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绍翁的诗
1、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2、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3、 《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4、其白鹭心闲而不喜喧闹,故而见到拥挤的归船而飞去,它不愿被红尘烟火沾染,只愿保留自己的洁白和独立。
5、古柳无多树,新蝉第一声。
6、但是,叶绍翁妙笔生花,笔锋一转,把全诗的重点转移到一枝红杏,精彩绝妙,叹为观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是精华所在,也是全诗的灵魂。诗人寓情于景,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时序交替,景物变迁,游子漂泊天涯,自然容易涌起愁绪。此时,诗人客居异乡,又恰逢秋夜寂聊,于是,一时感怀,便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诗作一二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借景抒情,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悲秋”传统,借落叶飘飞、秋风萧瑟、寒气袭人等意象,将游子漂泊不定、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很好地烘托出来。
9、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10、《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表忠观韩小官人》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出北关二里》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大涤山》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11、提起宋代诗人叶绍翁,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那首经典诗作《游园不值》。这首诗是作者的成名作,一经传出,立刻惊艳文坛,受到时人的盛赞。而诗作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表达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寓意深远。
1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3、隐居在深山之中享受着慢节奏的田园生活?
14、朝代:宋朝|作者:叶绍翁
15、 《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16、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出北关二里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17、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18、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19、作者漫步野外,隐隐烟村,“烟村”以“隐隐”修饰,足见村落隐藏在迷蒙之中,只能听到犬吠之声而不知其具体所在。所以他说:欲寻寻不见人家。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感。村落就在前方,却寻不到入口,既引写出作者寻找的急切之情,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叶绍翁的诗有哪些五言绝句
1、这首诗,紧扣“重阳节”,写秋风、写落帽、写采菊,写思乡之情,而其中充溢的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屈居下僚的不满之情。故作潇洒中蕴含着无奈,身居小官却向往隐居,是这首诗蕴含的深意。
2、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3、叶绍翁其实并不姓叶,而姓李。其祖父李颖士原为宋高宗时的大理寺丞,颇有声名。后来,受御史中丞赵鼎案的牵连,李颖士被罢免了官职,家人也受到了牵连,惨遭迫害。为了避祸,叶绍翁很小的时候便过继给龙泉叶姓为子,改姓叶。
4、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5、虽然陆游比叶绍翁名气更大,但他的诗词,也不是每一首都是精品,有些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严谨,但是却有堆砌辞藻的痕迹。这首诗和他的咏梅比较,无论是意境,还是用词,还是有差距的。
6、固然,整首诗高明的地方主要在于后两句带给读者峰回路转的艺术享受,但这种充满诗意的猜测读来趣味盎然,也让全诗增色不少。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以七言绝句见长,是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存诗作四十余首,其中《游园不值》是他的经典之作,几乎人人会背。《游园不值》这首诗我们都知道它是一首写景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却很多人不知道。
8、其渔人架船归家,白鹭却惊飞,可见,白鹭随遇而安,不愿意被束缚,而自愿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归船满载而归,白鹭却无意收获,无意索取,过着自在随性的生活,虽然清贫而不觉其苦。
9、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面对如此美景,他不禁感叹,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陶弘景经常一个个人跑到山上,听松声,从不厌倦。而叶绍翁,仿佛也有了他的心境。
10、从古籍版本学的角度来说,宋本应该是接近文本原貌的,更何况还有如此多的版本支持。
11、一个人漂泊在外,每逢孤单寂寞时,内心总是敏感的。周围的一切,总是会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发无数感慨。诗作四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就是诗人于孤寂之中观察到的夜间小景,以乐景写悲情,让人痛彻心扉。
12、主人担心“屐齿”踏坏了苍苔,破坏了园中的自然美;但他在无意间抬头一望,却见到一枝红杏露出墙头,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思考:既然有这一枝从墙头掏出脑袋的红杏,不就意味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吗?
