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城尽带黄金甲诗
1、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2、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3、(年代):唐(作者):黄巢(作品):不第后赋菊(内容):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讲解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6、第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7、现在找找早些年的照片,背景大多是金黄色地毯般的油菜花,菜天相连,花天一色。所有的毕业照也都是在油菜花开时照的,三三两两要好的伙伴,一张张笑脸与花赛笑,那时候不用取景,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副天然的美景照片。
8、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9、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代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不第后赋菊》,原句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黄巢在长安落第后所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菊花如同英雄人物一般的形象和高洁品格。
10、回望城里,时下也有一种色彩在绽放,在闪烁,在流动,身之所处,皆有所立,那就是纯洁的白。白衣天使们站在防疫抗疫前沿,第一线,关爱生命,守护健康。他们的色彩也一如油菜花,金灿灿,亮闪闪,燃烧生命,奉献青春,抒写人生,撒布德泽——满城尽带黄金甲。好美!
11、《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13、黄巢此人也不得不说是一代枭雄,杀人八百万,却只杀该死之人
14、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的一个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一首诗中的一句,他的那首诗叫作《咏菊》,是在黄巢没有考上状元之后用菊花比喻自己的。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15、我捧起一朵油菜花,见花朵上结满了簇簇花蕾,花蕾上傲娇出串串鹅黄色的花蕊,吐着芳香,春风十里。这花贵在芳华后华丽转身,玉碎成果籽,榨干自己成油,黄澄清澈地走进万家厨房,完成自己“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之可歌可泣绝唱……
16、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17、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8、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沁人心脾的油菜花旁,我们撕扯着烤熟的牛羊肉,锅里煮着丹江鲜鱼。老母亲不多的牙齿嚼着油炸的鸡腿,她确定了这不是逃荒。饮料罐和红酒杯交织相碰,大家笑道:今天没享受到世外桃源,却享受到“世外菜花园”。感谢桃花未开,待桃花开时,我们再来。
19、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20、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二、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原文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4、翻译: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5、已近中午,又过中午,大家玩得乐不思蜀。大地是舞台,油菜花是翩翩起舞的演员,我们,不,天空和生灵万众,都是虔诚崇拜的观众!我感到,这花海用静谧过滤了人们浮躁的心灵,用简单涤荡了众生视野的俗尘,用金子般的颜色驱逐了天地和人心的阴霾。
6、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7、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8、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9、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0、车未到,桃园已入眼眸,心却凉了半截,桃林广大,并未见花。走近方见花蕾如睡眠中的婴儿,刚才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狂欢,一下子成了面面相觑。讪讪、悻悻、懵懵中,好像这里不是春天,而是严冬。
1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春天,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众多繁荣之中,在自然田野,放眼望去,映入眼帘亮丽的还是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3、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14、早春时节,我带着母亲、妹妹和外甥女及其朋友Z,相约到一个远离城区的乡间桃园赏花野炊。
15、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16、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17、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18、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19、后来,黄巢在关东大旱后,聚集了一批走投无路的饥民,与唐王朝斗争。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发动起义。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与“冲天香阵透长安”如出一辙),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20、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不第后赋菊》,原文如下:
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形容秋天的落叶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3、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转眼又是一秋,万花已凋谢,却是赏菊好时节!
6、"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诗句。《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简析: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7、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如今满城的人都去争看黄风铃,“今天你黄了吗?”就像旧时踏青看红木棉,像前些年看宫粉紫荆。也像夏天去看凤凰花,秋天看异木棉,冬天看石马桃花。今年,花城广州的街坊争相去洲头咀看的就是一树金黄的黄花风铃。于是,“新旧之争”来了,许多喜爱榕树和木棉树的老广直言不钟意,不过这不影响他们去看黄风铃,只不过一时间感情上接受不了罢了。当然了,这不正好遇上榕树砍伐事件吗,黄风铃撞到枪口上了,用时髦的说法叫躺枪,这对黄风铃不公平。
10、人生何不也是如此,别太在意跋涉到目的地时,发现并没有所期待的收获。成为自己的英雄,就坚持一下,再往前走走,相信前面一定有一片金海在等你来!待你锦绣披身回走时,曾经两手空的地方,花儿已开。
11、车行半小时,万顷金波花如海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路两边无尽的、灿烂耀眼的油菜花在春风里波浪滚滚,滚动了田野、滚动了山川、滚动了庄稼人勤劳如舞的脚步,也滚动得我们的车轮不再飞转,喜出望外的家人们车门未关就一个个扑向花海,尤其双胞胎小千金,急滚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诗《不第后赋菊》云:“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抵是表现其起义之气势豪迈。简短,颇有气概。
13、是唐朝的黄巢的诗: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其二: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个人觉得这诗配这电影糟蹋了。
14、一岭不够二岭深,油菜黄花韵春心;绵软睡卧熏香梦,暖阳若泼盖金身。我们领略到流金溢彩,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飞。蜜蜂比任何时候都辛勤和忙碌,蝴蝶可曾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对尘世早无爱恨了吧?现在的英台女们“坐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自行上笑”,汗颜了梁先生。甚至有时,祝美女也对当时做法的对错,产生了不确定性……
15、现在,不少富了的人们进城购房居住,不愿进城的仍然一如既往地种着油菜。他们无论进城淘金,还是坚守黄土地,都传承保持着油菜花的金黄色精神,那就是只要一粒种子,再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早没有了油锅支床头的想头,但他们的精神颜色,浸染着城郭大地。
1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7、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18、年代):唐(作者):黄巢(作品):不第后赋菊(内容):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9、|读史|ID:dushi818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出自哪首
1、这首诗是黄巢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写,诗中用菊花喻志,借物抒怀,诗人把菊花描绘成一个具有威武精神的英雄形象,暗指等到农民起义爆发之后,义军战士就会像菊花一样威风凛凛豪气冲天,统治阶层就如同百花一般威风扫地。
2、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3、花妆田野,果香万户,厉害了,我的小油菜花!
