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故事典故
1、(释义)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2、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3、(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4、(语出)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5、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6、(例句)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7、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
8、桑中生李,从前在南顿农民张助捡到一颗李子核,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上,很快就长成了一棵李子树,同时开始结李子。村民觉得奇怪,以为是神灵出现,就纷纷拿出贡品来李树下拜祭。张助感到诧异,干脆将李树砍了。版筑饭牛,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蛮争触斗,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9、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10、司马徽被他的诚心感动了,问明了情况后对刘备说:你之所以没有很好的机会,是因为你没有好的人才帮助你。刘备想了一会儿,不明白地问说:帮助我的人都很有才华,糜竺和简雍两人能文,张飞和关羽能武。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呀!
11、中华成语故事07:巧夺天工
12、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3、(人物)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敬仰他。
14、(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这一计谋。
15、“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16、(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17、(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18、《成语故事》131此地无银三百两
19、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20、三顾茅庐(刘备)
二、关于责任的成语故事典故
1、(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2、中华成语故事124:江郎才尽
3、(人物)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仙翁八公,一心一意的寻访,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手不释卷(吕蒙)
5、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6、(反义)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7、中华成语故事108:秋毫无犯
8、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9、中华成语故事10:磨杵成针
10、典故首先是故事,并且是有来历出处的故事。典故是指过去古代的典章制度、案例、例子,是古代的故事,并且是有来历出处的故事。(这里的故事这个词,应该理解为旧事、过去的事)成语典故就是有来历出处的古代典型的故事,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四字词语,用四字词来代表整个故事的意义。
11、(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2、(语出)清代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13、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14、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15、中华成语故事191:雕虫小技
16、(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7、中华成语故事12:亡羊补牢
18、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病入膏肓(蔡桓公)
19、中华成语故事111:高山流水
20、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释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三、成语故事典故PPT
1、(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2、(拼音):zhìguǒyíngchē
3、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4、出处: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5、八个老汉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好吧!那么,再让他仔细地看看我们吧!”
6、(释义)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7、(语出)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8、中华成语故事50:四分五裂
9、中华成语故事146:为虎作伥
10、中华成语故事80:沧海桑田
11、可见养由基的射箭技术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还有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明养由基的箭术之高明。
12、elixiroflife:长生不老药
13、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14、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5、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6、中华成语故事150:如鱼得水
17、中华成语故事78:纸上谈兵
18、中华成语故事162:两袖清风
19、(辨析)~和“物归原主”都有把东西还给原主的意思。“物归原主”口语性强;~则突出“完整无缺”地原物奉还;书面语言。
20、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四、历史成语故事典故
1、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2、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3、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职官专题
4、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5、(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6、(释义)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比喻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7、中华成语故事48:半途而废
8、(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9、中华成语故事105:杨犬吠主
10、但是,苻坚求胜心切,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11、(语出)《晋书左思传》:“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2、(释义)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
13、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14、中华成语故事14:夸父逐日
15、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16、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17、(拼音代码):zgyc
18、(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9、中华成语故事131:一叶障目
20、中华成语故事161:口蜜腹剑
五、成语故事典故100字
1、(辨形)庐;不能写作“芦”。
2、(解释):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或形容美男子。
3、(例句)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4、(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5、中华成语故事27:家徒四壁
6、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投笔从戎(班超)
7、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
8、纸上谈兵成语故事: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9、中华成语故事178:自相矛盾
10、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11、“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12、中华成语故事77:唯我独尊
13、中华成语故事113:夸父逐日
14、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15、(用法)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16、▲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7、中华成语故事187:尔虞我诈
18、中华成语故事97:火中取栗
19、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远的地方。
20、(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六、成语故事典故
1、(释义)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2、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3、中华成语故事125:柳暗花明
4、中华成语故事21:叶公好龙
5、中华成语故事96:相敬如宾
6、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东窗事发(秦桧)
7、(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8、(人物)东汉末年,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杀掉。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与西凉太守韩遂联合起来,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曹操。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双方官兵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许褚奋力举刀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夹住马超的枪,于是两人在马身上夺抢,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接着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
9、中华成语故事101:胸有成竹
10、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嗟来之食(黔敖)
11、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12、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
13、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墨守成规(墨子)
14、与力透纸背成语相近的是“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15、(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16、中华成语故事181:吠形吠声
17、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18、中华成语故事109:南橘北枳
19、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20、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