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孟名言
1、(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4、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7、21
8、(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9、(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背后的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1、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慎重。终,结束。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慎重细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12、(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4、子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6、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二、孔孟名言作文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
2、背后的哲理:知行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5、(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6、今天我向大师求教:“大师,请问何谓王道?”大师答道:“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我又问:“那何谓霸道呢?”
7、(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10、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
11、(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2、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3、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15、(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8、(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9、(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0、(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三、孔孟名言八则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重要的。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5、▲点击蓝字关注,⭐星标我们,不错过每一次报名!
6、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欲速,则不达……。”
10、(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11、第十问: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3、(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4、(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7、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