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桃花出名的诗句
1、唐王维《辋川别业》诗。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2、桃花庵歌--唐伯虎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4、白居易因为直言上谏,触怒了权贵,受到他们的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的四月,白居易和一帮朋友、僧人等十七人一起游览庐山,晚上住宿在大林寺。
5、归来桃花岩(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桃花令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唐。吴融:《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周朴《桃花》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宋苏轼《桃花》。
7、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8、桃花一丛丛地盛开着,好像无人经管,这桃花如此艳丽,好友,你是喜欢深红,还是浅红的呢?
9、这首诗刘禹锡采用了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描写了一位深情女子在被情郎抛弃时的内心幽怨情感。
10、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12、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3、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隐情结
14、晚唐诗人崔护这首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虽然都城南庄并非著名景点,该诗也不是咏叹桃花,如今也无景点可寻。然而,该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传奇故事,据唐代孟棨撰写的诗论著《本事诗·情感第一》记载,博陵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游京城南,遇见一女子,貌如桃花,以言挑之,不对。
15、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16、关于这首诗,背后还有个动人的故事。
17、张志和的《渔歌子》问世七年后,传到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大加赞赏,亲自作了五首《渔歌子》来相奉和。后来,这首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被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18、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道:“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此处的桃花,穿越了千万年的沧桑,令人神往。
19、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20、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二、关于桃花出名的诗句
1、去后桃花春水深(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2、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5、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8、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9、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10、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美人的容颜与桃花一样的美丽。后来男女相识随即分离,男子追念旧事,常称“人面桃花之感”。
11、“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出杜甫对桃花之美的喜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让人兴致盎然。
12、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13、有名的是唐伯虎的那首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14、李煜曾有一首词,羡慕江上的渔翁:“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潘安曾在所辖县里遍种桃花,有道是:“河阳一县花”,然而,他们都深陷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一个成为亡国之君,一个成为东市之鬼,再也没有心情从容地欣赏桃花了。
15、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16、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17、唐杜甫《曲江对酒》诗。桃花轻盈地追随着杨花一起飘落下来,黄鸟时时与白鸟间杂着飞翔。
18、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1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依据是在晋太元年间(376~396年),被称为“武陵”的地方只有如今的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秦朝属汉中郡,晋时属上庸郡。
三、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2、桃花是传统十二月令花的三月月令花,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诸多记载,诸如《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有:“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诗经·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往今来,关于桃花的诗词文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不少经典诗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从而成为桃花典故。
3、后人因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往往将《桃花庵歌》中的“桃花”,理解为“桃花运”,其实不然,此中情趣,应该是抒发隐者之情。
4、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5、桃花弄水色(唐·李白·《代别情人》)
6、桃花,虽然鲜艳,但却匆匆而开,匆匆而落,落时的那一片片红,令人感伤无限,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7、这首《诗经·桃夭》无疑是天才之作。后世许多桃花诗词深受这首诗的影响,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不例外。
8、唐大历九年(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多次邀请张志和相聚,两人言谈甚欢,后来颜真卿还专门定制了一艘船,送给张志和。
9、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10、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11、这首诗为明朝“吴中四才子”之一著名画家诗人唐寅所作,诗中桃花坞为苏州桃花坞,历史上多有兴废,早在唐代就颇为有名,只是唐代很少桃花,如晚唐诗人皮日休的《太湖诗·其桃花坞》有:“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不过桃花坞在宋明时期又开始广植桃花,清代以后则以木版年画为著名。
12、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13、武陵桃花笑杀人(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14、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15、一年后,崔护再次来到老地方,可大门紧闭,再也不见当初的女子,只有那院中的桃花,依旧盛开如旧。
16、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17、▲明代仇英《桃花源图卷》(局部),藏于波士顿博物院。
18、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19、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0、《桃花源记》一文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王维有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就堪称“诗中有画”,道出了隐者之居的剪影。王维还有一首长诗《桃源行》,几乎用诗句将《桃花源记》复述了一遍:
四、
1、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2、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
3、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4、秀眉霜雪颜桃花(唐·李白·《山人劝酒》)
5、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6、直驱鸡犬入桃花(唐·李白·《桃源》)
7、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8、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何必千箱黄金堆北斗,但得万树桃花绕小楼,亦足矣。
9、当张志和的父母、妻子去世后,他就无意仕途,携带唐肃宗赐给的渔童、樵青两个奴仆,自称为烟波钓徒,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辛勤著述。
10、宋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更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明确地把桃花归于妓女一类,而且是“倚门市倡”――倚门拉客的“扫街女”之类,连“秦淮八艳”那种有身份的名妓都不是。
11、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2、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13、其实,阅读陶渊明的诗词和序文,就可以看出,桃花源并非真的存在,而是诗人虚拟出的理想社会和幸福生活。这样的桃花源,别说东晋,就是现在也不存在。后人往往牵强附会,杜撰攀附,更有好事者,按图索骥,指鹿为马,或者仿图建造,以假乱真,岂不悲乎!
