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家傲
1、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2、漫漫思乡乡,腊尽想应春风起。
3、美味调和盛海碗,条条细细浑如线。
4、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渔家傲》,词牌名之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8、千嶂④里,长烟⑤落日孤城闭。
9、长舞艳,琼楼玉宇人间览。
10、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1、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12、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和《渔家傲》都写了日暮,但情感意境截然不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是回忆一次聚会欢饮的情景,体现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的“日暮”就是指自然的日薄西山,自然环境描写。《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里的“日暮”主要是比喻自己年事已高,是指人到暮年,体现词人的悲哀与无奈。
1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餔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4、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15、老汉无能偏有意,池边寻找玲珑地。
16、月在苍穹缺圆满,轩窗徙倚心灵感。
17、纵使秋园如荒草,我心与青山难老。
18、Teaman:HanzheMing
1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0、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二、渔家傲范仲淹
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词的上片写塞上秋天的景色,下片转入直接抒写作者忧国思家的苦闷心情。全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2、又见河园朋友面,攻楚汉,
3、渔父的形象在文人化的过程中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曲赋当中,并进一步丰富了其本身的内涵,拓展了边界。《渔家傲》词调即是一例,始自晏殊的创作,“神仙一曲渔家傲”,主要集中于宴饮欢适场面的表现,还有吟咏荷花、采莲女等意象的作品。同时欧阳修在该词调的创作上,开创了连章鼓子词题材,用以表现不同时令节序的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更有范仲掩在军旅边塞题材上的进一步开拓,使之在北宋初期词坛呈现出繁荣的创作态势。其后苏拭、黄庭坚、周邦彦等人的创作带领其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自我情感体验的关照,释教题材的拓展,以及在周邦彦创作中实现的对于闺怨情爱题材的回归与深化等都为后世词人的创作起到了典范作用。
4、冻雨沙沙天地暗。街头来去行人乱。
5、遙眺穿云高速驶,忽听惊鹊童声脆。
6、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7、慰新辈,一生奋斗精神贵。
8、真如愿,鲜鱼满仓回家转。
9、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10、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11、忘却之时迷影象。千花万树成虚象。
12、风满袖!梨花未雪茶花羞!
13、虏,沈腰潘鬓消磨。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5、门前山上茫茫雪,分外光明。
16、⑧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17、回头看。烟火纷飞儿童散。
18、词家独自乘坐一条小船,在拂晓雾霭之中漫游。天际云涛汹涌,一时,她恍惚航行到天上,无数星星在身边流淌而过,星河变幻着,转眼之间,涌现出无数风帆,翩翩起舞……
19、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20、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三、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词
1、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2、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3、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示例二:重峦叠嶂里,残阳夕照,紧闭城门,戍边关城被笼罩在昏沉沉的暮霭之中,渲染了边地萧条肃杀,荒漠寂寥。
5、沪上外滩香百步,浦江两岸明珠露。
6、《渔家傲秋思》中,”秋思“是这首词的题目,”渔家傲“是词牌名。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7、携窈窕,引来羲和争春早。
8、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
9、由此推想,这首《渔家傲》应该就是此时所作。词人通过“记梦”的魔幻手法,表达了她的爱国之情。且看她的梦境:
10、失去自由的我,就好比被困在笼中的鸟,虽然有人给食,但那种寄人篱下的屈辱感谁能够体会到呢?想起昔日的繁华,从今往后该到哪里去寻找呢?想象一下,就知道故国己经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田地荒废,到处都是野草。又值秋雨潇潇,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没了,我的烦恼,就好比一江春水滔滔不绝啊。
11、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细雨润湿的杨柳枝叶低沉地垂着。
13、所以,他的词大部分都是对故国的思念以及被囚禁的无奈。
14、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15、彩蝶炫,左寻右扑花丛转。
16、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偶尔的鸣唱声,
17、2017年攻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文化与策划研究方向博士学位。
1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9、若来此,悠闲执笔文章比。
