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释迦牟尼说的名言(精选文案92句)

一、释迦牟尼说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敬人者,人恒敬之。

2、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荆。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4、如果想取胜,必须先“造势”。

5、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6、当大浪褪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

7、来来回回,有很多人经过你的生命,也丰富了你的一生,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成长,别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对照。但是没有人会一直陪你走下去,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有新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代替别人,你对于别人也一样。所以,珍惜他们。

8、沈默是毁谤好的答覆。

9、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10、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爻,三爻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1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2、千层塔,一曲佛音,缘已散,你的美花中凋谢,留我一纸红笺落了尘。

13、仁者。—《孟子》

14、只有认识清楚自己才能可能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进而才可能影响或控制别人。

15、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16、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17、诸供养中法供养。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1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9、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0、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二、

1、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2、一切表象和名相,都是主观的。

3、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所有英雄都会死去,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5、当一个人就要大祸临头的时候,往往是让他志得意满,忘乎所以的时候。

6、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咬他一口吗?

8、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隔沧海。—但丁

1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1、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因为我明白,宽容了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一八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苦。一八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一八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憎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一八可以导致宁静和智慧的途径:正当的了解;正当的思考;正当的言语;正当的行为;正当的职业;正当的努力;正当的意念;正当的禅定。一八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1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5、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糊涂,因为我明白,有些东西争不来,有些不争也会来;我选择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华,因为我明白,功名利禄皆浮云,耐得住寂寞才能升华自己。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

16、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17、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8、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19、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0、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三、

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这是一个奴隶的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几个人可以做金钱的主人?

4、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无法与我们的精力和环境的改变相配合。

5、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jnv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6、释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āttha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गौतम,Siddhārtha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7、要成为将军,谋略、信义、仁义、勇猛、威严缺一不可。

8、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9、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10、消灭掉一个人的激情,只需要把他扔到形式的藩篱中就足以了。

11、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2、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3、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14、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6、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7、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8、一七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一七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一八○、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19、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伤不起;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因为善良,所以宽容;因为责任,所以承担;因为某种理由;所以愿意妥协。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

20、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四、

1、菩提树下,谁白骨千哀,将旧梦化梦。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

3、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还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因为释迦牟尼悟透了宇宙自然人生的规律,是修行境界达到圆满的高度,是“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这样的伟大所在,他的智慧与高度无人能比。

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7、生命是个奇妙的名词,同时它又是鲜活的,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无论何时都会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而事情发生的时刻是的,同时也是这件事情对的时刻,不早也不晚,所以,生命中任何时刻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去迎接新鲜的事物。

8、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9、成大事者,必是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坦然自信者。

10、一切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

11、人间凶猛的瘟疫便是诌媚。—乔叟

12、贫居闹市有钢钩,钩不住至亲骨肉;富在深山有木棒, 打不断无义亲朋。

13、《济公全传》十大经典名句说透人心,道破人性!

1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一《佛说十善业道经》

15、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地之德。

17、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18、善在美的背后,是美的本源。—普洛丁

19、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2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五、

1、我们都在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那一世,我流水扁舟万重山。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7、供奉的时候可以念对应菩萨的咒子或者经文。如果许愿一定要还愿。不敬的话不能说。供释迦摩尼佛有专门的释迦摩尼佛的咒子可以念诵

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9、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

1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11、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

12、一二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一二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一二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一二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上一篇上一篇:人间词话摘抄并作感悟(精选文案10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