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书推荐
1、说过的,这个系列不会断。每一次整理书籍推荐内容,都有极大的喜悦。都有点觉得做早了,若是明天就能开始以书为伴的长假,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2、张作耀三传,本子太少不废话了
3、如果是只想有利于高考的:
4、所以,流水账式的记录皇家贵族故事的历史书籍,确实用处不大。
5、推荐理由:每一个初级的历史爱好者,都应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说到底我们读史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通读明史并把它以更加通俗更加符合当代人口味的方式讲出来,并让整个国人都为了明史而疯狂,黄仁宇没做到,吴晗没做到,樊树志没做到,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当年明月做到了。当然,当年明月肯定没有前几位那么伟大,但就冲对明史推广的贡献来说,前几位加起来的贡献,都抵不上一个当年明月。
6、读罗马建国后的五百年历史。让我更加坚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所谓的出名要趁早,不过只是流星璀璨,昙花一现。真正的成功,都是“大器晚成”(*注:凯撒四十岁后才成名)。
7、......太多了,估计你把上边的全读了你自己都知道该接着读什么了
8、豆瓣评分:3
9、另外还有一个也许带有我个人偏见的忠告:马勇啊张鸣啊雷颐啊他们的书,好别读。怎么说呢,他们在历史学界的身份和地位,有点类似于郎咸平之于经济学界的地位。不同的是郎教授在其专业领域如企业重组这些方面至少曾经是,而马勇等人在近代史的任何领域都未曾有过学术意义上的贡献。具体可以参考一篇书评:“完全可以想象”成的晚清史
10、《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讲述了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
12、我不建议读流水账式的历史书。
13、他们如何选取分析样本,以及分析材料的过程,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都呈现在了著作里。
14、史记讲述了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作为通史名著,史记里面的很多历史事件记录十分完整具体,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
15、以上,明代,入门必读书:孟森《明史笔记》
16、以上,魏晋南北朝,入门必读: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7、豆瓣评分:1
18、生活艰辛光明,你我一路相伴
19、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资治通鉴,春秋,左传等都是好的历史教材。
20、第材料翔实,与普通人更加接近。
二、二年级历史书推荐
1、《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部曲 王树增
2、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3、这套书,是很适合作为罗马史的入门书籍的,虽然它很长,一共有15册,但是耐不住它好看呀!在看完之后,你还可以去看《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史》、《罗马帝国的陨落》等。西方文化的源头,一是希腊,二是罗马,推荐每一个想更加了解西方文化的人都去读一读罗马史。
4、第九本: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唐德刚是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任该校中文图书馆馆长,形成中国历史“三峡说”的思想。该书论述了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以其独到的史观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转型。
5、年年觉得过瘾的是前四章《权利篇》《转折篇》《改革篇》和《奋斗篇》,王朝兴败、帝王纷争都囊括其中。具体的年糕们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6、我记得我以前读过一些吧,但是随着我几乎消散的生命都慢慢淡回化了。。。不过《答资治通鉴》《汉书》《春秋》总要看看吧。。。B站现在一帮人做的《春秋风云人物》公正详细,我一有力气了就会补看。。。先秦诸子的思考中华书局也整理了不少,网上内个古诗文网也能查到。。。还有宋明的陆王心学都是不错的,有余力可以辅着看看。我们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7、天子等同于责任,谋划江山,所以孤独寂寞,难得知己。少年有情,热血飞扬,扎于明争暗斗。书中有两线并举,一条在庙堂之高,少年天子顺治励精图治,为实现满汉一统而大刀阔斧地改革;另一条在江湖之远,以伶官同春和他的青梅竹马梦姑颠沛流离的际遇详细勾勒出江南江北舞弊案,朱三太子案的内情。这本书还有电视剧呢!年年也看了哦,感觉表现力比书更强哦。
8、在中国好的史书排行中能与《史记》能一较高下的只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9、张荫麟《中国史纲》(本书名字碉堡可惜写到东汉张公已然作古)
10、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年年觉得已经相当高了呢!这本由马伯庸写的历史纪事,不是系统地从明朝开头讲到明朝结尾,也不是讲述明朝的皇帝、官员、世家大人物等的故事,而是独具匠心地讲述了6个尘封已久的民生往事,主角都是基层官员或老百姓。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11、这是知道的比较晚的一部有份量的史书,尽管它首版时间是1923年。时间跨度之长,可能至今还算特例。“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是对吕思勉的评价,其实也适用于对本书的描述。
12、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作品以天才的想象、宏大的架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描绘了一幅北宋时期的全面风物图,带领读者身临其大宋江山。年年还听说这部书的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还去考了历史学的博士呢!
