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浣溪沙晏殊
1、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2、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3、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4、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5、15620053357
6、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7、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8、15332029713
9、参考资料|诗词学习相关参考书&网络资源
10、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2、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13、这一名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被誉为“天然奇偶”。诗人爱惜春花,而无法阻其衰落;留恋春光,却又无计留春,所以只好空叹“无可奈何”,这是词人对美好生活消逝(shì)而无力挽转的叹惋。恰在此时,又有几双燕子从他眼前飞过。燕子每年南来北往,迁飞千里,通常返回故巢(cháo),所以说,“似曾相识”更是作者燕归人未归的深沉慨叹。
14、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5、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作者回忆旧时与同僚一边饮美酒、一边填新词供伶人演唱的游乐生活。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9、(古词解读)这首词是晏殊的名篇之抒写悼(dào)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虽然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一缕若有若无的闲愁,意蕴(yùn)幽微,淡雅温厚。词的大意是,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还是旧日相同的亭台楼阁。可是西落的夕阳何时能够再回来?满园盛开的花朵,已经无可奈何地纷纷飘落;那似曾相识的燕子,又从南方归来。我惆怅(chóuchàng)心伤,独自徘徊在那花草芳香的园内小径上,心情无法平静。
20、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二、浣溪沙晏殊翻译
1、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2、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
3、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4、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感叹时光流逝,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8、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
9、《饮酒(其五)》Drinking(No.5)
10、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11、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2、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13、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
14、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15、《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诗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一
16、面对着相似的风景,词人好像才突然惊觉:虽然风景依旧,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浑浑噩噩中,流年早已暗中偷换。而这一年的时光,对于自己来说,到底又有什么价值呢?
17、(注释)①浣(huàn)溪沙:词牌名。晏殊(yànshū):词人。②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③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④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⑥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⑦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路,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独:独自。徘徊(páihuái):来回走。
18、xīyángxīxiàjǐshíhuí
19、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0、(南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三、浣溪沙晏殊拼音
1、当你突然醒悟到,原来你正在经历的每一天,都不过是对前一天的重复,日复一日的平庸与无聊,这也许是让人感到恐惧的。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3、。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4、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5、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6、这首词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7、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8、浣溪沙晏殊古诗原文及翻译: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是: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边写下一曲新词,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坐着,看那夕阳西下,突然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9、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10、wúkěnàihéhuāluòqù
11、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亦非沥泣抆血的死别,等闲契阔而已,却仍使人哀乐相生,魂销骨铄。于是多少人,满堂欢声里,凝望着酒杯无语凝噎。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4、《浣溪沙》的格律定式如下,要注意句中标“中”的为可平可仄,近似于写近体诗格律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意思。
15、夕阳西下几时回?
16、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17、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18、这首词是诗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19、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yòu)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qiǎn)兴方式之一。但这次边听边饮,却不期然而然地触发了词人对“去年”所历类似情境的追忆。
20、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对比的手法是指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增加诗句的效果。这首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的就是对比,”无可“对比”似曾“,”奈何“对比”相识“,”花落去“对比”燕归来“。是千古流传至今的名句。如果我见到一个陌生人,他长得很像我以前的某个朋友,我就会说”似曾相识“,这样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以后就好打交道了。
四、浣溪沙晏殊写作背景
1、此词一般认为作于宋仁宗天圣五年,晏殊迁谪于商丘之时,描写了他乘坐渔父小船游于商丘城南湖时的情景。
2、浣浣溪沙晏殊这首请典故源于西施,吴国灭越国前,吴国国弱,越国强盛,吴国国王被越王抓,吴国国相范蠡给越王寻找美女,这首诗的典故这从西施挽纱。
3、“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去”指季节过去,花落的必然性,事实不可改变,在情绪上有悲伤的意味;“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绪豁然开朗的转变。想到秋季北归大雁到来的喜气,那种对花落无可奈何的颓废就一扫而光了。这似乎包含着哲学的辩证法,凡事不能只用悲观的眼光看,要从悲哀中发现快乐和希望。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里的词句。他的这篇词是写他对酒当歌,看到花儿凋谢,时光流逝,让人惆怅,但是他又看到燕子飞回来了,增添了喜气,所以他悟出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失去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有失必有的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这句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大家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住现在,珍惜拥有的东西。
6、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7、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diào)分平仄(zè)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wò),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jìhuán)》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8、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9、走马去兰台,灯火连天阔,看见的悲欢离合,不泯灭,而超越,终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于是,纵使年光有限,晏殊也能从周围的事物中,欣然发现种种人生妙趣。
10、《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上阕三句主要写景,“红”、“绿”、“花香”、“春水”色彩明晰,栩栩仿如亲历,无一华丽词句而美景自见。近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有评价道:“晏素用闲雅从容之笔,写从容骀荡之情,即以眼前所见,信手入词,绝不施以雕琢,而自见天趣。此所以开一代之风气,树词林之典范也。”可见这正是晏殊写词的一大特色,也是世人难望项背的所在。虽然上阕表面显得游湖闲适自在,心情愉悦,但“红蓼”、“向东流”莫不暗含惆怅之意,且结句的“小船追游”,“追游”不同于漫游散步等随性闲游,突出作者兴致勃发,欢快惬意,与下阕末句呼应对比,此为词句层次,亦有对迁谪后心境的隐喻之味。
