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不去的故乡抹不去的乡愁
1、面对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不少人产生了浓郁的乡愁,怀念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社会及其生活方式。在笔者看来,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要对村庄进行定位,或者讨论村庄对于人的意义,必须区分两个不同的逻辑:一个是审美的逻辑,另一个是实用的逻辑。
2、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当离别的时刻来临时,心里纵使万般不舍和无奈,也只能多看一眼家人和亲朋,带上父母收拾的行李和牵挂匆匆上路。再望一眼故乡的亲人,再看一眼家乡的山水。
3、我以为,故乡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无多,可是现在我发现:提笔后,脑海的记忆一泻千里,那一帧帧画面源源不断的涌现在眼前,笔下的文字也随之奔涌而出……
4、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
5、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住在荒地井房底下。
6、有些东西,慢慢地也就远了。
7、隐喻的表达曾经的家乡被钢筋水泥占据的感伤。总之,就是想家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到故里,衍生出被现实阻隔的苍白感。扩展资料:节选歌词
8、我儿时的伙伴们,承载着我记忆中太多的欢声笑语。
9、这是城门,走在门洞中,我仿佛能听到土匪的嚎叫声,残暴的土匪使尽浑身解数也攻不破城门。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风起云涌,岁月峥嵘,一切又回归到平静,无声的山风从门洞中穿过,发出“呜呜”声,如同秦岭大山里的松涛在风吹拂下发出的声音。
10、时光飞逝,岁月更迭,每一个老屋都有它的故事,它与几代人一起慢慢变老。它就像一本泛黄的书,总是一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婉约模样。
11、城门上谁在挥舞着胜利的欢呼
12、儿时的伙伴其实并没走多远,只是我们都不在彼此的身边了。
13、亲戚下午有时间,所以去参加庙会。女儿早上起床后做饺子。
14、其实谁都明白,世事哪儿有不变之理?“明清的农村生活方式和唐宋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呀!”作家郭文斌说,其实,在剧烈的乡村生活之变中,不会片甲不留,一种精神被一代代传承下来,那就是在朴素的生活方式中去体味盛大的生命快乐;在安详中体会天地之大美,体会乡土带给人的温馨、温度。有这样的心性在,即便是住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即便是过着简单的日子,乡愁也被保留下来了。否则的话,即便住在乡村,也相当于没有进入乡土情境。
15、社会学家将此情景解释为新媳妇之“欲迎还拒”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在都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多数乡村已经变了样,曾经有过乡土生活经历的人会产生阵痛,他们对旧的生活方式还很留恋,但新的生活方式已经产生出来。于是,他们如同刚进门的新媳妇一样,一方面对新生活很欣喜,另一方面面对变化又很纠结。所谓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
16、回不去的故乡,抹不去的乡愁
17、当我回忆起故乡的时候,这些东西首先就出现在我的脑海。
18、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老房子。儿时的那栋房子,我们心灵的摇篮,再也回不去的家。老房子的记忆,抹不去的浓浓乡愁。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每当我孤独的时候就想起。老房子承载的是生活中的烟火气,以及回不去的旧时光。家乡的老房子,小时候渴望逃离,长大后想回却又回不去的地方。老屋,尘封的童年记忆。寒冷的冬天里,怀念起儿时那个温暖的老房子。家乡那个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心留多少童年的往事。老房子人去屋空,目之所及,皆是回忆,承载了太多太多儿时回忆。
19、还记得你后一次回故乡吗?你的记忆力还有过往的记忆吗?当你和阔别已久的故乡拥抱的时候,你记得母亲开心的模样吗?对你的牵挂或许从未直白的告诉过你,也是只嘱托一句你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我很好,照顾好你自己。”
20、却再也找不到阳光洒满儿时的床
二、回不了的故乡,抹不去的乡愁
1、今天的年轻人提起乡愁,总觉得记忆中的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的,即使回去了,也会觉得难受。蔡崇达却认为,那是因为人们总是要求故乡满足自己的全部要求,而这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在他看来,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代80后,有很多想法、理念和生活方式,是全球化思维塑造出来的,一个小镇或是一个小村,当然无法满足那么多的欲望。
