎上几乎无人可及。他在007年混个一段时间天涯,留下一些帖子,题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网名是好熊熊逸。2018年12月15日,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认证的注册舞蹈教师。

16、他没有热忱,甚至没有温度,仅有的只是旺盛的好奇心。

17、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面前是否应该人人平等;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特权制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表彰;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选择……

18、苏缨,女。熊逸表妹。曾担任编辑,后开始自由撰稿。苏缨08年以来出版的作品有:2008年05月,《纳兰词典评》2009年01月,《纳兰典评宋词英华》2009年09月,《纳兰容若词传》2009年06月,《一生爱纳兰词》2009年09月,《人间词话讲评》2010年01月,《诗经讲评》2009年11月,《唐诗的唯美主义》2010年07月,《王国维点评红楼梦》2010年10月,《卿须怜我我怜卿》2011年01月,《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19、《孟子他说》是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逸。《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2)为丛书之为你讲述国学经典《孟子》。“熊逸说史”虽然貌似“大话”,其实却是“正说”;虽然貌似诙谐的游戏,其实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讲经说史,在经史之外,讲的还有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在骗局和迷雾中磨练眼力的方法,还有其他种种。“熊逸说史”丛书会慢慢把国学经典一部部讲来,用轻松的语言来解读晦涩的思想和费解的历史。

20、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四、熊逸资治通鉴第三辑

1、《追寻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春秋大义》和《孟子趣说》熊逸

2、说话其实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你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对吧

3、这让我相信熊逸是个来自外星球的人类学家,而不是所谓国学大师,同样也不是我们当中的一员。如果你不小心喜欢上了他的作品,那么你一定已经自绝于主流社会了。

4、孙盛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史官。阳秋指的是孙盛的《晋阳秋》。异本的意思是不同的版本。后面一句好理解的。

5、对于多数人来说,听熊逸讲传统文化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总是站在云端,环抱双臂,笑吟吟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无论飘到哪里都是一个局外人。

6、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良臣是不应该是死忠,良臣应该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老百姓的。比如于谦,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良臣,明英宗被掳走了,那就在立一个明代宗,但要国家和人民的安危,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在明英宗眼里,于谦是个良臣,却不是忠臣,所以于谦必须死。而在我们看来,于谦是大大的忠臣,也是大大良臣,因为他忠于自己的国家,而非某个皇帝,同时还能治理好国家,保卫好国家。

7、熊逸:“生前一杯酒和身后千载名哪个更重要?”

8、读熊逸的文章让人想到令狐冲,那个武侠世界里的自由主义者,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破尽天下招式。他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受哈耶克和波普尔的影响甚大。他的真知灼见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

9、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10、但是,假如没有这个颇显突兀的光明的尾巴,祖国与所有同胞因为这几名使者的妇人之仁而遭受灭顶之灾,那么我们该如何领会这个故事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呢?功利主义者会说:“道德是源于人的,人都灭绝了,还哪里有道德可谈?所以人的生存理应排在所有道德谱系的第一位上。”这也就意味着,假如我们只有遵循弱肉强食的原则才能生存的话,那么弱肉强食就是第一位的道德原则,只有弱肉强食的生活方式才是符合道义的生活方式。当然,原则主义者一定不会赞同。设若孟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他也许宁愿亡国灭种吧?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则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而取义。

11、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减少“后悔”的次数呢?常言道:世上没有后悔药,有钱难买早知道。“早知道”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对眼前的事情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如果连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性质都没有搞清楚,那结果一定会出现各种失误。到时候会产生“后悔”的感觉,“我为什么这么笨呢?”“我为什么这么傻呢?”“这一点我怎么没想到呢?”有意义吗?没有!

12、一个坚定地鄙薄《庄子》的人如何终投向了《庄子》,一个真诚相信《庄子》的人又真的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驾驭虚舟、逍遥往来吗?《逍遥游》从历史人物与《庄子》的爱恨纠葛入手,除了“务虚”地辨析《庄子》的要义,还“务实”地描述出一幅幅“当《庄子》遭遇现实”的冲突画面。

13、没有目的,只读有趣的书,读完之后觉得时间花的值就是提升了自己。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mG7INCA1I7pVvgCXvsZw提取码:bsd7书名:孟子趣说2

15、回复“027”,可收到“守望中国文化的男人——朱大可”;

16、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7、我喜欢熊逸那种既高屋建瓴,又釜底抽薪的本领。

18、也就是说,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攻无不克是一回事,阳明心学的理论建设是另一回事,前者靠的是算尽的巧妙谋略,不仅针对敌人,同样针对盟友和同僚,这里边当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欺诈手段;

19、如果把幸福当成结果来追寻,即入得与失的轮回,因为幸福永远在前方,当下永远是苦难。人受“失去”的恐惧而行动,而“得到”永远在前方,所以是轮回。

20、得到《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熊逸书院》《熊逸·佛学50讲》《熊逸讲莎士比亚》《熊逸·宋词10讲》《熊逸·唐诗必修50讲》主理人。

五、熊逸

1、但是,如果你能够把传统文化当成一座古老而陌生的城市,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想要欣赏它深处的美,而不是不由分说、义无反顾地去爱它,更不是要在险恶而紧迫的生存竞争里快速寻找趁手的武器,那么熊逸的书,会是你好的陪伴者。

2、kindle:¥139

3、本书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本书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作者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他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上一篇上一篇:成功的英文(精选文案10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