12、然而,似乎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13、其中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是名句。值得一提的是,前半句是晏殊本人所写,后半句却是他人,中间有一些故事。
14、晏殊当时的情感既有伤春怀旧之情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浣溪沙》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上片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片表达了作者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15、sìcéngxiāngshíyànguīlái
16、﹃渔父图﹄︵局部︶元·吴镇
17、浣溪沙晏殊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宋代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朝代:宋代作者: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8、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触发他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19、晏殊是北宋贵族词人的代表,这种贵族气质反映到词当中,重要的两大表现就是低调的奢华和耐人寻味的哲学内涵。这首《浣溪沙》就正是这种贵族气质的体现。
20、谢谢邀请。晏殊的浣溪沙原词如下:
五、浣溪沙晏殊中对比的句子
1、《浣溪沙》体裁属于宋词的豪放派。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有陆游、辛弃疾、苏轼词、晏殊等;婉约派代表有李清照、柳永等。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标志宋代文学的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2、经典引路,诗词为伴。在诗词的海洋里,你会欣喜地发现,那些遥远的面孔,从未如此地鲜活而有趣,那些经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玑,拨动着心弦。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4、(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怜天上月》
5、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6、晏殊此词上阕押三个平水韵,下阕押二个平水韵,分别是“杯”、“台”、“回”、“来”、“徊”这五韵。但我们应注意的是“杯”字在古音是与台、回、来、徊字押平韵的,但到了我们现代,用现代汉语拼音一读便不押韵了!因此,我还是主张现代人填词,必须遵守古贤遗传下来的词牌词调固定格律模式,但于平仄和韵脚的用法,大可不必用古音,因为许多古音今已失传或僵死,并且古代作诗或填词的“平、上、去、入”这四声到了现代已无“入”声,也就是说“入”声在现代汉语读音中,它已消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来作“平”声,三四声来作“仄”音,现代许多诗词家都力倡这种与时俱进的改进方法
7、﹃翠岫琼林﹄近代·吴湖帆
8、yīqǔxīncíjiǔyībēi
9、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10、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之上阕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阕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11、(千古美情诗)纳兰容若《画堂春》
12、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13、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
14、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深广,从司空见惯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哲理,给人以启迪。满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15、有一年办宴席,事后在后花园与宾客游赏,即兴脱口出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旁边的宾客知道这是一句好句,但是苦思不出好的对句,故一齐闷声不语。其中有一个叫王琪的人就记下这句话,平日里暗中对了许多回。
1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7、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18、如果说“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外向的富贵风流,“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转向了内在心灵的自省。当繁华落尽,宾客们一一散去,词人终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当欢歌笑语终究归于沉静,词人直到这个时候,才可以安静下来,审视夕阳余晖下的亭台楼阁。在词人的审视下,他突然发现,此时此刻的情景,和去年的此时此刻是何等相似!
19、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20、点上方绿标即可听到高考必背古诗文
六、浣溪沙晏殊
1、主题归纳:《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士大夫的淡淡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作者简介:晏殊,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描写了作者对酒听歌、追忆往昔、悼惜残春的情景,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感伤之情。
3、下阕前两节构成对仗。首句“拨”字见轻巧,用字轻灵。“却”字为“再、重、又”的意思。“却回头”即“又回头”。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却,犹还也;仍也……晏殊浣溪沙词:‘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却回头,还回头也。”解释得更为到位。飞去却回,欲去还回,既赋予了鸳鸯同人类一般的缱绻心情,细致描摹其间其境,同时又由物及己,暗叙心头辗转难决的忧思。在一派红蓼碧波中,更衬得愁绪堆叠难去,自己既感怀于美景,却又如何能做到如渔父般自在拨桨,心无所挂、终日游于这好花好水之间呢?
4、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5、晏殊当官表里如一务求诚信
6、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9、CHENGYUDIANGU
10、《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11、小园香径独徘徊。
1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3、﹃西郊草堂图﹄︵局部︶元·王蒙
14、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15、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16、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全词原文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白话文释义: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17、本首《浣溪沙》中,词人表达了春去花落、物是人非的感叹,隐含对年华逝去,聚散无常的遗憾。这首词语言清丽自然、委婉含蓄,晏殊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将情、景、理融合,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警策意义。
18、首先这是一首词!另外,晏殊的浣溪沙不止一首,你说的是哪一首?如果是这一首,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应该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作品吧
19、也就是《浣溪沙》词调中的正体,词调平仄如下(其中,“中”字代表此处用字可平可仄。)
20、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2、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
3、仄平平仄仄平平
4、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5、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6、出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7、Tr.ZHAOYanchun
8、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10、《浣溪沙》宋代词人范例:
11、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12、(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13、大约如此,我喜欢老骥伏枥的曹阿瞒,也喜欢信步东城的红杏尚书。总觉得政治家与诗人相合,较之于书房中的学究与官场上的狡狯之徒,都要可爱太多。
14、平平仄仄仄平平
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6、上阕: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17、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1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晏殊词中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1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0、构筑出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表现宇宙时空的无边无际,从而让读者跟随他一起徘徊思考,余音绕梁,意韵悠长,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所以这首词深受世人喜爱而广为传诵。特别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
1、“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2、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
3、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4、“夕阳西下几时回?”从人们视而不见的自然现象进行设问,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给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哲理意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季节变幻,年复一年中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