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十五吃斋饭的说说
1、除了斋食,也可以在茶室泡一壶禅茶,
2、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3、会有数万香客来到八大处上香祈福!
4、尤其寂照庵的后院“百花园”,
5、中国美的尼姑庵、中国文艺的寺庙!
6、放生只求缘份,就象救人一样,哪有选择时机之说!说初一十五放生者,只是为了劝大众发慈悲心度人度己的方便说罢了。自己应时时存有救生之心,只要有能力,遇上就要救度啊!这样才有大的放生功德!而非是等日子,须知,这世界哪一天没有杀生,哪一天没有杀业?放生就是救自己,放生就是保平安!是故应无论大善小善,都去做,则小善也是大善;若选择性的做,则大善也是小善啊!放生的原则是:无人放生自己放,有人放生一起放,若有能力时时放,若无能力尽力放!须存此心,功德无量!另外,吃素是彻底的放生。若真放生者,应吃长素纯素才是真正放生,才会功德圆满!
7、一颗心莫名就有种宁静淡然安详,
8、定期地减少肉食的摄入,增加精心调配的素食更有益于健康,而且有益于预防和某些疾病。吃素也成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养生之道。
9、高居平坡山绝顶,供奉关圣帝坐像
10、这里的素斋就是普通的饭菜,
11、要是想把八大处看个遍,但又不用太累,什么方法省事?坐缆车直接登顶七处宝珠洞,然后往下走,一个挨着一个寺庙看完。
12、佛教——在家信众学出家人生活在每月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
13、驾车前往的朋友也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在八大处附近至少有2个大型停车场!在人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交通部门还会将道路两侧化成临时停车位!
14、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燃放烟花炮竹的红色碎屑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15、于是,大伙儿就不敢了。谁也没见过祖宗,但这么一吓唬,个个都怕了。
16、九华山——居民初一至初三吃全素
17、格外的清新文艺而有生气。
18、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19、在满族习俗中,从新年第一天至第五天都要吃素。这些素食,大多是模仿寺院的斋食精制而成。
20、许多人慕名而来,也为了这一碗斋食。
二、初一十五吃斋能喝酒吗
1、据张士闪教授介绍,过去的农村大家庭聚族而居,往往都有十几口人甚至几十口人,妯娌之间难免有口舌之争,但家庭和睦是家族兴旺的重要标志之为求家庭和睦“肃静”,达到“家外无官司,家内无纠纷”之境,所以讲究大年初一要吃素馅饺子。
2、1982年寂照庵恢复,
3、在云南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
4、那时候,小孩子们喜欢这些氛围。堂屋香阁下方摆着香案,其实就是一个四方桌子,罄和斋饭摆在桌上。桌子下方围着一块大红布,称桌围子,磕头的蒲团就摆在桌围子的旁边。
5、和山下百姓给的旧木头慢慢建起来的,
6、这个习俗来自于佛教,因为佛教规定信佛者初一十五要吃斋、诵经、敬佛,其实就相当于西方的礼拜日。人们必须在初十五之前就要梳理整洁,初十五这天要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如果初十五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因此这两天不能洗头,洗衣服,否则就是对水神的大不敬。广东俗例初一十五不能洗头,否则会把财气洗跑了。
7、做饭的师傅也都是普通的义工,
8、吃斋则是宗教的术语,对于佛教来说,吃斋主要是讲过午不食,吃的内容是什么则无所谓。不管是吃素也罢,吃荤也罢,只要是过午不食就算是吃斋了。吃斋对于佛教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在其它宗教也有类似的吃斋,他们也是很重视吃斋的。
9、如果你乘着缆车上来,那么从五处回四处的时候,千万别着急往下赶,这里有一个幽静的好地方,藏着从殷商到明清的千枚印章,如果你是个印章迷,一定不能错过!
