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文精选
1、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佛曰:很多人,因为所谓的幸福而爱错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爱对一人,而幸福一生。
2、1898年,18岁的鲁迅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走上一条当时人看不起的道路——“进洋学堂”。由于成绩优异,使得他获得了官费留学日本的机会,为了救助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鲁迅选择了学医。然而有一次,当鲁迅从幻灯片里看到一群中国人竞麻木地笑看同胞被杀头的热闹时,他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并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从此,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开始思考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3、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4、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杂文精选》)
5、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华盖集》)
6、泱泱华夏,转瞬百年,犹记先生弃医从文,举笔而起,以振聋发聩之声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民,筑起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峰。文字不朽,我辈当于先生的呐喊声中贴近民族魂,审视个人心。
7、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默默的站着。
8、说的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名副其实,‘杂感’而已。”这本书把鲁迅先生的杂文介绍给读者,其意义也在与此。鲁迅先生的杂文被诗人称为史诗,通过这本书收集的杂文,显现出鲁迅的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9、“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10、鲁迅的杂文自始至终都是从“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出发。
11、杂文虽然古已有之,然而直到到了鲁迅的手里,杂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潜力才充分表现出来。
1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3、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灯下漫笔》)
14、世人称其杂文“峥嵘突兀,幽默磅礴。针砭古今,探讨人生百态,见人所不能见,解人所不能解,深入问题核心,均获至理。中国文字在其手中,如绕指柔丝,运用自如,堪称中国一枝奇笔。”
15、本次团购甄选柏杨的杂文精品,分门别类,看他谈女性、针砭时弊、反思传统文化。
16、鲁迅(1825—19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其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17、菲兹杰拉德的《崩溃》、张岱的《陶庵梦忆》、余怀的《板桥杂记》、阿城《闲话闲说》《威尼斯日记》、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18、“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9、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0、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二、杂文精选论写作
1、想加入致公党的朋友们看过来!
2、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鲁迅无疑也遇到了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物各种角度和方式进行的污蔑和攻击。
3、致公党精准扶贫电商平台上线啦
4、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5、“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6、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7、不需要。这个好办,你自己可以通过添加新章节的方式进行,很简单。点击“作品发布”按钮就发出去了。你试试看。欢迎你访问我的作品《感悟旧事的笔记》、收藏、投票、评论。大家互相支持、欢迎你回访!谢谢!
8、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杂文精选》)
9、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10、其中始终流宕着一股为底层平民伸张正义的激情,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为底层被蹂躏者鸣冤,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平民百姓好的精神抚慰。
11、“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12、用恐惧的心理为沉默辩护,正如用人性的幽暗为恐惧辩护。然而恐惧与沉默的关系不止于此。如《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一书作者、美国社会学教授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所指出的那样:沉默不仅是恐惧的产物,它还是恐惧的重要来源。质言之,恐惧导致沉默,沉默加剧恐惧,同时,沉默深化沉默,恐惧深化恐惧。这应该不难理解,想象一下,当暴行发生,观者茫然失措,冷眼相待,没有人呐喊,没有人反抗,近乎死寂的沉默,必将使暴行愈发肆无忌惮;暴行的猖獗,必将加速恐惧的弥散与传播。
13、“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4、鲁迅杂文的经典句子有:
15、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日记》)
16、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涵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
17、柏杨先生是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
18、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鲁迅杂文精选》
19、鲁迅一生仅留下了两本小说集,却留给了后人二十本杂文集,先生为了实现他改造国民性的梦想,将其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了杂文创作上,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
2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三、杂文精选的我之节烈观表达了作上者的情感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2、我们民族自古就有这种悠久的东西:“一人当道,鸡犬升天”,把狗腿子叫做“自己人”。这话虽然被多少人嚼得没了筋道,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东西的影响依然经久不衰,看来有其存在的价值。我有几位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他们有时喜欢用吹嘘的口气说:我是厅长的铁哥们。这就相当于我对那位同事说:哥们,我是案板上的一堆肉。我很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既不愿意听到人说谁是圈子里的人,也不愿听人说自己是圈子里的人。
3、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5、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着黄油面包之有趣。(《华盖集·序言》)
6、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但在他13岁那年,家庭发生变故,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入狱,其后父亲大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鲁迅作为家庭的长子,不得不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过早地体验到人生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
7、黄光裕的土壤/徐冰官员的朋友/许家祥礼失求诸野/赵健雄而今何处觅怪杰/周彪另一个林语堂/李恩柱欢迎官员讲良心/何三畏反击和祝福/王国华时代稀缺的资源是常识(外一题)/晏建怀“血酬思维”/周彪望穿秋水的“战略决战”/侯志川虚无的光荣/孙振军质疑英雄/杨建业慢下来/朱铁志随想忽然想到——难改/陈四益像韩寒那样珍惜你的痛感/笑蜀良心是件奢侈品?/魏剑美“可以……可以……也可以”/符号“造反”与“招安”/楚梦谁是英雄?/丁辉忽然“著名”感言/罗志田割掉生殖器呢,还是割掉心田的杂草/徐强
8、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9、对于社会,它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都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与此同时,对于统治者的压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污蔑攻击,鲁迅也不惜用杂文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的讽刺。
10、“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1、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2、有些人总是怨声载道,您怎样看?佛曰: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13、在工作的时候,接触过不少“圈里”人——领导层有“圈子”,普通干部中有“圈子”,领导和普通干部之间也有“圈子”。我和这些圈里人相处的不错,但在各种“圈子”面前,我总感觉到不舒服。这是因为圈里人说,“圈子”是力量的象征;换言之,只有他们可以进步的比别人快些,或者是有成长进步的优先权,别人则大抵都是绿叶衬鲜花。
14、推荐《回家》,本书为一本充满着乡情的集子,收集了李零教授在晋蒙时期的回忆,亦是其考察性文章的集结。李教授作为山西人,自其插队下乡去内蒙后,每年必回山西,作学术交流与考察。此书为他专门为三晋出版社编撰的个人散文集,既收录了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回忆,亦有记述其家人的文章,以及其在上党地区考察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