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哀溺
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是: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中,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毛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4、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6、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7、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8、汝善游也,今何后为?()
9、翻译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10、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11、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12、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
13、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的长矛来刺你的盾牌,那结果是一个什么呢?”那个楚国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14、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
15、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16、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
17、江西美术专修学院(www.jxmyedu.com)
18、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19、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0、说明故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二、哀溺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⑴你游得好,今天为什么反而落后了呢?
2、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3、『古诗词欣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4、“为是其智弗若与?”
5、点击上方绿标开始听故事,已支持快进后退。
6、吾腰千钱(唐)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吾腰千钱中落水的人的想法:千钱怎堪去,及岸,千钱重于命。(钱怎么能丢,等到岸上时钱比命更有用)对吾腰千钱中落水的人的想法:得利于大失命于小,奈何世人堪不破。(虽然总体上得利却为小细节失去性命,奈何世人就是沉迷其中)额。。。就这样了。
7、淹溺(drowning)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水与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由此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称溺死(drowningdeath)。约90%淹溺者发生于淡水,其中50%发生在游泳池。在我国,淹溺是伤害死亡的第3位原因,0〜14岁年龄组为第1位死因,溺水者多发生于青少年及4岁以下的儿童。淹溺重要有害的后果是缺氧,所以,必须尽快恢复通气、氧合和灌注,这就要求目击者尽快行CPR,尽快启动急救医疗救助系统。
8、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来越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
9、翻译。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我很可怜他。如果都像这样,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于是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
10、⑴汝善游也,今何后为?
11、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12、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课文占的分量不大,但常考,学生们失分较多。在此,我们将北师大版和人教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作以归纳整理,同学们需要了解并牢记每个故事的意思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13、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比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14、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15、诗、画、琴音里看《平沙落雁》的殊途同归
16、氓(méng):古代指百姓。
17、溺垢(即妇人尿桶中百碱,火煅)五钱白霜梅(烧存性)枯白矾各二钱上研细末,先用韭根、松萝茶,煎成浓汁,乘热以鸡翎蘸洗患处,去净腐肉,见津鲜血,再敷此药,日敷三次。若烂至咽喉,以芦筒吹之。
18、『古诗词欣赏』玉树后庭花▏陈叔宝
19、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0、《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 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于名利场中。
三、哀溺文序文言文翻译
1、溺白堑别名人中白。味咸,性平,无毒。主治鼻汤火灼疮。烧研,主紧唇疮。治传尸热劳,肺痿,心膈热,羸瘦渴疾。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措蜃,诸窍出血,肌肤汗血。附方:大衄久衄:人中白一团鸡子大,绵五两,烧研,每服二钱,温水服。小儿霍乱:尿滓末,乳上服之良。.脚气成漏,跟有一孔,深半寸许,其痛异常:用人中白煅,有水出,滴入疮口。
2、阅读《哀溺文》,完成9~13题。(14分)
3、投稿邮箱:ahhfsk@1com
4、琴瑟和鸣,知音难寻,细数古琴界的神仙眷侣
5、一个名叫秋的下棋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有人要拜他为师并学下围棋的原因。
6、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9、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河中间时,船破了,人们都奋力游向对岸逃生。
10、做人要像杨震那样公正廉洁,不谋私利。
11、前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到了正午就(小得)像盘子或孟。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12、主办:《淮风》诗刊社|协办: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13、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
14、“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致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身名利场中。《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揭示出这个人在财富与生命二者之间的追求与选择取向——即“舍命不舍财”。
15、“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秀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16、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17、又摇其首。遂溺死遂: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9、自己快淹死,性命都将要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那个人)还是摇了摇头。于是淹死了。
20、我很可怜他。况且即使是这样,难道更多的人不会为巨额钱财而淹死吗?于是(我)写了《哀溺》这篇文章。
四、哀溺文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下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