13、还有一点,叶绍翁的这首小诗,大程度地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因为宋诗与唐诗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写景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而唐诗绝大多数只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14、而这首绝句,恰好是他性格的佳写照。
15、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16、诗的首联刻画贫苦妇人的生活细节。
17、很显然,叶绍翁删繁化简,把重点着眼于一枝红杏。此处无声胜有声,他省去了万千字,读者却从这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联想到墙内花开满园的盛况。意在言外,用短短几十个字,概括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正是叶绍翁的绝妙之处。
18、话说回来,没有进入花园,虽然是一件令人感到失望的事情,但在叶绍翁的笔下,它早已升华为一种特别的表现理趣和哲理的情感体验了。
19、桂花园13735918814
20、醉薄荷,扑蝉蛾。
三、游园不值送叶绍翁的诗
1、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华。
2、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3、回顾我这一生的辛苦遭遇,都是因为学了儒家经典,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学而优则仕,忠君报国,死而后已。
4、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5、Hi~关注王和尚,读绝美宋诗
6、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
7、其白鹭不靠近人,不沾染人间烟火,也不愿意被束缚被拘谨,因此见渔船而惊飞,可见她无争竞之心,却谨慎地保护着自己,冷漠中带着潇洒,封闭中向往自由。
8、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9、这首七言律诗便是著名南宋文学家、诗人、处州十大名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而叶绍翁的故里就在西街街道岩后村。是什么样的山水孕育了这样一个充满灵性的诗人?
10、这一枝探出小园的红杏,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到来。这使得诗人内心的失望之情、所有的不值都一扫而空,他不由得兴奋起来。
11、夜书所见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于是他披上蓑衣,驾起一叶扁舟,乘着雪夜,前往剡溪,直到第二天才赶到剡溪边,但是他有没有前去拜访戴安道,而是驾着小舟又回去了。有人问他为何不登门拜访,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3、我们可能对于秋天没有多少感触,会认为秋天只是一个普通的季节,它与春天和夏天是没有分别,但是诗人不一样,他们情感细腻,特别是在秋天这种感伤的季节里,那自然而然会生出许多的忧愁,这首《夜书所见》也正是由此切入,然后层层推进,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思乡之苦,所以描写得很是孤独,也的伤感。
14、4推荐豆瓣评分较高适合青少年看的温暖的文学作品
15、尤其在后两句中,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诗人又把写景升华到哲理的高度,景中寓理:这两句诗更是被人们赋予了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因而也成为传唱不衰的千古名句。
16、王维:《渭川田家》《鸟鸣涧》《过香山寺》《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汉江临眺》《观猎》等等叶绍翁:《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因为叶绍翁是南宋人,故其诗作流传不多,所以在此仅提供两首。
17、“门”和“扉”,意思一样,且都是上平声,也说不上用哪个就一定更好。但到底是“十扣”而“九不开”,还是“小扣”而“久不开”,意思却有很大不同。
18、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借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用整数。
19、现在我们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诗人此次的游园经历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在诗人看来,在园内可以观赏春色,园外何尝不是一个观赏杏花的很好的立足点呢?眼看一直出墙的红杏,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本身就是一次很令人舒心和惬意的游历体验了。
20、作者首联以景铺排情绪。落叶萧萧,递送寒声,江上秋风,行旅漂泊,渲染出萧瑟冷清之感。而“动客情”则是这首诗的关键,“秋风起而动归思”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典故来源于《世说新语》。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而动了思乡之情,思念家乡的菜肴“菰菜莼羹”。作者也是因见秋风起,落叶飘落,而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四、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1、《嘉兴界》: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2、“九日”即重阳佳节,“直院”,宋代官名,指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予学士职者。“真直院”就是作者的好朋友真德秀。
3、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4、岩后村文化底蕴深厚,叶绍翁洗笔池旧址、叶氏“石林世家”香火堂等绍翁遗址仍保留完整。自然资源丰富,有古木红枫、五老仙坛、鸳鸯枫、子女窟、夫妻岩等30多处景观景点,生态环境底色足。还被评为瓯江“诗与远方”首批体验地之一。
5、叶绍翁另一首名作《夜书所见》的前两句,各版本都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后两句却也存在异文:宋本、汲古阁影宋钞《靖逸小集》以及文津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百家诗存·靖逸小藁》均作“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而文津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江湖小集·叶绍翁靖逸小集》及《两宋名贤集·靖逸小集》则作“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7、江上小舟,舟里远行客,见风起乡思。
8、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9、因此,第二联仍然是围绕“动客情”而写,且写得含蓄蕴藉,温柔绵长。
10、白鹭,因其洁白无瑕,自由自在而常被诗人欣赏。李白有诗赞白鹭说“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北宋梅尧臣也赞美白鹭“不与雁鹜竞,风标亦自闲。”均是着眼于白鹭的“无心而闲”,“无争之欲”。叶绍翁此诗也是如此。
11、5这十部经典文学名著的语录——有哪些能打动你呢?
