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乡的野菜
1、蒌蒿,字典上都注“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草气。
2、原文语句:《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3、苏中里下河地区,常见的是江苏兴化、泰州等地。如果您觉得上述回复对您有用的,请帮忙好评哦,亲
4、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5、故乡的野菜摆在第一位的是藜蒿,排在第二位的是荠菜,排在第三位的是小蒜。藜蒿遍湖洲都是,牛不吃猪不吃,但人爱吃,越吃越上瘾,特别是藜蒿炒腊肉,再配点故乡的美酒“三花酒”。余林告诉我,故乡的野菜加上故乡的美酒,美得不能再美,花得不能再花。我问余林为什么叫“三花酒”?他说故乡的酒是有故事的,只是这个故事又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我说,那我就再写一篇故乡的美酒。
6、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亦称“大馄饨”。
7、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薹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8、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操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做“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
9、马齿苋。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
10、莼菜。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西湖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
11、故乡的春天就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故乡的原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菜。故乡在春天里奔跑,春天在故乡里盛开。春天充满了生机和色彩,故乡让舌尖上的味蕾变得津津有味。
12、而今,我谋职小城,母亲亦长眠故园,你叫我到哪里去寻觅故乡野菜的踪影?我又怎能吃到那包含着深深母爱的野菜?
13、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不惮其烦地介绍了习见于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浙东民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民俗风情的描绘与民谣、童谣相映成趣,成了本文亮丽的风景线。
14、而农家常见的做法是把烫好后的椿苗切成细沫,和鸡蛋或腊肉一起炒,黄绿相间,色香味俱全,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啊!吃了妈妈亲手做的椿苗炒蛋,我才深深地理解了张季鹰为何在秋风起时,会怀想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等佳肴美味,以致乡情无法排遣,命驾而归。
15、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
16、王西楼有一本有点特别的著作:《野菜谱》。
17、《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几种野菜的介绍,描绘了浙东乡间的民情风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恋。
18、春天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野菜,故乡还有柳叶,榆钱,槐花、茅针,特别是香椿。故乡人不太喜欢吃香椿,而我特别喜欢吃香椿。我曾在前年花钱购买了上百棵香椿小树苗邮到故乡,让每家每户都种一种。父亲说,他们有些人没有种,因为不喜欢吃,他们说就是老家的另外一种树。我告诉父亲,香椿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不是一种树。我本来打算今年再买些有价值的树苗送人,我的心拔凉拔凉滴。香椿被称为“树上的蔬菜”,目前市场价120元一斤,如果论两卖就是20元一两。
19、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20、挖地苋菜时可以连根挖,它们的根甚至比叶片还要好吃。挖好后,接下来就是洗。这是一种很累人的活,因为它们是如此的细小,并且枯叶和杂草常常搀杂在叶片中间,于是在洗的时候就很费神。
二、故乡的野菜主要追忆了故乡的哪几种野菜?有什么作用?
1、《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人小品散文的名篇之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野菜谱》收野菜五十二种。五十二种中有些我是认识的,如白鼓钉(蒲公英)、蒲儿根、马兰头、青蒿儿(即茵陈蒿)、枸杞头、野绿豆、蒌蒿、荠菜儿、马齿苋、灰条。
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许多年轻人的饮食也是便捷,大多以快餐外卖为主,往往忽略了健康。相对于农村来说,吃野菜时常见的。野菜营养丰富,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并且经济实惠。
5、明朝的时候,我的家乡出过一个散曲作家王磐。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散曲作品有《西楼乐府》。
6、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人文气息,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家乡的烙印,村前的老树,山中的小路,溪水潺潺,你是否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教诲,故乡的期许,炊烟袅袅,你是否都会想起!朋友,你已知道了家乡野菜的味道,请再深深俯身下去亲吻大地,亲近、拥抱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吧!祝愿故乡之景,美不胜收,并把她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永远收获着希望!
