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辛弃疾的词精选10首(精选文案78句)

一、辛弃疾的词

1、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2、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3、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宋)辛弃疾

7、动人的爱情词:《青玉案·元夕》

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9、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10、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11、破阵子 (宋)辛弃疾

12、辛弃疾词总的风格特色是多样性,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还有清丽的,而豪放的风格又占主导地位,这都是由其复杂的生活经历决定的。辛弃疾一方面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用词抒写远大理想,宏伟志向,表现出慷慨激昂、豪迈壮阔的情怀;在另一方面,与他的经历相联系,他在豪壮的主旋律中,伴随着悲壮的和声,同是壮,苏轼是豪壮的,而辛弃疾是悲壮的;表现手法中,由于辛弃疾所处的历史环境,使他不得不采用一些曲折的表现手法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13、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4、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15、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16、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17、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18、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

19、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0、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二、辛弃疾的词精选10首

1、由小序可知,作者新开了一方小池,越看越喜爱,便填首词逗逗乐。

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代.辛弃疾

4、辛弃疾的词往往被称作稼轩长短句(稼轩体),稼轩是辛弃疾的号。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5、豪壮悲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7、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

9、辛弃疾的词我们读过不少,大都抒发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一部分婉约词虽隐去了忠臣义士的壮怀激烈,却依旧不脱抑郁、苦闷的情怀。

1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11、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1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13、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14、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15、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16、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辛弃疾盼望着北伐能够成功,可对于北伐的冒进充满了担忧。

19、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20、有趣的是作者的语言表达,他不说“凿个池儿,映个月儿来”,偏说“唤个月儿来”,仿佛月儿是他的好友,召之即来,真是妙语解颐。反正读到这里,诗词君忍不住欢笑起来。

三、辛弃疾的词的特点和风格

1、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3、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

4、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想在建一番功业,可是,南归八九年了,一直担任闲散的小官。

5、“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时”,这是典型的夏日消暑情景:“我”披头散发敞开衣襟,坐在小池边乘凉,顺便把新鲜的瓜果浸泡在水中。前者是身体发肤上的享受,后者是舌尖味蕾上的刺激,总之是一个惬意。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7、《鹧鸪天·陌上柔条初破芽》忧国忧民

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9、“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凄凉无比,将那曾经的梦想埋起来吧,还是考虑下当下的生活吧!

10、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13、全词怀念称赞孙权,意在表达对南宋朝廷苟安的不满。

1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5、这是一个平和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16、回首辛弃疾的一生,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可他终是放不下“醉里挑灯看剑”的执念,放不下“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热血,放不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不甘……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他依旧躺在卧榻之上,高呼:杀贼!杀贼!

17、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1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9、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四、辛弃疾的词

1、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2、写下这首词时,辛弃疾66岁了,北伐抗金又有了新动作,迟暮的辛弃疾当然支持,可是,又充满了担忧。

3、这首词一出现,我们眼中的辛弃疾又多了可爱的一面,越发的惹人喜欢。

4、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到这里,诗词君已感到语言匮乏了,待你们自己慢慢体会吧。

8、《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0、就在这时,词人遇见了一女子,那是他在梦里寻找了千百次的人,一朝相见,惊喜不言而喻。

11、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富贵吾...

12、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13、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14、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15、“遗世独立”的美人,是真美女,还是心中的理想,我们不得而知。

16、在梦里拼杀,在醉中舞剑,上场杀敌的心深入到他的灵魂里。

17、正因如此,他的词才充满了“金戈铁马”之气,而得以成为“气吞如虎”的词圣。

18、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教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句(精选文案6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