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赞美拙政园的诗句(精选文案131句)

一、赞美拙政园的诗句

1、向来屈傅曾留诵,老去韦郎更有诗。

2、成片的绿竹啊一直连接到平岗,从那回来又到了竹坞。才是盛夏这里已有了秋意,竹林深处不知道天日时光。林中那位仿佛是世外人,弹琴喝酒只是自娱自乐。风吹来了酒醒了,还是坐听那竹林中沙沙的雨声……

3、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閣参差隐层雾。

4、夹水竹千头,云深水自流。

5、待霜亭在坤隅,傍植柑橘数本,韦应物诗云:“洞庭须待满林霜”,而右军《黄柑帖》亦云:“霜未降,未可多得”。

6、本文刊于《苏州园林》杂志2018年第4期

7、兰雪堂拙政园东部之主厅。20世纪60年代拙政园园门由中部移至东部后,此厅成为入园游赏的第一景,位置十分重要。堂名取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意。据明王心一之《归田园记》所载,当时兰雪堂面阔五楹,爽垲整洁,“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邻僧舍,旦幕梵声,时从竹来”。清初文学家沈德潜曾有《兰雪堂园记》专门记此景的美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重建拙政园东部时,设计者细心查找原归田园居之资料,尽量按原来格式恢复厅堂建筑和周围景色。

8、睡起龙团熟,青烟一缕浮。

9、互为对景的“宜两亭”与“倒影楼”

10、一年好景君须记,是百花绽放时,而在苏州园林里赏花,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不同于郊外赏花的野趣,古色古香的庭院之中,桃花夭夭,樱花翩翩……园林古典的意境与春色的唯美相碰撞,所谓诗情画意,由此而生。

11、清凉凉的十余亩地理各种花草疏疏朗朗,正是夏日果树上鲜果刚开始成熟的时分,珍爱是那些细竹编织随意置放的竹笼,喜爱是在窗前临写摹拓王右军的书法。

12、亭下高槐欲覆墙,气蒸寒翠湿衣裳。

13、步移景换看分明,云影山光聚此厅。

14、繁香坞在若墅堂之前,杂植牡丹、芍药、丹桂、海棠、紫瑶诸花。孟宗献诗云:“从君小筑繁香坞”。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彼美松间人,何似陶弘景。

17、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18、园有积水,横亘数亩,类苏子美沧浪池,因筑亭其中,曰小沧浪。昔子美自汴都徙吴,君亦还自北都,踪迹相似,故袭其名。

19、关于拙政园选址,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梦幻故事。

20、请勿"围观",欢迎评论(文章底部右下角)

二、

1、出自:宋·苏舜钦《沧浪亭》

2、《东园图卷》中板桥横于潺潺细流之上,青松翠竹遥相呼应,湖石疏置,碧树成荫,池水为清风吹皱,泛起层层涟漪。甬路上二文士边走边谈,携琴童子相随其后;堂内四人凝神赏画,另有手捧书画的小童立侍桌旁,水榭之中对弈的两人神态悠闲安逸。

3、窈窕通幽一径长,野人缘径撷群芳。

4、天泉亭位于芙蓉榭西北,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拙政园东部之古迹纪念性建筑,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斋前有井,称“天泉”。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5、 这句诗的译文:是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虽然是城市却有山有水。形容苏州拙政园环境好,幽静。

6、落日下的树木哦,深深依恋着晚霞;远远那位高士哦,暮色中自在如常;靓丽青春的鬓发哦,别让秋风来吹乱。

7、中国古代绘画中多有“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咫尺有千里之势”。与此对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常采用小空间营造大感官的设计,达到园林空间的意境。如苏州网师园,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造园手法“以小见大,曲径通幽”。营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幽静空间,其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园内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8、那幽长幽长的雨巷,可掠过戴望舒的惊鸿一瞥?可有丁香样女子的足音轻叩细碎的青石板路?!半盏流年,舞乱了多少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素时锦年?!浮生若梦,闲却了多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旎旖心思?!