7、95折充话费,充电费,这里真便宜!记得收藏好
8、3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9、2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10、野腊菜(野芥菜):惊蛰时节,田间地头常见的野菜,它要比其它野菜都大很多,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状,叶片茎叶上有较短的刺毛,正反两面颜色都比较翠绿。它的主根较深,周围有许多须根,细长细长。野腊菜,顾名思义有点辣味,它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焯一下水,炒一盘腊肉冬笋野腊菜或直接炒野腊菜。如果釆挖的比较多,就可以腌制起来,过一天、二天后,盛到盘中,放上蒜末,酌点香油凉拌,吃起来很清脆,有点冲鼻子(老家叫冲菜),嚼之有声,津津有味。当你悠闲散步时,当你带着孩子野炊、野游时,可挖两棵,不管在哪里遇见了不要错过,碰见较大的一棵就可以炒一盘,拿回家精心烹饪,体会一下赞不绝口的滋味。
11、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12、地苋菜的清香似乎还荡漾在唇角,接下来闪亮登场的便是野椿苗。古老的椿树默默地立在田头地旁,像一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老者静候着医生的妙手解救。春天不愧为一位包治百病的神医,她把甘霖慷慨倾洒。
13、故乡的野菜默默地生长广袤的山野中,像极了我那勤劳朴实的乡亲,默默无闻却蕴涵美德,让我在每一天春天来临时,迎风怀想。
14、如作者开篇说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15、小蒜是区别大蒜而言的,又与小葱有点相似。小蒜在有的地方叫野韭菜,摘来做米粑馅,香味十足,如果加点腊肉,那就富得流油。
16、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17、每当立春过后,大地一天天的回暖。家乡的田野上就会悄悄地冒出一簇簇的野菜,在春风中折射出绿绿油亮的光泽,摇曳着妖媚多姿的身段了。
18、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取名作人,以名行世,一生用过90多个笔名,常用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9、现在,家乡的野菜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罕见。其一:把荒地改成了粮田,小块地改成了大块地。其二:与农民种地有一定的关系,种地是种粮食的,农药只是为了保护农作物的,所以,杂草、野果、野菜都被农药消灭了。过去,家乡的人吃野菜是为了度荒,称它为“救命菜”。现在,吃野菜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则是为了尝新,更是一道美味菜肴。家乡的野菜,虽不是饕餮大餐,让人耳目一新,却像小葱拌豆腐,让人余味悠长,堪称珍馐佳肴,令人倍感温馨。家乡的野菜,它土得掉渣,却野味十足,奇妙无穷,奇香无比,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20、在春雨的滋润春风的轻抚下,它们的叶片增长增肥。这时候,孩子们就会手拿“菜挑”(土语,一种铁制的挖菜工具),像一只只撒欢的小狗,在和煦的春风里,在无边的旷野里寻觅它们的踪影。
三、故乡的野菜主要内容概括
1、项羽,原籍秦时的下相(今江苏宿迁),自汉以后经多次调整,九六年宿迁成立二级市,以项王故里为市区。
2、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
3、去年我的家乡有人开了汽车到北京来办事,我的弟妹托他们带了一塑料袋蒌蒿薹子来,因为路上耽搁,到北京时已经焐坏了。我挑了一些不太烂的,炒了一盘,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4、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蒲桥集》
5、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6、这还只是地面上长的一部分野菜,树上还有榆树花、刺槐花、香椿芽;湖里堰塘还有野菱角、鸡头苞(芡实)、野莲藕,都被我们做成调剂生活的各类美味。回想起来,故乡的野菜真是丰富得很啊!对在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清贫的农家人来说:很是充满了富足感。这些野菜年复一年,生生不息,来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的奥秘在于循环,同时,也是大自然赐予给我们好的馈赠和优的资源禀赋。
7、《故乡的野菜》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的作品。《故乡的野菜》,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堪称一幅淡雅悠远的风俗画。
8、《野菜谱》上图下文。图画的是这种野菜的样子,文则简单地说这种野菜的生长季节,吃法。文后皆系以一诗,一首近似谣曲的小乐府,都是借题发挥,以野菜名起兴,写人民疾苦。如:
9、以上这些野菜仿佛从锅里溢出来,清香醇厚的气息便氤氲开来了,飘散缭绕着弥漫的厨房,把贫穷富足的生活熏染得有滋有味。
10、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
11、《祭奠阿里》(非虚构)卢一萍
12、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齐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13、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
14、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15、面向攀枝花本地有奖征稿中!
16、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
17、我的故乡是穷的,因为那里的人吃野菜;我的故乡是富的,因为那里出产野菜!