10、安坐一下午,不觉山中已是日月长。
11、另外,还有出外求法的行脚僧,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因缘下,吃饭时间和食物没有保障,不受过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说什么时候得到食物,就什么时候吃,不过,当他们到禅堂挂单时,就必须随众,百丈清规附旦过堂规中,就针对云水僧这么规定:“一近午到,午饭随众;近晚到,晚粥随众;时过始到,补吃;晚到一宿,次日午饭即行。”
12、只要没打过农药的就要。
13、三洪奇社区党委委员林嘉仪也来到现场支持,给老友记派送点心,并与长者举杯送祝福。老友记表示十分喜欢这次的素食活动,做的都是他们喜欢的家常菜,容易入口又有营养,并期待以后每逢农历初一或十五都可以开展街坊素食活动。
14、驾车的朋友请服从现场交警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15、它更像一座装满了春天的文艺花园。
16、写到这里想起唐伯虎的《爱菜词》:“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士知此味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希望大家也喜欢。
17、在佛教圣地九华山一带,居民在腊月三十过所谓素年,当日阖家一起吃素宴,饭后烧香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到寺庙拜佛,吃素则是吃到初三。
18、投稿QQ:2736427115
19、盖起因于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因有位弟子傍晚托钵,吓坏一位孕妇导致流产,又因若一天两次托钵,减少弟子学佛修道之时间,从此戒律规定过午不食,但不一定吃素,即‘持斋’是也。兹将‘吃素’与‘持斋’,就佛法观点分述其真谛如下:
20、一定少不了一位有心的“主人”,
三、初一十五吃斋饭的说说搞笑
1、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2、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
3、又名龙王堂,夏日凉爽异常,极宜消暑
4、它虽小,却有诸多美誉缠身:
5、多吃蔬菜让你苗条无比,多吃水果让你美丽,少吃油腻让你增加脑力,多多素食使你增长智力!国际素食日提醒大家,多食素少食荤,心情愉快健康无比!
6、汉传佛教讲究的就是香火鼎盛,
7、后来信众和游客越来越多,
8、“至于具体是腊月三十还是大年初一吃素馅饺子,各地稍有差别,但其意都是‘求一年肃静,没有烦心事’。”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晨阳表示。
9、在日复一日的佛歌念颂中,
10、千姿百态,俨然一个多肉植物的天堂。
11、我们不必全都过得光芒万丈,
12、佛制僧人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国僧人皆严格持午,渐渐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经过时空的演变、适应而被放弃了。因为中国地理的南北幅员广阔,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劳动量大,僧人终于放弃传统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称“药石”,药石皆吃粥,也称“晚粥”。
13、其实会发现到处都是惊喜,
14、tbyd2016@1com
15、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
16、取自“感而遂通,寂静照鉴”,
17、近吃素比较多,蛋白质偏低了,越来越喜欢自己做着吃。
18、《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19、所以咱们的登山祈福从二处开始!
20、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象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四、初一十五吃素还是吃斋
1、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与梁启超组织民主党的林长民曾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留下了“浚波”、“倚据崇岩,临睨通壑”、“神足游息,灵心生还”的石刻。
3、你会惊叹这里毫无寺庙气息,
4、古人有赞曰“三山如华屋
5、眼前这么多精致的花草,
6、三洪奇独居长者暖心计划是由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公益项目,主要回应三洪奇社区空巢独居长者的健康、缺乏照顾的问题。三洪奇社区有空巢独居长者约100人,面临着健康管理意识薄弱、收入偏低、缺乏关怀陪伴等困难。项目以“三级预防”为介入策略,针对三洪奇社区100名空巢独居长者及200名其他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升长者生命质量。
7、佛世时,比丘们身披袈裟,手持著钵,四处乞食游化,只有在雨季里,才回到精舍或固定的一处结夏安居,此时不再出外托钵。对僧人而言,“乞食”蕴涵著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是降伏骄慢,不贪美味,毫无选择,专心修道;另一方面则是藉著乞食因缘与居士接触,给予布施种福田、说法的机会。所以,乞食是僧人的正命,垦土掘地、种植蔬果以致伤害生命,这是原始佛教所不许的。
8、入山门后就能看到一座方池,泉水从龙口吐出,这就是所谓的“龙泉”。泉水经化验为天然高锶矿泉水,且四时不涸,建在此处的“龙泉茶社”也因此声名大噪,在京城影响极大。
9、年初一贺新岁,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破年初六送穷出门。年初七庆人日,年初八不回家。年初九九皇诞,年初十打春去。初十一打石仗,初十二点新灯。初十三上灯日,初十四接灶神,初十五看花灯。扩展资料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正月初三这一天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因为这天是“赤狗日”,俗称为“赤口”。民间说法是赤狗是口怒之神,如果外出遇到就会容易与人有口角之争。所以家中长辈对这一天会很在意,自己不出门的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以免因为口舌之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0、斋饭形成特点主要是素菜荤做,皆以素菜为原料,如面筋、豆干、蕨菜等各类野菜等做成鱼、兔、牛肉、猪肉等荤菜造型,并冠以荤菜之名,故曰素菜荤做,有望梅止渴之趣。
11、“吃过斋饭,身体健康、多福多寿、儿孙满堂.....干杯。”唐姨邀请在座老友记举杯祝福。
12、然而,对初一十五这个日子,仍然根深蒂固。正月初一年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谁不想讨个好彩头?故而禁忌很多,诸如:不扫地,不倒水,这些都是预示财向外,谁不想财向内进呢。
13、从灵光寺往三山庵走,会感觉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寺庙。
14、初一是每个月的月头和月中。这个基本常识谁人不懂呢?所谓“舞文弄墨”的人真是闲得无聊,不值得说的东西也拿出来说说。
15、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相伴,
16、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现在,个别地方的公园里也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元宵灯展,这一天扶老携幼逛逛公园、看看花灯,猜猜灯谜也是节日的一大乐趣
17、每天清晨4点多就去集市采购,
18、初一十五上香摆供并没有时辰上的忌讳。不过一般都是在起来之后,洗漱完毕就开始做的。这算是一种礼貌。用干净整洁的容貌第一时间给神佛或仙家上供烧香以示诚意。
19、顿感纤尘不染,神清气爽!