2、今天是正月春节宣告结束的日子。随着农历新年第一轮满月的升起,乡愁这个话题再次被沉淀下来。情愿或不情愿,人们都在咂摸其中的滋味。
3、梦想不等于机会。但梦想与机会高度相关。机会越是平等,梦想越是普及。以往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关注“自由”(政治哲学、经济学)和“机会”(政治科学、社会学),而把“梦想”与“命运”这一类的主题交付文学和艺术。因为“梦想”和“命运”不易观察,也不容易控制,无法成为一个清晰的变量。而笔者则试图把“梦想”和“命运”引入政治学的叙事框架:一个不能激发和实现个人梦想的国家,不能成其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无视个体命运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不理解政治,我们就难以真正理解命运;不关注命运,政治学就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4、东门外清冽的井水打湿谁的衣衫
5、这四种东西一旦消失,故乡就再也回不去。
6、我儿时住过的房子是瓦房,瓦房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不修葺的话,它就容易漏水。
7、吃过午饭,来参加庙会,有几个年轻人在拍照。
8、对于另外一些城里人来说,村庄不是活在记忆里的,而是活在想象中。在他们的印象中,村庄是如诗如画的梯田,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是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是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他们会一厢情愿地把村庄的样貌等同于乌镇、宏村、凤凰和丽江。他们希望苗族的人们永远居住在苗寨里,因为那才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和历史的传承;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凉山的彝族青年要逃离山清水秀的故土去城里讨生活;他们觉得自己面对的不过是日复一日的苟且,而村庄则是诗和远方;他们憎恶现代性,喜欢透过斑驳的城墙抚摸历史的沧桑。虽然他们自己离不开空调和抽水马桶;可是,当苗寨里的人们说,我们也喜欢空调和抽水马桶,我们要搬出去住,他们却不答应:那怎么行,传统怎么办?公寓房哪有吊脚楼的美感?
9、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10、还有那纯净到无可挑剔的深邃夜空和小时候永远也数不清的那点点繁星。夏日伴着虫鸣和蛙叫,丝屡暖风佛面,抬眼望去,头顶的那一片天空更是干净明亮,柔情万千。寒冷的冬夜,茫茫白雪映照着夜空,让夜空更加的透亮,淡淡的银河系群星汇集,如同一绺薄纱轻裹夜空。
11、村子已经变了模样,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窑洞默默地在残垣断壁里显得像沧桑的老人,土墙豁口像交错的犬牙,齐膝的荒草茂盛,很少有人到这塌窑烂碾子的地方来,没有人打扰这宁静荒芜的地方。昔日,窑洞人家的欢声笑语已经成为过去。唯有野鸡扑棱扑棱从草丛飞起,抖落的蒲公英,在秋风里飞扬。野兔时而露出机灵的脑袋,时而撒腿在消失的无影无踪。胡同的一排排地坑院子,也被填平。胡同的参天槐树杨树,柳树楸树,已经不见了。深秋下雨,小胡洞人迹罕至,往日喧嚣,不再重现。
12、再一想,大概是我很久都没回家了吧。
13、小时候的草垛才真是好玩呢,站在高高的草垛上往下跳,草垛下面有时候会架空形成一个个小的空间,钻进去就是属于你们幻想的小世界……想起以前的日子真是快乐呀,还是以前好玩呀,孩子们到处跑到处撒野……
14、如果您觉得不错,请点赞或留言
15、梦想失落的他乡靠不住您的安详
16、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你瞧着石碑上的名字,眼泪稀里哗啦的时候,脑海中方的回忆会一点一滴的冒出来,可回忆也不过是一份念想,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17、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
18、我童年记忆中所有的事,几乎都离不开发小的影子,我一共有3个发小。我们去沟里捉鱼摸虾,树上摘果,过家家,天不怕地不怕。
19、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吗?父母交代你要注意安全,母亲眼中含着的泪珠,也只是在转身的那一刻落下,离别时的无言,却是痛苦的不舍。
20、我在梦里看到,嘉峪关长城饱经风雨依旧巍峨耸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反弹琵琶轻盈起舞,大漠边的胡杨和红柳树千年屹立千年不倒,沙漠双雄锁阳和肉苁蓉顽强生长迎接烈日炙烤,黄土地上的沙枣和黑枸杞年年岁岁缀满枝桠,戈壁滩上的碱青和风滚草四处遍野蓬勃生长。那地缝里长着的地皮菜和发菜隐约可见,石头边的野沙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三、表达对家乡有深厚感情的句子
1、(图11夜幕下的月牙泉)
2、一位大爷座在门口喝茶晒太阳,墙边是码的整齐的柴火,虽然简陋,但到处充满生活的味道。看到这些照片,你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你是否会回忆起你的童年?