1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15、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16、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17、“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桃花,正代表了那匆匆而逝的美好年华,屠隆曾在文中写道:“傍池桃树数株,三月红锦映水,如阿房、迷楼,万美人尽临妆境”。是啊,如果有一个大园子,里面种满桃花,东风里花开烂漫,着眼生春,又是何等令人心喜!很喜欢元稹这首诗中的生活:
18、这是一首在婚礼上为新娘子演唱的古老赞歌。该诗语言精练优美,以桃花起兴,用灼灼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娘子的美丽。反复地运用一个“宜”字,写出了新娘子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和谐欢乐的气氛。预示着新娘子将与家人美满相处、为新家带来美好兴旺的未来。
19、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20、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五、
1、摘自《如随啼鸟识花情》,天津教育出版社
2、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3、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一丛桃花盛开,任人欣赏,你是爱深红色?还是爱浅红色的呢?极写桃花盛开,令人目不暇接的景况。
4、白乐天的这首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表现了他的惜春、恋春之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5、依据北魏地理志《水经注》中记载“黄石山连迳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北宋诗人苏轼在黄州赋诗《浣溪沙》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南宋陆游《晚过道士矶》序中有:“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词》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其中,道士矶在今天黄石市西塞山南部。
6、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7、这两首诗虽都讲桃花,却一个灿烂欢喜,一个遗憾失落。
8、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9、821年冬,刘禹锡被调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他听到了当地流传的一种民歌,很是喜欢。乐观、好学的刘禹锡就采用了这种民歌的曲谱,创作出一种新的诗体《竹枝词》,他一共写了九首,这是其中之一。
10、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广。
11、“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一千古名句,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春光动图。
12、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13、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14、崔护喝着水,抬头看那女子,女子倚在桃花树下静静地看着崔护。桃花印着女子如花的面庞,令人心动。崔护怅然而归。
15、元稹是有名的风流才子,虽然他饱含深情地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著名的悼亡妻子韦丛的诗,但是丝毫不影响他沾花惹草。唐朝四大才女中的薛涛、刘采春二人都与他有过一段情。
16、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17、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1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
19、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20、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六、关于桃花出名的诗句
1、依然是面对桃花,这次,杜甫写出了与上一首不同的感受,这首诗表达出诗圣赏花时爱花的喜悦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赠汪伦》)
3、这是一个比喻,将众多出色的女子或男子比做灼灼的十里桃花,而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意思就是说,茫茫人海,我只要一个知音就足够了,就是说他或她只需要携手一个人终老,把一个人放在心尖就够了。别人于他而言,都是过眼云烟。十里桃花,只取其一放于心万千女子,只携其一人之手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借物抒情,表达出对爱侣的专一。
4、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
5、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6、译文: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颜色?
7、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8、这年冬十二月,颜真卿邀请张志和等人一起东游平望驿,一番欢饮之后,醉酒的张志和不慎在平望的莺脰湖落水去世,实现了他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愿望,年仅四十三岁。
9、翻译:去年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10、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11、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桃花也禁不起风吹雨打。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12、笙歌冥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13、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14、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5、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之五。放荡的柳絮随风飘舞,轻薄的桃花逐水飘流。后多用以比喻无操守之人。
16、都说春江风景美不胜收,现在暮春将尽,怎么能不使人伤感呢?我拄着拐杖在江边漫步,站在芳洲四周瞭望。
17、所谓情由境生、心随境变,果然不假啊!
18、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19、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20、古来多少痴情人都伤叹: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1、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2、依据是南齐黄闵所著《太平御览》的《武陵记》中提到:“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寻水,号桃花源”。不过在《桃源县志》中却记载,该桃源县是在宋朝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由转运使张咏根建议仿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一文之意而设置。
3、在中国古诗词中,桃花往往是诗人表达美好的重要意象,比如,《诗经·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李弥逊的“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等等,“桃花”诗词,丰富。
4、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5、人间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不料想高山上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道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6、大家都很熟悉,刘禹锡曾因借《戏赠看花君子》一诗讽刺当朝权贵而再度被贬,于是他连带着也恨上了玄都观的桃花,十四年后,当他重回京师,看到“桃花净尽菜花开”时,不觉开怀大笑――“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的桃花,成了那些排挤打击他的朝中新贵的象征了。
7、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8、桃花是我国普及的早春观赏花卉之大多数城市乡村皆有栽培,并且不少地方作为经济作物,广为种植,一到花季绚烂开放,壮观,人们不必远行,可以就近欣赏。如今兴起文化旅游,于是许多城市纷纷树起文化名片,有的以桃花为名,招揽游客,增加创收。事实上大多景点的桃花只能说繁茂,甚少自然情趣。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11、刘禹锡这首桃花诗,讽刺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不过,也可以看出中唐时期玄都观的桃花壮观,在京城应该是早春赏桃花的著名景点。玄都观原址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后来废弃。
12、《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13、桃花流水窅然去(唐·李白·《山中问答》)
14、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1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1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7、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18、过了几天,崔护忍不住心中的思念,再一次来到南庄。这一次崔护遇到了少女的父亲,正在痛哭。他告诉崔护,女儿和他探亲回来,见到了崔护的题诗,女儿以为崔护再也不会来了,伤心之下,一病不起,刚刚去世。
19、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20、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1、所以,自古以来,桃花总是中国人美好的象征,时至今日,亦复如是。以“桃花春曲”酿造的古井贡酒,每年桃花开时,都会举办“桃花春曲节”,今年已是第五届。节上,一般汇集“美食”“美酒”“美景”“美物”,将四美并入桃花之中,被赞为现实版的“世外桃花源”。
2、轻薄桃花逐水流――有关桃花的风言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