9、拙政园内有著名的连理山茶树,长得高且有气势,枝叶纷繁茂密,千叶深红,花大鲜艳,花簇如珠,故名宝珠山茶。“天孙”指天上的织女星,她能织出像云霞那样的美丽彩锦。拙政园里的山茶花艳丽得像天孙织出的云锦,赪:红色,山茶花赤红得像姹女烧成的丹砂。这两句用比喻夸张手法描绘宝珠山茶花的艳丽,照耀眼目。

10、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

11、志清处在沧浪亭之南稍西,背负修竹,有石蹬,下瞰平池,渊深浤渟,俨如湖噬。《义训》云:“临深使人志清”。

12、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13、苏州蕴涵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柔情。漫步老城区,片片青黛构成瓦檐,块块青砖铺成台阶。苏州的水是蜿蜒曲折的也是如丝如缕的,它在油纸伞上寻觅着,在青瓦屋檐上探索着,在扬子江里开拓着。滴滴柔水流过屋檐,落在青石板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耳边柔情蜜意的吴语细细呢喃着……此地恬静秀美的古韵醉人心田。

14、红尘不到眼,白日相与永。

15、诗后诗人还有注解写道:“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由于多水,颇见疏朗,有远香堂、四面荷风亭诸胜。”远香堂外清如画,除了香远益清的荷花美景,还有亭台楼阁、山水美景,好像一幅动态的山水长卷映入眼帘。远香堂西边还有小飞虹等著名景点。

16、湘筠坞在桃花沜之南,槐雨亭北,修竹连亘,境特幽迥。

17、环绕阖闾城西地,其问风土何佳哉。

18、译文:是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虽然是城市却有山有水。形容苏州拙政园环境好,幽静。

19、槐幄在槐雨亭西岸,古槐一株,蟠屈如翠蛟,阴覆数弓。

20、《狮子林图》,元,倪瓒,纸本水墨,纵3厘米,横38厘米。

三、

1、是姑苏七里山塘日影斑驳的悠长午后,是青梅如豆柳如烟的江南陌上。

2、秋声入枕飘,晓色分窗绿。

3、宜两亭位于“与谁同坐轩”东南隅假山上。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亭基较高,六面置窗,窗格为梅花图案。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从中花园观景,从层层递进的景色展开后,“宜两亭”突出于廊脊之上,使整个中花园的景色变得绵延不尽,形成深远的景观空间,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同时,东南隅的宜两亭又与东北角的倒影楼互为“对景”,构思确实巧妙。

4、怎么写好诗词?第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第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第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第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5、拙政园的天空中下着绵绵酥雨,细小的雨珠落在摇曳不定的荷叶上,顺着宽大的碧叶打着转,融入叶中其他晶莹。清风拂过,荷叶歪斜,雨珠儿划过叶片,跳入池水。一只小鸭扑棱着双蹼悠哉游过,带走珠儿点点。忽地俯身猛扎,连同雨击荷叶声消失在池中,唯余层层涟漪……

6、长养端资鬼神力,优昙涌现西流沙。

7、东园内的缀云峰和联壁峰

8、东园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明代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赐园,名为“太府园”,后来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贤名雅士常在东园举办雅集,或谈诗论文,或品茗抚琴,或宴乐弈棋,或赏玩书画,快意畅然。

9、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0、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典型代表。山水、人物、花卉都很擅长,风格清丽疏朗,意境清幽,文雅秀逸,充分表现出文人画的特色。他与王献臣关系友好。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12、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数量多名气大,现在对外开放的园林有70多处。其中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清朝几代皇帝因深慕苏州园林之美,便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仿造之。

1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找了个现代诗生在小桥流水人家满口的吴侬软语二千六百年的历史遍身针眼每一个针孔都是水乡的桥洞山光水色花鸟虫鱼一不小心就被那根丝线拉去踩一双纤手上岸上去就不再下来走一段苏州评弹天堂女子听的入迷失了神乱针刺一个烟花三月的江南

15、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16、月季不畏寒冷,冷香而放,因而是坚强的象征,代表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月季花在园林中是一种常见花卉。月季有攀援生长的特性,可装饰墙体和建筑物。在初冬的苏州园林里,花开浓艳的月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7、真宰阳和暗回斡,长安日日披薰风。

18、何须陆鸿渐,一啜自分明。

19、水面无风香自远,聊为拙政一身轻。

2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一阙《江城子》在我是诠注千古闲愁的诗句了。

四、

1、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2、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唐代在此建行宫,山北有温泉,初名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时更名为华清宫。玄宗和宠妃杨玉环常在此避暑游玩,演绎出千古爱情绝唱。袁耀根据这段史实,充分发挥想象,绘成此幅巍峨壮观而又风光旖旎的画面。图中的楼阁建筑隐没于群山之间,相互辉映;山石的雄浑与建筑的精巧彼此衬托。

3、春光烂漫千机锦,淑气熏蒸百和香。

4、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时节家家雨。华美的昆曲余音袅袅生烟,雨打芭蕉清荷声韵婉转,吴侬软语醉花荫,清濯几番也红尘心境。似这般江南清音雅韵的情致里,是不是可以闲敲棋子,摇落灯花,是不是可以浅醉闲眠,画声船听雨?!