3、至于曾经的年俗,则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存在。“就说走亲戚,我在路上看到有人会拎着快餐面、饼干盒去串门。他们的脸上写着厌倦和不耐烦,我就觉得这样一个样式,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去维持下去?”梁鸿说。
4、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并不缺乏社会交往,而是缺乏人格化社会交往。所谓非人格化社会交往,是基于社会角色的交往,譬如服务员与顾客、保安与业主,个人信息是不重要的,职业伦理要求无差别化对待。所谓人格化社会交往,是基于私人身份的社会交往,譬如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个人信息是交往的重要媒介,只有开放部分隐私,这种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和维系。与市民的人格化社会交往不仅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也有利于他们形成城市认同,融入城市社会。
5、我当时在想,怎么就这么小一块地,记得小时候我家里还是挺大的呀?
6、土墙、老院,铁皮做的大门,涂上朱红色的油漆。门口几层石头叠起来的造型不知道是什么用意,黄色的蒲公英正在盛开,春天的暖风跨越秦岭,不远也将这里吹绿了。
7、如果没有他们,想来生活将会变得无趣很多。
8、但是,现在它们彼此交错呈现,树和草占了路的地盘,水和花竟然都渐渐消失了。
9、我看到那骑着自行车后座驮个白色小木箱,再用白色毛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走街串巷卖冰棍的老大爷朝我走来;还有那一到冬天,就来家门口卖爆米花的大伯,正坐在小方凳上摇着葫芦型的压力锅;远处沿街叫卖各种瓜果零食的商贩跟前已被左邻右舍围的水泄不通……
10、故乡的那条小溪,现在已经即将断流。
11、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她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乡村故事的,她需要视觉凭证,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
12、4月底,我驱车十几个小时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榔榆沟村,归途中心情总是兴奋不已,脑海里家乡的亲人和美景美食总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就好像昨天刚离家一样。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假期,但故乡的人和物是我魂牵梦绕的牵挂,还未出发已经把在家的时间规划的清清楚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能多待几天。
13、老院,苍凉原始破败,但依然住着人,门口的狗窝里还卧着狗,这只狗懒洋洋地升着头,看着我们这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嘴里发出轻微的“汪汪”声,显得有气无力,感觉已经生无可恋了。它所看护的是一个到“U”形的大门,在墙上挖个洞,按上一个木门,就是一个每天进出的门。
14、每个人的童年,相信都有那么几个陪着自己一起长大的人,我们管这叫发小。
15、解释:故乡代表着以前的岁月,远方是指未来。
16、故乡安置不了肉体,
17、逝去的风景,这是关于几代人的乡愁,从此以后的月是故乡明,会在心中越发清晰起来。
18、回到儿时生长的村庄,梁鸿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她并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其实我特别讨厌谈故乡,谈乡愁,我也不想再发言,我已厌倦这些词语。”梁鸿曾写过《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书,并且一直在从事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的研究。她说,感到厌倦并不是因为写过和说过太多次这样的话题,也不是因为这些词语并不好,而是自己确实已经清晰地看到,所谓故乡,所谓乡愁,变成了时代的呕吐物,它所承载的是时代的负面。
