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教育摘抄(精选文案104句)

一、教育摘抄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灵魂上,提升人格修为,做教育的仁者,仁者爱人,故——这是教育人生的高度。(P18)

3、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

4、优秀的教师能让自己静下心来,面对学生的磕磕绊绊、懵懵懂懂时,不会急于否定,更不会揠苗助长,而会怀着足够的诚意与耐心,像呵护一棵树苗一样,等待、激励学生迈出一小步,再迈出一大步,从一棵幼苗慢慢长成一棵大树。

5、01儿童体会到做好事带来的大公无私的心情快乐,就获得了宝贵的财富:他内心就会感到,在一起生活的同学、朋友或者亲爱的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需要进行帮助。

6、跟学生一起成长,少不了足够的耐心,而有了耐心,教师就会看见学生不时进发出的哲思。

7、师生二者,有如跷跷板之两端,你若示弱他便强大。而教育之道,便在于这强弱尺度的拿捏上。一个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是他个人的悲哀;反之,一个教师只能被模仿而无法被超越,则是教育的悲哀。(P190)

8、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而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去了解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9、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0、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摘抄)

11、在儿童教育中一个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说出恶毒的话语,这种话语无益于情形的改变,他只会加重孩子的怯懦,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

12、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爱上自己,这是教师的基本功。

13、在学科教育时,教师好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如讲一讲该学科历史上好玩的人或事,或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爱上这门学科。

14、真正的媒介教育,站位要高,立意要远,在教学目标上瞄准教育与信息时代的有效呼应,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处理好媒介与自我的关系。

15、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意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

16、 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

17、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精神,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品质,是真正教育的当然要求。乐于与他人打交道,乐于一起自由的辩论,乐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些都与合作精神相关联,也是自由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品质。

18、根据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的“双千计划”,学院聘请来自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的专家2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62人担任校外硕士生兼职导师。(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问津学术法学院简介系列))

19、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学科的味道讲出来,赋予学生一种历史的学习眼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思想延伸到学科发展的源头,发现学科与生活的生动联系,产生“我要学下去”的冲动。

20、眼里有物格的人,人格才完整,对物的爱护,本质上是对人的体恤与呵护。(P136)

二、

1、《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1期)》(读书摘抄)

2、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3、一个人所做的事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他的人格,是他的“真我”的外部写照。作品就是作者自己,看一个人所做的事,能“如见其人”。(P117)

4、一个有品的人,不容易被无品的或次品的东西所诱惑,因为他拥有一种对抗粗糙和贫乏的力量,能永葆内在的生趣和审美的人生态度。(P114)

5、这时,你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考虑授课的内容,而是在思考学生的思维。这是教师技艺的高峰,你应该向这个目标努力。

6、——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

7、把功利看得较重的人是成不了一名优秀教育者。

8、我们不应急着把孩子塑造成什么,而要先观察他可能成为什么,并倾听他希望成为什么,然后尊重他的成长方式,顺性挖潜。(P177)

9、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0、对美好人生充满向往,对“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好人的需要”充满信心,无限相信良好教育的力量,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修养。好教育来自教育者的好人生,而教育者的好人生既取决于好社会,也取决于教育者的自我求取。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2、如果教师所施的教育能触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或体验,那么美就会悄无声息地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成为某种品味。今后不管在哪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这种品味都将伴随他们一生。(P113)

1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马卡连柯

14、本于天性,要求教师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并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走进孩子的心。(P91)

15、孩子的任何做法都不是毫无缘由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内在的动机。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孩子的言行,更要看到言行背后的出发点,将孩子当作独立的、有思想的人对待。

1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

17、教育,不只有艰辛和困顿,也应有美好和动人。发现美,并创造出新的美,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P195)

18、《兴趣变现——内容营销之父教你打造有“趣”的个人IP》(读书摘抄)

19、祝愿所有老师在2022年工作顺利,让我们继续在教育之路上携手同行、奔赴热爱!

20、如果教师第一时间做到了共情,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透露心底的秘密,问题就很有可能得到解决,教育管理就会顺畅许多。

三、

1、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3、人生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4、教育的高境界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因为,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着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着的关怀。

5、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6、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辛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7、构建各种良好的关系,靠的不是技巧,更不是圆滑,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光火石之间产生情感的“化学”反应。(P145)

8、以上仅为个人兴趣摘抄,有兴趣的可以寻书细读。

9、塑造美,不能只在表象上下功夫,还要从内在里做改革,用隐性的丰富来支撑显性的悦目。(P15)

10、教育就是要守护你天性的自由,激发你天赋的潜能,让你发现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从而让你有勇气去按照你自己的意愿生活,拥有能量去开拓。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我的切身感受是,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应该多阅读、推广童书,努力将自己从童书爱好者变成童书研究者,这对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的质量,上好一门课,以及理解教育的内涵,都大有裨益。