4、参考资料:《不第后赋菊》——百度百科
5、这辈子不曾欠谁,唯欠两个人……
6、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7、没有了热闹喧嚣,大家无语、无话、无歌,可能不相信往前走会“柳暗花明”,可能大家不想惊扰酣睡的花蕾。
8、我们小时候,虽然温饱解决了,但也仅仅是填饱了肚子,谁家的手头都不宽裕。照张相也要列入计划开支,所以姑娘小伙们早早选定油菜花开的时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拍照。
9、来源:镇江日报“镇江周刊”
10、油菜花结籽后,就要忙着收割,忙着榨油。家家户户都用头道油炸油条(馍),对于那时经常馋嘴的我们,油籽成熟也就预示着又有福利来袭啦,可以撒欢地饱吃一顿,随后就只能等着春节了。困难时期,每家只是少留一点油,大部分都变卖成钱。父辈们说,那时候他们就认为,城里人床头都支着炸馍的锅呢,想吃就炸。炸锅修床头成了他们的盼头。
11、《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2、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3、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1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5、张扣扣案:如果你是法官……
16、自今,民间还有许多的习俗与黄巢有关,如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端午插艾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查询。今天,在山东菏泽,还有黄巢的点将台,已经作为菏泽市的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7、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18、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不第后赋菊》原诗: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9、片名《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故事也设定在那个年代。张伟平说,早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名字叫《秋日的回忆》,后来张艺谋也提出过用《重阳》或者《菊花杀》什么的等,但是他觉得都不能体现影片的气势,毕竟这是一部6亿元的大制作,从名字上就应该让人一听就有《指环王》这样的霸气。所以片名用了黄巢的诗句。但并不是表现反唐的故事,目的是为表现片中刀光剑影、幅员千里的宏大战争场面。
20、这世界,总有每个人的专属风景!
五、满城尽带黄金甲诗
1、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黄花风铃木实在是太拉风啦,一下子就成了网红树。正所谓树大招风,遭受非议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人们怎么不说共处共存,百花齐放了呢?去年就听说已经培育出来新一代的紫花风铃,“各领风骚数百年”,也许人们很快就会去追求紫气东来,我倒是替黄风铃的未来担忧起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老树种打不倒黄风铃,新事物呢?现如今人们的专注和持久力似乎下降得厉害,你可以形容为浮躁,但这就是执着于新潮或者时尚。黄花风铃木的不期而至,是很有点符合既传统守旧又爱尝鲜爱标新立异的老广口味的,但愿不像她的花期那样来去匆匆。
3、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4、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5、(作者)黄巢(朝代)唐
6、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7、菊裳荏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8、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是的,如今满城的“黄金甲”不再是被称之华夏国花的菊花,而是几年前尚不知名的外来物种黄花风铃木。原产于异域中南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引种,黄风铃首先盛开的地方是苗圃,花开时节苗圃里像一片金色的稻田,仅仅几年就蔓延开来,遍布大城小市,一时风头无两,特别是新修的道路,中间隔离带和道路两旁都爱种上这种新贵树种,还有新修的公园和新建的小区,绵延不绝,逦迤大观。我第一次见是在白云山靠近山顶公园路旁,斜坡上孤零零的一株,印象特别深刻,只是没有料到日后会风扉一时。
10、他8岁作的这首题菊花也是豪气万千,口气很大啊。虽说黄巢仅只算是粗通笔墨,但是诗中意气豪迈,我认为算是好诗~
11、人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4、这句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15、这首诗的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之后,菊花盛开而百花凋残。冲上天空的菊花香气弥漫到整个长安城,满城都是如同金黄盔甲一样的菊花。
16、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
17、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8、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19、花是有生命的,黄花风铃算得上生命力强大。不知是谁起了个叫起来好听,写出来好看的名字,声色俱全,诗意十足,却也名副其实。你看她那酒盅大小的花朵状似一个个小风铃,数只风铃团成一簇,从上往下看像个绣球,从下往上看像一朵雪花,雍容华贵。我观察到,黄风铃花在风中飘落之时,像极一串串挂在空中的铃当,就差没有钟鸣之音了。即使无声,却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那种飘摇零落的处境,是很容易搏得人们喜欢和怜爱的。
20、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实,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为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六、满城尽带黄金甲诗
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父辈们种油菜不是为了赏花,是为了生计。油菜是秋季农历八九月份播种,比麦子稍稍晚一点,刚刚出来的油菜苗可以当菜吃,味道也是很美的。吃的苗多是撒播不匀、太稠密苗被拔掉的,为了来年的产量,必须“减员增效”剔除一部分小苗。
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5、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时百花杀。
6、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7、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8、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