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有深度的一句话
1、综上所述,《道德经》早告诉我们:人生终拼的是人品,所有的缺憾和磨难都是来成全一个人的。
2、国外的我没看过多少书,推荐一下古代的吧。古代的书那就有讲究了,毕竟5000年的深度也不是谁能比的。《道德经》又名《老子》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修身养性,可给人很多指引。在《曾国潘》一书中提到,曾国潘因早年得意,慢慢失了心性变得居功自大,后经高人提点,潜心研读《道德经》,从中学会了静字之深奥,从而大破太平天国,建立丰功伟业。这本书实在值得一读!《孙子兵法》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兵家之书,真正去研读的确实外国人居多。所以兵法中很多策略不只是能应用,更甚至是职场,乃至可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交际,处事。不可不读!!!
3、第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无为,它不会去特意干涉什么,道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应该具有的那种方式去行事。这叫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要去干涉他,就让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这种哲学运用到生活上,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刻,有春风得意,也有失败消极,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们应该做的,要像自然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这就叫做清静无为的生活。
4、2003年出版的《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至今五次再版,被著名学者刘军宁赞誉“还原了《道德经》的价值中枢”;
5、用知识连接世界,做自己人生的CEO!
6、如果用一句话能指出这本巨著的精髓,还真不好说,自古以来,多少解读,多少注解,各有各的精髓部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我觉得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8、这就是老子主张的“以反求正、以曲求全”的“道”。
9、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10、但其实,处事越着急,行路越艰难。
11、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大的美德。中国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12、当我们看到一些破坏法度的行为时,会说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历史上将会失去一个伟大的庄子,失去魏晋时代那些张狂的、痛苦的魏晋名士们,失去像严光、陶渊明那样的淡泊自守的隐士,失去仙风道骨的李白,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顺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识分子。
14、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15、行为上不以外力胁迫干预万物,行不言之教,故曰“不出于户”。
16、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人的美丑,是没有什么固定标准的,一个人在你的眼里很漂亮,但在别人眼里,可能就不漂亮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你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很漂亮,但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不顺眼。所以不管是人还是事物的美丑,是无法定下一个普遍的标准的,我们看大自然的各种动物、植物、万事万物,你说哪个美?哪个丑?没有分别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看点。
17、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8、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20、三生万物天地人三才相互作用,演化出四时,四象,四方,八卦,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六十甲子,三百六十五天,等等;进一步将道的宇宙法则延伸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到此万象万物生成。
二、
1、天地是不会对那种以万物为刍狗的做法仁慈的,圣人是不会对那种以百姓为刍狗的做法仁慈的”(或者:当天地麻木不仁了才会以万物为刍狗,当圣人麻木不仁了才会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说,天地会对“以万物为刍狗”予以报应,圣人会对“以百姓为刍狗”予以惩罚,这才是天道,才是王道.
2、有人说,读懂它,不仅能化解普通人的成长困惑,还能够悟透人生的哲理!
3、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人这一辈子,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4、生活中,快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糟粕,但好的东西大多都要沉淀。
5、意思是说,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于道德经,可谓寓意深远。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
6、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7、然而这句话的原本意思是说,一个人真能做到了“无争”,那么,天底下再没有什么能够与他争的了。
8、通晓自然之道的圣人,他明知天地万物之理,深明自然运化之规律,因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以德化民,不施酷政,正己化人,使人民不知不觉地处在浑厚的淳风之中。他创造万物不据为己有,不居功自傲。他造福万民不求回报,他的政绩从不张扬。这样的圣人可称为“完人”,但是这只是道家的理想而已,无论通过《道德经》怎么来教化于人,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之人。我的这种理解也能是不正确。
9、全文虽5000字,从字数上看,的确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广博精微,尤其在哲学的辩证法上的贡献更是同时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10、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11、“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有两种解读。
12、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13、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居无为之事,故曰“不窥于牖”。
14、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15、没有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文化将会黯然失色。所以,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根基。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17、“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这段话出自《道德经》,但还不完整,还缺“复归于朴”这句,这句不可缺也。
18、好像并不完全符合你所说的白话,不过好像已经没有更符合的了.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大概的意思就是指‘道’,玄牝如万物之母.即道产生万物而它却是看不见的,想得到而摸不着.万物得道而以运作这是自然之理,也永远不会殆息.等等还有几章能与你的白话有所关联不过没有一章是完全符合你说的白话的.不知道你看的是哪个版本的道德经.
19、纪晓岚曾评价道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言其悠远、海纳,赞其丰广、细腻。中国文化中,飘逸清扬智达慧睿的就是道家。
20、其学说以“道”为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三、
1、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2、我有个大学室友,上大学的时候第二外语选修的是韩语,刚选修那会,她比任何人都努力,除了上课,她就报补习班,买各种各样的教材。
3、(原创问答)谢您邀请!
4、你在看电视剧或电影时,一定看过“道可道道”,“形无形事无事味无味无形既有形……””反其道……”……等话,这就是道德经里的内容,有名的是金庸在《射雕》里引用和改变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这是改编引用于《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还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说法也是出自《道德经》!……
5、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6、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7、《道德经》〈庄子〉〈论语〉〈诗经〉〈汉乐府〉,要想看有深度的书藉,要是要找古典名著,现在的网络小说都属于快餐文学,休闲看还可以。〈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这两本书也值的看
8、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凡物之间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
9、比如坚持早起,但第二天实在起不来,所以就放弃了。
10、杨鹏老师,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大学古典文献学教授。
11、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12、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生命中爱的三个人是谁?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5、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16、今天就给大家分享《道德经》中的4句名言,帮你化解迷茫,领悟自然与人生的真意。
17、可是人一旦强行定下一个美的标准,那自然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这等于人为造成了对立,本来没有美丑之分,现在有了。那谁愿意丑呢?没人愿意丑,大家都向美的标准看齐,都学美的样子,这其实就不美了,没准儿学个四不像,甚至把好好的身体搞坏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个典型。
18、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19、踮着脚的人,也许站得高,却注定站不稳;迈大步的人,也许走得快,却注定走不远。
20、你若心不急,脚不停,自然走得久,走得远。
四、
1、第道中包含了矛盾对立和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无,而世界是有,有是从无中产生的。事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比如有和无、曲和直、喜与悲、美和丑、上和下等,在矛盾对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物将向他的对立面发展。这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动“。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许你就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相反,当你的事业失败彻底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你很快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只要你坚持住,会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2、说句实话你只要不看什么8090后的作品多看一点60——70年代的作品有深度我讨厌80后作家的作品
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所含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的和谐体,即是万物,万物阴阳两面相互转化,对立统一于统一于道。在生活当中,以“阴阳”的对立统一性分析一切问题,自会无往而不利;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此后,伯启和士兵同吃同住,每日亲自操练军队,三顾茅庐延请有能力的人,自己刻苦训练武艺,熟读兵书,一日不曾懈怠。
5、他虚空但没有穷尽,动起来的时候里面的气就越生生不息。
6、所以,类似于早起、劳作,这类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超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7、孔子曰:“欲速则不达。”想要做成一件事,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唯有慢中精进,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