13、以真心投身教育事业,以爱心经营教育事业,以衷心奉献教育事业。

14、孩子天生是生活家、艺术家、更是教育家,那些看似幼稚实则隽永的话,总让人醍醐灌顶。希望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能换一种角度看待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也许,世界上没有的教育,但孩子的言语和行动为我们指明了好教育的方向,让我们有信心抵达教育的理想国。

15、——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教师郑英

16、教师本身应是一位真正的读者,多读一些有分量的童书,多读各种门类的童书,这样才能突破选书的瓶颈,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17、一个美好的教师,必定由内而外散发着知性和优雅,且独具个性。可以说,他读过的书以及他的全部生活经验,都可能参与他的美好。(P15)

18、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请你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19、教育是不应该让学生心生恐惧的,真正的好学校应给予学生一种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觉,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生出深深的眷恋与爱戴。

20、教师如果能在日常的教育里,引导学生培育起一颗匠心,那么今后他们无论做什么,一旦投入,就会全力以赴,做得斩钉截铁,习惯于超出别人的预期,尽善尽美。一事,才见匠心;一事精致,方能动人。(P118)

四、

1、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2、第四重境界是:批判(critical)

3、教育,有时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前面,遇物而诲,择机而教,做一个引导者;有时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身边,促膝长谈,耐心倾听,做一个陪伴者;有时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身后,藏巧于拙,乐于示弱,做一个陪衬者。(P47)

4、须知真正的美好是让人心生向往,而不是敬而远之。(P10)

5、精美的课,有的是经过了千雕万琢,而有的是浑然天成。千雕万琢让人敬佩,浑然天成的更充满魅力。

6、表扬不应该是廉价的施舍,而应该是真诚的认同。一切教育行为,如果不是出于真诚,不是出于尊重,其结果往往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P161)

7、教师应该多听孩子的心声,我甚至觉得很多时候一个人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8、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将之化为历练自己的契机,那么这些“石头”便会成为“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犹如河蚌体内嵌进了沙子,只要忍痛分泌黏液,便可能孕育出珍珠,此所谓“蚌病成珠”也。(P153)

9、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的人追求的过程。

10、03使你凡是一切靠惩罚的地方,就不会有自我教育。而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

11、②教育者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和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

12、安全是幸福的花,全家浇灌美如画。安全多下及时雨,教育少放马后炮。

13、事实上,生活的幸福、快乐和美好,全藏在这些看起来费时费力的细节里。(P41)

14、何老师的笔记分享完了,希望这些金句也能引发您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15、“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人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

16、教师分三个层次:

17、教育之中,美的资源无处不在,只是如何发现和利用,需要教师的一颗诗心,以及一颗匠心。(P139)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教育的明智,在于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领域中充分地表现自己。

20、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五、

1、追求创意教育,诗化人生。

2、后台点右上角“加星标”,就不会错过我的推送了

3、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5、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6、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作为精神存在的核心要素在于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领悟。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

7、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信仰与哲学的问题。信仰问题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其次才是一个人生的问题。对世界和人生的某种高真理的寻求乃是灵魂的需要。

8、把各行各业的人请进教室,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互动交流,就好比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截面挪到了教室。这样的“百家讲堂”,打开了孩子们观察社会的窗口,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维度,让孩子们看见了更辽阔的美,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P120)

9、——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10、倘若在教育中,教师对孩子也是这般珍视,对对待孤品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并用慢速快门来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他必定能为他们营造出局部的晴天,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从而让他们深情地对待这个世界。(P35)

11、从本质上讲,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深情,也是对人、对己的深爱。(P23)

12、反观自己,也是边从事教育工作,边摸索何为教育、如何教育的。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如果对教育没有一点基本的了解的话,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

13、①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从一所学校来说,真正优秀的学生,是离开学校后依旧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从一位老师来说,真正成功的教学,是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开始如饥似渴地爱上读书。

14、面对困难,是流一路的泪水,还是淌一径汗水?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笨办法也是办法,远胜过消极对待或是敷衍塞责。(P160)

15、教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这并非无视或淡化它的困难,而是在遇见时,依然能保持从容、优雅。(P9)

16、如果生活无趣如一潭死水,很可能是因为你缺少了仪式感,心不在焉,错失了一个个本应美好的瞬间。(P22)

17、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18、思想之于人生,犹如地图之于旅人,不仅标明了各处的景致,也标明了目的地和此刻所处的位置。以思想做指引,能更清晰地看到目标和路径。一个人的思想,将影响他事业和人生的高度。思想贫瘠,可能幼稚一生;思想丰盈,才可能力量无边。(P127)

19、当然,拥有有诗心并不意味着无视沉重的现实,而是在遇见这种现实时依然不失向上生长的心。(P60)

20、《本事:应对未来世界的12项永久技能》(读书摘抄)

六、教育摘抄

1、越是强大的人越会自我批判,越会自我批判的人越是强大。(P43)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3、学生可能从这些理论性结论中发现他过去未发现的东西。一个结论的明确性似乎能使另一个结论变得更加明确。

4、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就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

上一篇上一篇:任何节日与我无关句子(精选文案148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