12、我轻轻地扣响他的柴门,但是里面迟迟没有人回应。
13、这时候,桥边溪水之中,漂来几片桃花花瓣。“流出碧桃三数花”一句,像镜头一样定格,充满画面感,而作者始终没有寻找到烟村所在。三数,即少量之意。
14、倘若是前者,联系后面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两种解释:一是十次来游这园子,有九次是不开的,这一次也吃了闭门羹;二是一路走来,所敲园子的门十有八九是不开的,这园子也是关着的。无论哪一种解释,都稍显迂远,在诗意的理解上不是那么贯通、显豁。
15、叶绍翁的诗有: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6、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17、“挑”和“捉”形近易讹,因此在传抄过程中产生异文。“挑”为上声,“捉”为入声,都是仄声字,用哪一个都不影响平仄,而且意思都能讲通。但比较起来,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挑”字意指拨动、挑弄,比起“捉”来要更为具体。由于促织喜欢藏在一些浅洞穴里,儿童常常用草梗伸到洞里去撩拨促织,把它赶出来再捉。《聊斋志异·促织》写成名捉促织时,就说他是“掭以尖草”,即用草轻轻拨动,这可为旁证。因此,此处用“挑”字更契合实际,给人感觉也更为活泼些,更能刻画出儿童的顽皮,而“捉”字则要显得平淡些。
18、美唐人写雪五绝,第一首就惊艳,文人风骨字字神妙,你肯定读过
19、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二年级的叶绍翁的诗有《夜书所见》、《游园不值》、《嘉兴界》、《田家三咏》、《田家三咏》等,其中以《游园不值》为著名,诗篇多收录于人教版语文教学册。《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所见到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并且还蕴含着一个哲理:一切新生事物,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便一定能冲破重重困难,蓬勃发展起来。全诗情景交融,虽然篇幅短小,却意蕴深厚。
五、叶绍翁的诗小学10首
1、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上述诗的解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事实上,叶绍翁流传下来的诗作多,除了这首人人皆知的《游园不值》以外,还有一首诗作也经典,年年入选小学课本。这首诗就是《夜书所见》,写尽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全诗如下:
3、这首诗是叶绍翁著名的诗篇。
4、而“十叩九不开”,则不成句意,敲十次门有九次都没人开门,虽然“十扣”写出作者渴望游园的急切之情,却不如“小扣”写得充满情趣。“九不开”,则总有一次开门,那么,这次是开门还是没开门呢?如此写,二联隔墙而望的美感就削减了许多。因此,“小扣柴门久不开”才为后文积累的情感和力量。
5、花儿盛开的时候,粉蝶识香自飞来,哪里需要花儿宣传自己?石悦以当年明月的笔名,写了《明朝那些事儿》,红遍网络的时候,他的领导和同事才发现,平时沉默寡言的石悦,原来有这么大的本事。
6、宋代诗人叶绍翁,化用陆游的诗句,仅改动一个字,把一枝红杏出墙头,改为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经典名句,广为流传。叶绍翁笔下,关不住地满园春色,后来被引申为挡不住的才华,有着生命活力的新鲜事物。所以,你只管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总有一天,你的实力会惊艳所有人。
7、林下幽人差省事,笔床茶灶便登舟。
8、诗人之所以认为园主因担心被人踏坏了地上的青苔,从而把访客拒之门外,其用意在于透露出主人不想让其他人进入花园。这样的写法很巧妙,含蓄委婉地写出了主人的不近人情。
9、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10、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11、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
12、战争已近尾声,败局已定。国亡何独存?我这一辈子,也就活个四十四岁吧。
13、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与王徽之的不值、不遇有着相似境遇的事迹并不鲜见。其中,宋代有一个叫叶绍翁的诗人,写了一首《游园不值》的小诗。
14、1有道理的句子,经典语录,名言名句,感悟生活的文字
15、《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人物简介: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16、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
17、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18、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的一次游园的经历。诗人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写了自己春日游园的所见和所感。
1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0、许学夷《诗源辩体》中所说“古人为诗不惮改削,故多可传……尝观唐人诸选,字有不同,句有增损,正由前后窜削不一故耳。……《才调集》乃唐末人选,而犹未从改本者,盖彼但见初本,尚未见改本故也”,虽然讨论的是唐人选唐诗,但宋人选刻宋诗,自然也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
六、叶绍翁的诗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是一首七言绝句,但它不同于一般的七言绝句,一般的七绝诗主要以抒情为主,而是这首诗却是以叙事为主。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叙事,而是通过写景来完成叙事,并且做到了景中抒情,景中含情。
3、庄子的5句至理名言,读懂一生受益,提高大格局,第五条当头棒喝
4、诗开端采用的是叙述的笔法,娓娓道来,浅显通俗。诗人把春天的景象既写得十分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趣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此诗虽然短小,但却成了传诵不衰、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原诗如下:
5、而我自己的身世也像在那暴雨击打下的水中浮萍一样颠簸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