13、所以,我更建议多读一些学者们写的,对社会历史的分析。
14、所以,我觉得读书就是提升思维能力,获得智慧。
15、《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
16、丰子恺先生能文能画,精书法,通音乐,会翻译,不仅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也是成就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他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将当时还少为人知的西洋艺术理论介绍到中国来。
17、众所周知,在物质文化不发达的中国历代,能够留下文字的都是皇家贵族。
18、学者们总是要通过历史,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做数据分析,和质性研究,终提炼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19、《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0、第十本: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该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视野开阔,思路宽广。
三、一战史书推荐
1、《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3、此处不推左传,因为左传文本阅读难度在战国策之上几个level,可以做资深阅读看待
4、元史暂时找不出比较合适的,97年的历史,都在说还不错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有900多页之巨,想想应该是冗长累赘的。
5、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是大学的教材,本书叙事严谨,脉络清晰,可以作为历史学入门。
6、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
7、《新五代史》是经典史书之它是唐宋以后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往往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笔之出色,在二十四史中罕见。
8、《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2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9、明史选择特别丰富,名气响的关联书籍不少。跟《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这本说的是整个明朝的人和事,不同在于,它属于较容易看懂的文言文,所以简练扼要,里面没有太多作者的情感代入抒发。他的《清史讲义》评价也不低,可以一并考虑。
10、(美)海斯·穆恩·韦兰著
11、实际上《明朝那些事儿》把人引进门也做的很到位,首先它并非毫无技术含量,其次它文字轻快优美而有内涵,其受人攻讦,一方面是因为学术通俗化这点讨人嫌,一方面是因为遇到有争议的问题的时候随便选择了他认为对的,而没有注明,欠的是,他有点心灵鸡汤。
12、推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年7月
13、另外,阅读历史书的人中,普通老百姓占多数。
14、OK,本文适用于那些对历史了解并不多,并不系统,但是愿意学习掌握喜爱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典章制度,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严肃书籍阅读的人,换句话说,这回答是给那些并非三分钟热血的严肃读者看的。
15、以下这几部比较经典,推荐给大家
16、市面上大儒王阳明的传记很多,但你只看熊逸这套就够了,别人讲王阳明,是讲他的生平,传记,熊逸讲王阳明,是学术文化解剖。熊逸作为当代隐秘的思想哲人,写一本传记,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就是这样,让这本书相当有味。
17、夜狼2021年推荐阅读的六套历史书
18、《尚书》,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19、吕思勉编著的《吕著中国通史(上下)》分上下两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及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治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力图构建一部文化的政治史和政治的文化史,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甘前史学界比较的经典通史著作。
20、当然,也推荐你阅读学人写的通史著作,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如果能够hold得住的话。要通俗性的话,个人推荐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及高阳的小说。这两位先生虽是写小说,但比许多“专家”都要严谨许多,不怕被误导。
四、汉朝史书推荐
1、如果你文言文功底极深,请读余嘉锡先生版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豆瓣)
2、所以,与其关心帝王将相的生活细节,不如了解在不同历史阶段老百姓遭遇了什么,对我们更加有用。
3、金毛siri——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4、本科的时候学的是历史,所以这个问题被问过挺多次的。一开始为了显示逼格,我都是一上来就推荐人家直接读史料或者陈寅恪和唐长儒等先生的大部头的。后来发现其实自己都hold不住这些书。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了解,一下子入局太深,反而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主张你先去看一些好学人写的好入门书:
5、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6、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详实。
7、*注3:本周五20点前我们的优惠券将会赠送完毕。请后来读者等待下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