18、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来源:网友投稿/岳西发布配图)
20、荠:荠菜,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花白色,嫩叶可食。
四、故乡的野菜读后感
1、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与中土比照,如说到黄花麦果时便以日本的“御形”作比较,“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2、王磐当时名声很大,与散曲大家陈大声并称为“南曲之冠”。王西楼还是画家。高邮现在还有一句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
3、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
4、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盖在高邮居住,送给苏东坡的是高邮的土产。
5、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
6、苦苦菜是家乡为常吃的野菜,在农家田地路边到处都有。记得小时候每到下过雨后,人们都会去挑苦苦菜。雨后去挑苦苦菜有一定的原因,雨后就会长出很多新的苦苦菜,这样的苦苦菜鲜嫩。同时老的苦苦菜也在雨后会洗去表面的泥土。
7、听得妻子说西单有荠菜,便想起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引起了对故乡的追忆。妇女小儿各拿着一把剪刀和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是小孩子们唱的童谣,倒也纯真可爱,别有一番趣味。“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和引用顾禄的《清嘉录》说的“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径上,以厌虫蚁。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荠菜不仅好看独特,功用也不少。
8、苦苦菜的吃法也有好多种,凉拌,做汤等。
9、我的家乡在西北农村,每年春夏秋三季都有大量的野菜。家乡的野菜主要有苦苦菜,苜蓿,蒲公英。
10、椿苗的吃法很多,每一种都让我齿颊留香。从椿树上摘下椿苗后,首先要用沸水烫,等椿苗烫好后,这时撒上盐就可以生吃,这时吃法一。
11、▌余继志:行走在山间的“背包警察”
12、在所有的野菜中,我对野椿苗情有独衷,几乎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一碗椿”的地步。小时候,每年的清明前后,当椿树的枝头刚刚泛出新绿时,我便猴急地爬上枝头,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乎还是碎末的椿苗芽,吵闹着妈妈给我炒着吃。
13、汪曾祺曾写过故乡的野菜,他写的是江苏的野菜。周作人也写了故乡的野菜,他写的是浙江的野菜。而江西的野菜至今无人写进散文里,我想是有原因的。一个原因是江西菜在中国菜系中被包围了,另一个原因是江西的野菜是被贱视的,江西的菜很少走出江西,就是著名的鄱阳湖藜蒿,北京也买不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和岳各庄批发市场上的藜蒿大部分是湖北的和云南人工种植的藜蒿,是那种绿绿的梗,而不是紫红的梗。
14、马齿苋(马齿菜、蚂蚱苋):到了夏天,黄豆地里,绿豆地里,芝麻地里,棉花地里,田埂路旁,房前屋后都有它生长的立锥之地。它耐旱、耐涝、病虫害危害极少,生长力强,所以太普遍太泛滥。马齿菜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也可以与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不过吃的时候,有点酸酸的味道,上桌后会抢着吃,胃口大开,鲜味十足。
15、凤凰读书计划·耳畔书香
16、2019《收获》长篇(春卷)
17、要写故乡,却先说对故乡没有什么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为不使文脉过于呆滞,正话反说,倒着说,对着说,都是周作人散文经常采用的策略。
18、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我尝过一个,马齿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马齿苋南北皆有。
19、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20、有一些会有毒.比较有效的方法,把菜洗干净后,里面剥一些蒜头,如果蒜头变黑了,菜一定是有毒的,不能吃.如果没变黑,就可以放心食用了;然后炒的时候也是放多一些蒜,这样不仅菜比较香,而且,也可以再次试验菜是否有毒.还有一种方法,是小时候听奶奶讲的,就是如果有纯银的首饰,把首饰插入菜中,如果首饰变色了,则菜有毒,没有变色,则可以放心食用.奶奶说,解放前,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收起
五、故乡的野菜写了哪三种野菜
1、《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
2、我是小院 ,老家东北那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春天是野菜天下先说河边草地上,婆婆丁,柳蒿芽,鸭嘴菜,驴蹄菜,广冬,酸江江……山上蕨菜,刺木果《芽》枪头菜,山白菜,芍药花,山葱,山蒜,山土豆,曲麻菜,苋菜,……现在只有满满的回味(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3、《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写于1924年2月。20世纪20年代的生活为周作人演绎出了许多人生的风雨。
4、但是,当一盘青盈盈的散发着清香的地苋菜端上矮桌时,你才发觉原先的苦和累是值得的,它们是如此的鲜美,会让你的食欲大增。
5、常常,当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才意识到该回家了,可篮子里往往空空如也,个别孩子甚至连篮子和“菜挑”也不知去向……
6、人生感悟,鸿爪留痕;嗟叹流年,莫问浮名。
7、我的家乡独有的野菜多种多样的,其中独特的有、猴腿、蚂蚱菜、吉祥莱等等都是独宠的野菜,农村城里人们都喜爱。猴腿野菜生长在偏僻老河沟旁边,它的生长特点就是喜欢潮湿,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4一5月份开始发芽生长,如果遇到下雨天气生长特别快,下雨过后一天全部猴腿芽疯狂长出,猴腿野菜生长也特别奇怪,专生长在石头缝中或是墙体内。
8、经典文学,你不能只是路过
9、春天是什么?轻轻擦过乡村的暖风说:是落叶的树干泛出了新绿,是冰封的池水荡漾起了涟漪。春天是什么?山涧叮咚的泉水说:是滋润世间万物的乳汁,是优美旋律奏响的生命赞歌。春天是什么?我说:春风十里,因你而暖!
10、▌岳武高速通过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验收
11、卖了这会的关子,嗅一嗅,香喷喷的气味马上会冲进你的五脏六腑,流口水了吧,也许口水已在你嘴巴里打转了啊!
12、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
13、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14、让你美好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晓,
15、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奶子”,因为很像狗的奶子。
16、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
17、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18、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菜溅伤农,从鄱阳湖采的野生藜蒿很短,卖相不好,关键是交通不便,时间一长容易长老也容易腐烂。野菜是被贱卖的,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层所爱,也就渐渐作罢了。
19、①“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故乡和我的关系也不像“亲属”般亲密。②欲扬先抑,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0、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
六、故乡的野菜
1、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