5、瑶环瑜珥纷触目,琅玕玉树相交加。

6、莫教轻剪取,留待阴连屋。

7、《山村图》是一幅布局深宏、描绘细腻的全景山水画,描绘北方夏日山村景色和巍峨巨峰下人们的隐居生活。图中雄峰大岭拔立江边,巍峨高耸、气势雄浑,山势险峻,细节之处描写入微,村落中私家庭院层次细腻、人物表现生动传神。

8、悠悠地登上了高高台,一望无垠心情旷然而舒展。望纷纷落叶感到深深秋意,志意随着长江水流向远方。白云低垂在水上漂浮游荡,太阳西下惟见山影在纵横。

9、方池涵碧落,菡萏在中洲。

10、千里勤王苞贡后,一年好景雨霜时。

11、“邻借”的典型范例:拙政园西园“宜两亭”

12、精细雅,或者说精细雅洁是苏州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这种文化精神的养成,是与园林城市的特有风格气质互动的,苏州人以精细雅洁的精神对待对待生活,进行各种建设创造。所以,园林之于苏州,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苏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江南园林城市。

13、梦若清莲,清风自来。可是我的梦里江南,是不是,前世的我有一段云水过往,遗落在你的怀中?!是不是我也曾是谁手中遗落的那枚莲子,也落在你空阶幽梦里,岁月将这份禅意凝成一阙阙含烟凝碧的唐诗宋词,等我今生心心念念的吟诵?!

14、拙政园兰雪堂: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因此,杜甫6没有写过赞美拙政园的诗。

15、雌蜺连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

16、一咏三叹的昆曲《牡丹亭》,华丽如锦缎的唱词,绮丽的罗衣水袖,莺啼婉转的云水唱腔,戏台上,一生烟一旦烟视媚行,缠绵绯恻,一时间秋波流转,缭绕经年隔世的嫣然。

17、初冬的拙政园,一块独峰太湖石旁,一丛月季花开正艳。

18、舟移射渎黄昏近,路转江村碧树遥。

19、随意在草堂边栽种些花草,紫蕤是那么红艳漫漫成行。春光烂漫像千座纺机织出的锦缎,自然万物蒸腾糅合出百花的味香。爱怜那些花香香透了怀袖,不忍让东风雨水淋湿衣衫。高逸的情怀早已超越了人间繁华,只静静看那狂舞的游蜂下下上上。

20、Appreciation

五、

1、古代山水画中用墨色的层次描绘山体、植被、庭园的不同层次,形成空间构图意境。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墨色的变化,丰富在山水画中,而庭园的笔墨在其中往往是比较淡意的描绘。

2、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3、短棹三湘雨,孤琴万壑秋。

4、钓䂬在意远台下。白石净无尘,平临野水津。坐看丝袅袅,静爱玉粼粼。得意江湖远,忘机鸥鹭驯。须知縯纶者,不是羡鱼人。

5、《千里江山图》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的风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人物动态形象,动静结合,叹为观止。

6、小沧浪小飞虹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小沧浪”。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之意。

7、《明皇避暑宫图》描绘唐明皇的避暑行宫,背山面水,宏伟壮观。画卷中的宫门向内,亭台楼阁、水榭宫室、长廊庭院,层层深入。单是屋脊斗拱,就不下十几座,刻画工细精确,结构严谨。虽然楼阁密集,但有巨石、古树点缀其间,画面层次清晰。再加上左边的水色,与后山的空朦相映衬,疏密有致,体现出古代宫苑庭园的雍容华丽。

8、纵费东君着意吹,忍经摧折春光老。

9、苏州的春天已经到来,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莫负春光,莫负自己。

10、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曾讲道:“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中国画”。中国古代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国造园艺术与绘画、诗歌艺术虽形式不同,但其立意、人文精神都是相通、相融。

11、落日下回塘,倒影写修竹。

12、山茶作为拙政园除荷花之外的另一传统名花,在历史上长期享有盛名。诗人吴梅村曾作《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咏拙政园历史上名闻遐迩的宝珠山茶。此花交柯合抱,得势增高,花开时千叶含苞,殷红若丹,巨丽鲜妍,纷披照嘱,为江南所仅见。