20、三洪奇独居长者暖心计划
五、初一十五吃斋是什么意思
1、就只能初一和十五免费。
2、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
3、像我们这一代人,对初一十五感触多的还是缺衣少食的年代。那个时期,粮食是凭工分,工分多工分粮就多。恰逢儿女未成年,正在渡儿女荒的阶段。无人挣工分,粮食总是不够吃。孩子们总是盼着过年过节,生活。
4、佛教有所谓八关斋戒,《增一阿含经》中称之为贤圣八关斋法或八关斋法,指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坐高广床、不香华脂粉涂身。八关斋戒是一日戒,受持的时间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斋日受持,即农历每月初廿廿三十日(如逢小月,可改为廿廿九日)。这是根据《优婆夷堕舍迦经》中说:佛陀考虑在家信众为经营家计,不能日日受持八戒,因此有每月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的规定。
5、京城为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
6、多想把这一篮子春天拎走。
7、虽然自己也喜欢吃肉,但自己烧的话,晚餐还是吃素的多。简单、宁静、平和的生活,真是幸福。珍惜当下。
8、池上花草错落,池里鱼儿欢悦。
9、相传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汤所灭,而商纣王是在甲子日灭亡。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皆由于嗜杀成性,穷奢极欲,以致昏蒙而亡。后来的诸侯大王们以之为前车之鉴,便在这些日子斋戒养心,节俭寡欲,以示警惕。上行则下效,民间也随之纷纷效仿,后来就演变成了后来的“朔望斋”。
10、素食是修行之一部份,而非全部;修行是全方位的,虽然包括吃素,以培养‘慈悲心’,但是仍应坚守‘其他戒律’,修行‘三十七道品’、‘四谛法’、‘十二因缘法’与‘六波罗蜜’,才能了脱生死,超出三界,否则‘吃素不懂理,如羊吃草皮(台谚)’是也。
11、更有意思的是,后来两人的孩子(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为百年之好,也曾一度相伴考察八大处,不知道当他们寻着父迹来到这里时,会发出怎样一番感慨?
12、传说这块碑是康熙皇帝发现的。当年,他来香界寺拜佛,走到殿前突然脚下一软跪在地上,眼前突闪观音菩萨的音容,康熙大为惊诧,忙令人在他跪倒的地方挖掘,没想到挖出了这块碑,康熙皇帝更觉灵验,即兴书写“敬佛”二字,为了表示皇帝自己深受佛法感化,遂把寺院名为“圣感寺”。
13、寂照庵就收每位20元,
14、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15、你好,来月经期间可能去吃斋饭了,这个没有什么影响的,说什么不可以吃那些都是一些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
16、一个馒头、一碗素菜品!
