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端午节古诗词的100首(精选文案60句)

一、端午节古诗词

1、孩子的手抄报作业从此不用愁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3、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之外。

4、家长把这些端午习俗和优美诗词

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7、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8、《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0、汩罗江初闻新作已忘归,字字落地皆生辉。汩罗江边咏天语,思潮如涌笔如飞。一声长叹一声雷,天公不怒而自威。忽闻豪杰为贼屈,天下英雄不胜悲。

11、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3、黑云卷尽青天大,却倚湖光看夕阳。

14、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15、齐天乐(宋·杨无咎)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7、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18、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19、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20、端午节诗摘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二、端午节古诗词的100首

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3、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都说作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6、竞渡诗(唐卢肇)

7、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0、小孩头上画老虎。

11、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12、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3、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14、时间的一枚梭子。

15、竞渡歌(唐张建封)

1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7、粽子香,香厨房。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9、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0、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三、端午节古诗词朗诵

1、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2、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3、浸润桃李,共受虔诚的凭吊

4、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5、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6、和端午(宋•张耒)

7、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索难。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0、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11、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2、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13、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14、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5、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16、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7、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18、《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9、关于端午的诗词,你知道几首?

20、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句(精选文案10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