13、闲登台,旷然心目清。

14、儿郎纵博赌名园,一掷留传犹在耳。

15、“宜两”出自唐代白居易与元宗简结邻的诗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不建高楼,而改为堆山筑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况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宜两亭”亦因此而得名。

16、主人表面造的园子,实际造的心境。浅池碧水、莲荷翠竹、明月清风等等,都蕴藏着园主对淡泊宁静生活的追求。

17、罗浮不奈东风恶,酒醒参横山月落。

18、珍重筠笼分赠处,小窗亲拓右军书。

19、高人夙尚志,列冠谢名场。

20、王希孟,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的天才少年。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六、赞美拙政园的诗句

1、拙政园有棵紫藤很古老很有名,是明代建园之初所栽种的,相传为文徵明亲手种植,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成为拙政园厚重年轮的见证。蒋吟秋第二首七绝诗写道:

2、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3、这幅吴昌硕的《黄山古松图》在画卷的中间位置描绘出建筑庭园,简单的淡墨庭园体现出群山的透视层次。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后海派”代表,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4、出自:元·谭惟则《狮子林即景》。

5、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6、远香堂外清如画,四面凉风万柄荷。

7、所以鼎中实,不受时世尝。

8、欲笑王安丰,当年苦钻核。

9、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描绘的是南宋杭州西湖边富家庭院景象。在春、夏、秋、冬的画卷中,发现古代造园者借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因其自然,铺以雅趣”的设计思想。

10、叙事画,是叙述一则故事或图解一个事件的绘画类型,通常包括历史故事画、人物故事画,题材来源于真实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等。中国古代叙事画题材丰富,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代的画像石。自宋代开始,宋徽宗热爱作画,宫廷画家在叙事画的题材、风格以及表现技法上都精细专研,绘制出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传世佳作。

11、“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12、修绠和云汲,沙瓶带月烹。

13、《咏拙政园山茶花》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长诗,包含一段哀婉凄迷的故事。诗的开头写道:

14、今朝却饯吴公子,解我金貂酤绿醑。

15、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6、回波漱寒玉,轻吹杂鸡球。

17、西园景区主要建筑有“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小飞虹”以及塔影亭、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浮翠阁、笠亭等。

18、苏州人和文化有着强烈的园林精神。

1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看温润如玉的江南雨巷风景也定格成别人眼中的风景。有路人欲拿起相机拍照,肯定了那善意的询问和赞美,金发碧眼的异国女子,80后时尚女孩,甜蜜的情侣。没有理由不珍视那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的今生这一次擦肩。如诗的江南,遇见就是一种美好,且定格这烟水江南记忆,闲闲地穿越澹澹如水的时光。江南陌上花开,初心如荷,我们都可以缓缓归矣。

1、中国古代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自古就有一种密切关联。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将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四科,园林、庭院常被作为背景穿插于画中,借庭院建筑衬托人物比例,以植物配景象征时节侯相。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受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影响,绘画图像中的山、石、湖、景也被造园师模仿,成为古典园林遵循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表现方式。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雄生层云,决眦入飞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拙政园》叶圣陶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4、宋代郭若虚:“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中国画论“六法”运用在山水画、叙事画中,表现十分卓著。其对画中构图的思考、对色彩搭配的论述等都能在古代造园中得以运用,成为空间设计的准则。

5、杂植名花傍草堂,紫蕤丹霞漫城行。

6、自爱芳菲满怀袖,不教风露湿衣裳。

7、白云渡水去,日暮山纵横。

8、一片横塘意,何当棹小舟。

9、文徵明与拙政园关系真的很密切,不仅留有《拙政园图》,而且还留下手植紫藤。这棵紫藤,虽为古木,却依然繁盛,“繁花密叶一层层”,繁花盛开时竟能紫气逼人,令人惊艳,极具观赏价值。紫藤架下立有石碑,上刻“文衡山先生手植藤”,为清光绪年间江苏巡抚端方所题。伫立于这棵古老而又繁盛的紫藤之下,蒋吟秋先生情不自禁,感慨赋诗,“衡山手植资回念,盘旋神龙势欲腾”,点明紫藤为文徵明亲手种植,描绘其躯干盘旋如神龙腾飞的样子,十分生动。概括一下,这一处古迹实在是不同凡响:名园,名木,名人手植,名人题碑,名人题诗,其观赏价值和人文内涵融为一体,实实在在是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10、莺飞草长的时节,紫藤作为春天的佳木,在庭园、古宅、园林中烂烂漫漫地缀满了枝头。

11、独有君恩归未得,百花深锁月明中。

上一篇上一篇:又丧又高级的句子(精选文案11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