20、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四、渔家傲秋思
1、弄影依约翩素袂,柔荑谐履凝情挚。
2、依石寐。星河飞渡通经纬。
3、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4、梦像玄虚颐道味。寒泉苑花迷香醉。
5、历尽寒冬无愠恼。玲珑欲破瑶天调。
6、军武胆,乾坤复梦今朝看。
7、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8、灵感巧,拙填一曲渔家傲。
9、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10、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11、注释:做为一个亡国之君,汴京再好,也比不上南京金陵,身陷囹圄,怎么能忍受轻歌曼舞,夜夜笙歌呢?几番梦见自已在金陵上早朝时君临天下的威严,可那样的情景将一去不复返了。反反复复中,天己经亮了。也不知道这一夜之间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1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③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14、晴雨霁,一江春水儿千里。
15、风雨声中秋又到,春光瞬过催人老。
16、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17、尊:同“樽”,酒杯。
18、欧阳修表达了文人士大夫之渔父词的“羡渔”文化意蕴。唐宋时期,特别在宋代,入世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文人士大夫将“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合而为一。于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徘徊于儒道之间。他们一方面艳羡“渔父”桃花源般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儒家入世思想时时阻挠,不得不临渊羡渔,而在宦海的漩涡里横舟。
19、声声叹。光阴悄把容颜换。
20、芬芳路。劝君切莫留春住。
五、渔家傲秋思翻译
1、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2、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3、堪惊叹,铁锅水煮莲花转。
4、打破了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女子的美梦。
5、好想冲冲,冰雪知情。
6、秋日,傍晚,边塞一味的荒凉,萧瑟重重。南归的大雁,成群结队地幔过天际,那样的无情,似是厌烦了硝烟战火。那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有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城,只有在落日下,才能看见袅袅的长烟,有种存在的意外,粗劣的酒水永远也抵不过绵长的相思,是啊,永远的战场,永远的兵戈,看不到尽头的胜利,是归乡后的绝望。絮棉不绝的羌管声,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又有几人能抵抗无眠?帐中的将军,青丝已转成白发,铁血男儿的眼泪已失去后的防线。
7、浴兰:以兰汤沐浴,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认为兰草能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
8、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9、今日腾飞,雪上梦成真。
10、王方呈,又名王客,1976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学士、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方艺术·书法》副主编,上海温州青联副主席。
11、出猎密州犹见影,举杯赤壁临仙境。
12、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13、雪域天山修意志,兵团辛苦求医慧。
14、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15、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
16、虎啸龙吟冲雾障,偷闲信步今寻访。
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8、浊酒一杯家 ,燕然未勒归无计 。
19、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20、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六、渔家傲
1、赏析: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军攻破南唐金陵,李煜开城投降,被押至宋都汴梁,从此的大唐王朝灰飞烟灭,李煜从此也过上了屈辱的囚徒生活。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3、铡刃切成三尺练,恍疑帛缕风吹散。
4、《渔家傲》的词调,因晏殊《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据宋人文莹《玉壶清话》卷九说:“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板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李清照这首词从内容到风格,都与上述记载相近,这可以解释其词风何以与易安体不同,而词人这一选择其实是颇有讲究、用心良苦的。
5、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6、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7、《渔家傲》是朱服现今仅存的词作。词从描写春景入手,引出惜时惜春、及时行乐的主题。词人将“乐事”与“泪”相提并论,表达出一种乐极生悲的体验,其本质仍是感叹美景易逝,岁月难留,与词的上阕所提及的“春愁”一脉相承。今日的醉,留待来年记起,只能换来哀伤之情罢了。这样的表述,比起正面言愁,更进一步深化了人生苦短、欢乐不易的主题,况味也更加深厚。
8、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9、“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
10、回身看,且享夏日清凉伴。
11、张恒烟、孟会祥、郁俊、俞丰
12、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中中中中平平仄。
13、去日匆匆年又到,星霜客路连芳草。
14、朝代:宋朝 作者: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