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园十三首其五
1、辽海:辽东之地濒临渤海,所以又称为辽海,唐代时常常发生战争。这里指代战场。
2、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3、李贺的《南园》是组诗,一共有13首呢。你问的哪一首啊?在他的这组诗中,著名的就是第5首,抒发了作者本人的志向,流传久远。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散文版翻译:登高远望,青山苍翠,大江滔滔,这偌大山河是何等的壮美啊!可是军阀作乱,万民受苦,社稷破碎,我又有什么心情来观赏呢?!身为昂藏七尺的赳赳男子汉,我是多么的想要提起七尺青锋,骑着雄壮的骏马奔赴战场诛除贼子,收复那沦陷的关塞河山!然而那些大官们却总是忍气吞声,步步退让,没有全力以赴永绝后患的勇气。他们又怎么会理会我,一个满腔热血的书生的要求呢?报国无门,说的就是这样吧!请你们去那凌烟阁上看一看吧,自古以来,能有哪个书生能够凭借军功来封侯拜相的?(汗!自己写的,献丑献丑!)。
5、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6、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
7、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8、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9、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10、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11、“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12、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13、李贺,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14、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15、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16、玉弓:指下弦月,形状就像一把玉弓。
17、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8、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19、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20、买一种现成的请柬,然后按上面的空格内容填上就成了给你一个满月请柬的格式,把满月改了就成范例:孩子满月请帖满月请帖:谨定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地在万豪大酒家举行宴会,欢迎某某大学某某教授某某某先生及其夫人。敬请光临先生和夫人某某大学校长威廉张谨订如不能出,请赐复为盼电话:某某某某某某某衣着:听便
二、南园十三首其五翻译
1、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2、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3、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4、qǐngjūnzànshànglíngyāngé,ruògèshūshēngwànhùhóu?
5、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
6、全诗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7、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8、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9、来唤醒你那真挚的情缘
10、“收取关山五十州”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11、李贺〔唐代〕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12、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3、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14、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90首古诗词
15、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16、nán yuán shí sān shǒu qí wǔ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 táng lǐ hè男儿何不带吴钩,nán ér hé bú dài wú gōu收取关山五十州。shōu qǔ guān shān wǔ shí zhōu请君暂上凌烟阁, qǐng jūn zàn shàng líng yān gé若个书生万户侯?ruò gè shū shēng wàn h ù hóu
17、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9、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20、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三、南园十三首其五表达的感情
1、nánérhébùdàiwúgōu,shōuqǔguānshānwǔshízhōu。
2、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3、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4、点击上方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后,即可收藏,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5、(1)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2)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3)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4)暂上:一上,试上。(5)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6)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6、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7、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8、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9、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出身皇族,从小就心怀大志,却因为避父亲名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因而倍感痛苦,却也因此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语言奇丽,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被称为“长吉体”。
10、shōuqǔguānshānwǔshízhōu
11、ruògèshūshēngwànhùhóu
12、指中唐时期被藩镇割据的河南以北五十多个州。
13、这个咋说好呢。。。就是先画个数轴,标上..;然后,所有数都向前看,也就是说2和4中间的三连音向2看;七连音向4看;十五连音向8看;......举个例子,比如五连音,就要向4看,也就是:十六分音符的5连音=4个十六分音符,也就是一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八分音符的5连音=4个八分音符,也就是两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四分音符的5连音=4个四分音符,也就是四拍平均分成五个音其他的同理。。还有二连音和四连音,都向3看,也就是八分音符的二连音/四连音都等于三个八分音符也就是附点四分音符平均分成2/4份。。。。额。。看懂了吗?不懂再问吧。。。
14、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15、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6、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17、✦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18、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0、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四、南园十三首其五的意思表达的志向
1、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2、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3、意思: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4、要求打仗收服当时政府不能掌管的地区、反对书生(若个书生万户侯?),你就写要求打仗好了,我就这么写的。话说他的感情与题弟侄书堂的感情正好相反。。。
5、唐朝皇宫内的殿阁,唐太宗让画家阎立本将长孙无忌、魏征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在凌烟阁上,并亲自写了画赞,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6、点击上方“桃李国学堂”可以订阅哦