19、白杨树在家乡随处可见,它们是我大西北的忠诚的卫士,只要有一抷黄土,便能将自己扎根于土壤深处。那一排排一列列的白杨树经年累月一代又一代的驻守在祖国的边疆,遮挡着黄沙,固守着泥土,同时也保存着我儿时的记忆。
20、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四、回不去的故乡抹不去的乡愁歌词
1、就是这样,乡愁随着父母的离开消失了,当你忍不住回去看看的时候,打开房门却是一片冷清,曾经的一句:“爸妈,我回来了”,却再也无法说出口。
2、可岁月并不会为了亲情而停留,无论你回与不回,你的乡愁在与不在,它都会在彼此的人生中留下印痕。
3、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思念叫乡愁
4、于是便有了漂泊和乡愁。
5、甚至现在,我发现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家里的大人为了教孩子说普通话,可能会特意改变说话方式。
6、失去了父母的乡愁,真的回不去了。故乡还在,你还会回去看一看,但乡愁却再也不是从前的味道。
7、在蔡崇达的印象里,家乡与外面的世界似乎总有隐约有种脱节的状态,固然岁月一直流转,但这里似乎总没有什么改变。这种感觉直接地表现在各种传统习俗上。比如蔡崇达的堂兄家里刚刚添了一对龙凤胎,过年的时候就请来戏班子,在庙里演当地的高甲戏。走在小巷里,南音社团每天都在义演,不经意地总会从哪里飘来一阵南音,正是自己从小便熟悉的旋律。
8、慢慢的农村变得荒凉冷落,村庄只留下稀少零散的留守老人和少的可怜的留守儿童。土地流转了,学校合并了,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农村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值得深思。
9、在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生活机遇不仅取决于劳资关系,也取决于地方政府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政策和权利配置。在“生产政治”之外,还存在“生活政治”的空间,包括农民工如何安排闲暇时间,如何建构社会关系网络,如何与城市其他社会群体进行互动。
10、土城墙上的瞭望口还在,黑洞洞的窗口一直在注视着外面的世界。在大西北,这样的土城墙到处都有,几乎是每一个村子都有一个。岁月的风将这一段厚重的历史吹的烟消云散,可它所发挥出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村民的口中却代代相传。我听爷爷曾经说过,某个地方的土城被攻破了,死伤无数,真是一段悲壮岁月。
11、从老家河南穰县梁庄回到北京,梁鸿抱怨说很累很累,身心俱疲,还病了一场。她对自己说,明年不想再回去了。几乎每年春节过后,她都会重复这句话,可是到了下一个春节,她还是会照例回去,回到那个她曾经写过多次,也说过多次的故乡梁庄。
12、故乡啊,她曾经真实存在!现在又虚无缥缈……此后只剩回忆。
13、它不会在原地等待着谁,因为它本来就不真正属于谁。
14、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家了,随后家门口那一排杨树也被砍伐了。而上小学的那条路在我上初中不久后拓宽重建,之后便换栽了松柏、榆叶梅和迎春花,一直延伸到市中心。此后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有高大的白杨树为我遮阳挡风了,难免心生失落。不过,他们的身影在他处随时可见。
15、画村里庙会的名字和画的话,会吸引很多人。价格也不贵。一个15元。
16、所以,小时候的下雨天,屋里时不时就有地方会漏雨,奶奶会让我用盆或者是桶接在下面,等到水满了再倒外面。
17、我们邀请了三个生于不同年代的写作者,诉说他们的乡愁。在他们的讲述之中,乡愁并不是飘渺的情绪,而是锋利的现实。
18、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部分,先做好自己。你好了一点,故乡就好了一点。具体到做事情,莫过于“心有所想,身体力行”。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有时间慨叹个人力量有限,不如将这时间花在做更多的加法上。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过几年回头看,也许你对家乡已经改变了很多。
19、在古诗月夜思乡的意象中增添了牵魂摄魄的清丽悠远的笛音。与清远的乡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