17、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
18、现在长安寺并不对外开放,游人只得徒留念想。因此来到八大处,只能过足另外七处的瘾。
19、是妙慧法师修行之余的爱,
20、广东人尤其注重初一吃素,当中又以客家人为尊崇。据客家食客回忆,儿时每逢初一日三餐都要吃素,锅里、碗里半点油星都不得残留,连吃一包方便面都算是破戒。老一辈广东人坚信:年初一吃素,可带来整年的素净、平安。
六、初一十五吃斋饭的说说
1、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极大,直接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这块毫不起眼的“冰川漂砾”,正是经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鉴定,确定其为我国第四纪冰川时期的见证,并题字纪念,于1964年建亭保护。
2、每到农历初一十五的时候,江门外海茶庵寺都会涌入大批外来人。他们中,有风雨不改的信徒,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选择在这两个日子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品尝寺里的斋饭,更是为了传统的“朔望斋”习俗——逢每月初十五日吃素。
3、关于吃,在戒律有很多的内容,这里不便讲解。因为吃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的事情,所以就有很多的讲究。这里所要告诉大家只是吃素与吃斋的意义有所不同而已。希望大家看了以后,知道不要在过了午后再去供佛及僧,这样就闹笑话了。
4、简朴的丛林用斋,象征的是高远的智慧与宽广的情怀。
5、许多地方的客家人与闽南人,正月初一早餐都要吃素。据说大年初一吃一天素等于全年吃素,但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有些地方的客家人与闽南人,则会在除夕晚上就开始吃素。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7、喜欢请点赞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8、一座把禅意和美学结合的寺院。
9、整个过堂是一个安静的用食过程,住持和尚如有事便会在此时向大众宣布,称为“表堂”。每月初十五或特殊节日便加菜劳众,或有居士斋僧布施也加菜。
10、这与我小时候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我居住的村庄是同姓同宗,都是亲房本户。村庄中间有一个公共的堂屋,从前往后共有三进,有下天井和上天井。堂屋上方有一排香阁,上面排列着祖宗的牌位。
11、大家都知道潮汐与太阳月亮是关系密切的,实际上人体也会如此;男的以气为主,所以初一时候气变化比较大,而女的以血为主,所以十五的时候女的变化较大;所以我们认为男怕初女怕十五;
12、百姓中流传的,比如“三六九出门走,二五八回到家”,讨个好口彩,高兴就好。百姓们还认为,初一十五不宜出门,初一和月相呈现两个极端,大海都因此异常,更不用说人了。据说初一和十五人的血液循环和精神活动与其他日子有明显区别,这两天的车祸、事故也比其他日子多些
13、在来八大处之前,曾听说香界寺内有乾隆皇帝避暑的行宫,可惜多方寻找而不得,一问管理员,她笑了笑,说自己在这工作几年从来没有进去的机会,这才知道行宫不对外开放,只能作罢。
14、只挑选农户自己家栽种的,
15、少荤多素利于身,素菜营养需添增,合理搭配餐中物,多餐素食强身心。
16、正月十五闹元宵,又叫上元节。也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年到头,有些初一都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日子。三月初人们马上就想到三月要做蒿子粑了。五月初马上就想到端阳节到了。吃了端午粽,就把棉衣送,预示着夏天即将来临。
17、接著维那师呼僧跋后,大众便开始用斋。丛林过堂多使用碗盘,少数寺院使用钵,碗盘皆有一定位置,不得恣意摆放,添汤加菜由行堂服务,也不得出声、恣动。在饭食中须心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并摄心用功,或持佛名号或参“吃饭的是谁”。末了,大众唱结斋偈“……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感念信施护持,回向众生皆得圆满。
18、比之原始佛教的饮食,中国佛教突显的是“素食”。在佛世时,僧人既是乞食,居士供养什么,比丘就接受什么,因此佛陀并未禁止僧人食肉,除了象肉、马肉、龙肉、人肉不得吃,其余肉类,只要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三净肉),皆可接受(见四分律)。
19、不少朋友还是慕名而来,吃斋添福气!
20、诠释着真正的诗情画意。
1、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2、它的故事要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讲起,当年顺治帝在这里发现了一泓清泉,便依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跟三山庵相比,这里的庵门更加小巧。
3、其中,证果寺是八大处古老的一座寺院,这里可祈雨。
4、可以这样说:心中有敬畏总比没有敬畏好!起码,这些人心中还知道每个月有个初一总比什么都不敬畏,每天沉缅在麻将桌上,不知道哪天是初一十五要好得多吧。
5、中国寺院丛林并有严格的厨房规约、库房规约,注明各执事的职掌及应具备的知见,如“寸薪粒米当知来处之艰难……更当思调和夫众口,酸咸适味、香软得宜,慎重烹饪,勿生轻忽,以供养为怀……粥饭三时,不得一朝失误……”作为僧人领执的指南,在执事中培养奉献喜舍的精神,更要反观自己的用心处。因此古来许多伟大的祖师皆出自大寮(厨房),如雪峰禅师当过饭头,沩仰禅师当过典座……“莫谓执事之外,更无所营,须知运水搬柴,无非佛事;舂米作饭,正好参求。”虽然中国僧人不再出外乞食,却在执事,尤其大寮执事中,互相护持,滋养色身、慧命,开辟了另一个成就道业的佳坛城。(来源于网络)
6、别看只是一碗素食,但却有人生百味哦!
7、这里简朴小巧,也不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