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经典唐诗50首(精选文案125句)

一、唐诗赏析

1、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2、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3、(收藏)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4、大唐文化历来为人所称道,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唐诗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唐朝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杜甫诗中所说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就向我们展示了大唐盛世百姓富足的景象。我们通常说“唐朝的诗”,其实不如说“诗的唐朝”。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和诗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唐朝的科举、服饰、器物、饮食、歌舞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期待读者能从这些具体条目的介绍中领略大唐文化。

5、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6、卡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诗14首

7、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8、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9、郭沫若译华兹华斯诗4首

10、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11、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2、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13、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赞誉较高,选的作品都都很经典。四川大学周啸天先生的专著《诗词精品鉴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上编鉴赏方法,下编具体鉴赏。周先生的鉴赏自成体系且确有会心,常常在钱钟书程千帆等先生的鉴赏下再出新意而又言必有据。

14、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15、唐诗鉴赏‖王维:陇头吟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7、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18、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1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二、经典唐诗50首

1、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2、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3、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4、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5、《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6、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7、唐诗鉴赏第10讲中唐诗

8、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9、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10、(收藏)安全东推选历代诗1200首集合帖

11、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2、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13、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14、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5、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6、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17、(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8、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9、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唐诗赏读

1、唐诗鉴赏‖王维:终南别业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4、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

5、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6、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7、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8、①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9、《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周啸天著)。此书上编为鉴赏方法,下编为鉴赏范例。周先生鉴赏都能说在点子上,且多发别人未发之言。好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0、秋词(唐)刘禹锡

1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2、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4、500部中英文纪录片合集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17、浣溪纱(宋)欧阳修

18、(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9、《唐诗鉴赏》第05讲李白(上)——王步高

20、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四、100首经典诗词鉴赏

1、“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2、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3、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4、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5、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6、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7、鉴赏唐诗宋词,关键在于这4点。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二是要欣赏意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苍茫意境,《春江花月夜》的空灵意境等等。三是要体味情怀。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四是要领悟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唐诗宋词博大精深,反复学习,一生受用。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

10、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11、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2、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3、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14、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1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6、(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17、唐诗鉴赏第11讲中唐诗

18、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19、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20、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五、古诗词及鉴赏20篇

1、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3、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4、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5、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9、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10、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11、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2、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6、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17、唐诗鉴赏‖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19、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20、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于咫尺,使咫尺有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六、唐诗赏析

1、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2、(收藏)叶嘉莹先生讲座合集

3、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您好!唐诗鉴赏辞典俞平伯和郭啸天两个版本都各有优点,但似乎俞平伯这个版本的名气更大一些哦,具体选择还得靠自己哦。

5、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6、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7、唐诗鉴赏‖王维:山居秋暝

8、(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9、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12、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

13、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14、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17、比喻: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18、(常用繁体字异体字用法表)

19、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20、(收藏)王力《诗词格律》合集

1、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2、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3、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5、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歌。唐代被认为是我国历朝历代中诗歌创作丰富发达的时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自然也被认为是诗歌中的典范,因此民间流传着“唐诗、宋词、元曲”之称。

上一篇上一篇:相思病的表现症状(精选文案9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