7、“21天·每天一读”阅读小任务打卡邮箱:cdws21tdaka@1com
8、本诗是其中第五首,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9、nánérhébùdàiwúgōu,shōuqǔguānshānwǔshízhōu。
10、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11、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12、马诗二十三首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表现方法属比体。《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3、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4、第一句的两个“笼”字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15、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16、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17、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18、《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
20、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五、南园十三首其五
1、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3、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4、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由于他的诗有很多神仙鬼魅题材,因此也有人称他为“诗鬼”。
5、“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后一句使用拟人方法来描述花的非自愿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致力于春风,不需要匹配媒人,没有任何堵塞,就像一厢情愿。事实上,鲜花愿意离开这个分支,随风漂流,只是时间过去了,无法支撑,春风吹来,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
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是:好男儿为什么不挂着吴钩,驰骋疆场去收取关山的五十个洲,为国家建功立业呢?请你暂且上凌烟阁看一看,哪个万户侯是书生出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书生身份的不满之情
8、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9、这两句诗与前两句一样,采用了反诘的语气,但却包含了诗人复杂的心绪。从表面上看,它们直承前面两句,进一步抒发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没有书生可以做到高官显职,要想在凌烟阁上留下自己的画像,只有去参军战斗。但实际上这两句诗却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的抒发:虽有过人才华,但是有什么用处?能在凌烟阁上留下画像的,没有一个是书生!诗人在这里将身世之悲揉入家国之痛,整首诗的情感节奏也因此由愤慨激越转为沉郁哀怨,从而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0、“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还是使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11、这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12、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3、关注国学教育,传递古典之美
14、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15、李贺从小就能写出好的诗,被称为天才。当时的大诗人韩愈听说后,觉得不太可信。公元796年的一天,韩愈和自己的学生皇甫湜一起来到李贺家,准备试试李贺的诗才。一身童子打扮的李贺被父亲李晋肃叫了出来,韩愈便让他以自己来到他家为题写一首诗。李贺不假思索,挥笔写下一首《高轩过》,诗中称赞韩愈为“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并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皇甫湜看后赞叹不已,韩愈也高兴地一把抱起李贺,说到:“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啊。”
16、南园十三首唐·李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终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17、《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18、马诗二十三首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表现方法属比体.《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9、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20、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
六、南园十三首其五
1、雕虫:原指琐碎的小事,这里比喻作诗赋。
2、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3、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4、全诗的字面意思: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5、(唐诗300首+200首)
6、作者徐德琳(八一中学教师)
7、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8、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9、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10、其中,“花枝”高,“草藤”下垂,一个强壮,一个柔软,蹒跚,有数千个姿势。李贺的诗歌巧妙地构思出来,在这方面很明显。第二句“小白长虹”写出了花的颜色,意味着它更红,更少白。“女性侄女越多”就是由此产生的联想,将精致的花朵与美丽女性的脸颊进行比较,赋予物品一定的品质,使其显得格外活泼。
11、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12、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13、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4、《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十一园》是《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
15、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16、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7、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18、应该是南园十三首,不是南园30首。
19、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
20、出自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2、《南园》这首诗的表层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就是“投笔从戎”,即弃文从武。东汉时期,班超家中贫困,只能靠为官府写书、抄书来供养家庭。可是这项工作辛苦,时间一长,班超就很不耐烦。一天,他放下笔感叹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出使他国,建立封侯的功业,怎么能长久地和笔墨纸砚打交道呢?”后来他果然出使西域,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实际上,写文章也可以建立丰功伟业,比如班超的哥哥班固创作了《汉书》,生前虽不能封侯,死后却流芳百世,也能算上是永垂不朽了。
3、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4、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5、▲已刊发于《晨读晚诵》2021年8月刊
6、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7、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8、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9、nánérhébúdàiwúgōu
10、李贺虽然才华出众,有报效国家的热情,但却只做了一个奉礼郎的闲职。他深感怀才不遇的苦恼和读书无用于世的痛苦,《南园》组诗中的第六首也在传达这样的感情。这首诗含蓄深沉,手法隐晦曲折,可与上面一首诗相互参看:
11、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