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戏曲的谚语
1、唱词连片儿,甩腔到段儿。
2、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4、(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5、(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
6、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另又有“挑担的膀子,唱戏的嗓子
9、复兴华夏梨园之浩气长歌
10、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师傅。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哭易笑难,情在其间)
13、(有板者易,无板者难)
14、老师开错了蒙,如同放火烧身
15、戏曲楹联简称“戏联”。它是我国楹联这一“联苑”中的一朵奇葩,或者说是“楹联”这一传统文学形式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对仗工巧,隽永含蓄,音调和谐,兼具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多重价值,在世界各种文学品类中可称独树一帜。
16、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好的表现,还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不间断地去研究、打磨人物内心情感,练习唱腔、身段。即使这样,也不见得能成为一个好演员。何况那些得过且过,靠混来度日的演员,要想成名,简直是痴人说梦。
17、旦角的表演要能体现出娇柔妩媚的特点,自然就会美,不要搔首弄姿,矫揉造做,故意卖弄自己如何“美”,那样反而弓I起人们的反感。而花脸的表演虽然有时也要表现“妩媚”(比如张飞在这条口诀说明京剧不同行当的表演一方面有相通之处,如架子花脸与旦角的身段之间,小生与旦角的音色与唱法之间,武生与老生的身段之间,就不无相似点。但毕竟要出之自然,而且须把握住本行当的基本特征,而不能把相似变为雷同。架子花脸的某些表演要求采用“旦起净落”的演法,就是既吸收旦角的妩媚,又要保持净行的壮美,并使后者居于主导地位。
18、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19、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20、要在台上走,先得心里有
二、豫剧大全1000部全场
1、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京剧演员面部表情的优与劣,关键在眼神。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的感情、情绪变化,首先从眼睛表现出来。
4、心中有点儿,张嘴有板儿。
5、兄弟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6、包公断案——脸黑心不黑
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无功,台上稀松“”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基础打不牢,演戏演不好“。舞台是展示演员水平的考场。平常练功的好坏、表演的优劣全都一览无遗地展现给了观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员一声出众,会引来阵阵掌声。相反,一个平时练功偷懒、学习不认真的演员,根本不会在舞台上有惊人的表现。
8、“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9、要想唱好戏,学会拐弯抹角。
10、请留言告之,本贴将立即删除
1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2、(不求当场拍手,但求过后点头)
1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14、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5、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6、词熟才能生巧。唱玩艺儿走味,好比熊头(皮球)冒气。该少唱,唱一句不少;该多唱,唱百句不多。唢呐要当帮架,不是跟演员打架。拉弦的跟着演员走,托腔保调是好手。弦裹音,听不真,不要音包字,不要句句跟。
17、廉颇拜见蔺相如——负荆请罪
18、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19、李逵卖煤——人黑货也黑
20、指演员表演的中心课题是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无技不惊人,指表演如果没有精湛过人的功力技巧(包括武技),便不能给观众以审美的惊奇感。无情不动人,指演员在表演时如果缺乏进入角色体验的真挚情感,即使有令人拍案称奇的技巧,却不能使观众的情感受到打动。无戏不服人,指演员的技巧也好,演员的情感体验也好,都要落实到“戏”上,即落实到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上,整个表演才具有真正的艺术说服力。这三句话并不是平列的关系,重点在后一句,即强调地指演员技巧的运用,真挚情感的抒发,都要为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服务。
三、戏曲大全免费观看视频
1、唱慢的,心别闲;快如爆豆,慢如滴油,
2、(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
3、《李逵探母》的李逵),所刻画角色的性格反差也较大,所以架子花脸的念白难度很大。架子花脸的表演与老生、青衣、铜锤花脸等行当相比,生活气息较为浓厚,因而架子花脸的哭、笑也要富于生活气息。而生活中的哭与笑常常是人纵情任意而发,因而在声音上也常常缺乏控制而无美感。架子花脸的哭笑既要符合人物性格,要表现出生活气息,又要表现出声音的美,因而其难度比念白更大。
4、一个具有高尚艺术品质的演员,一定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演出,也一定会以真诚善良的情感塑造好每一个艺术形象。相反,一个品行不端的演员,纵有很高的技巧,也不会有太好的艺术成就,更不会成为德艺双馨的大家。的确,良好艺术品德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日常生活和艺术实践中认真学习、日积月累的结果。
5、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6、净角要撑,生角要弓,旦角要松,武生取当中
7、戏剧演员人材的教学经验。以功保戏,以戏带功,是指对学员文、武基本功的教学与剧目教学必须二者兼顾,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即基本功教学是剧目教学的基础和;而剧目教学又可起到检验基本功教学的作用。以教保演,以演促教是指课堂教学与实习演出必须二者兼顾,这两个方面也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课堂教学教得扎实,才能实习演出的质量过关;也只有经过实习演出的实践,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受到检验,长处和差距同时在舞台这面镜子前展露出来,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加速人材培养的进程。
8、意思是: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三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用来
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0、今日事,今日毕,一周一复习,要想牢固掌握方法,记忆知识,就必须经常定期,进行阶段复习,把学过的牢记心中。
11、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钝刀杀人
12、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唱快的,心别慌;
1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4、一千日才能吹好箫,而胡琴,学起来是难的。其实不然。只是各乐器的特点不同,难易程度大体
15、戏曲谚语是戏曲前辈艺人对人品艺德、演唱技巧、表演经验等方面的高度总结和提炼。戏曲谚语虽语句短小,但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从事戏曲表演、戏曲教育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更需要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演员和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16、要想成为一个好演员,不仅具备嗓音、形体等先天条件,还要在“四功五法”上有扎实的功底,掌握系统的表演程式技巧,还要求艺术素质全面,有独到的创造能力,更要有为艺术献身的执著精神。正如戏曲谚语所说的那样,“十年能培养出一个状元,十年培养不出个好戏子。”话虽直白,但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17、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18、在学习戏曲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刻苦的练功,就不会有过硬的功夫,也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不经过酷暑、严寒的磨砺,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19、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0、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四、有关戏曲的谚语
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没有经过舞台实践的演员,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只有在舞台上经过实际演练,发现艺术上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4、点击轩逸少儿艺术培训关注我们
5、三国打个屁,都归司马懿
6、慢唱似流水,快唱像咬豆。
7、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8、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凡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改变这一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控制声音的薄弱强高,使高低衔接自然、协调。因此,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
9、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10、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表演“云手”这一程式动作时,虽然基本动作相同,但动作的具体规格却各有特点。净角云手两臂要撑开,生角云手两臂略呈弧形如弓,旦角云手要显得柔和松弛,武生云手在动作幅度和力度上要在净、生之间而取其中。
11、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2、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戏不服人
13、板头好,嘴像铡刀切草,起落蹲摔,样样出巧。
14、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5、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16、(因字设腔,字正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