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蝉的诗句
1、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2、我职卑禄薄,到处漂泊,早已丢下的家乡田园,已是一片荒芜。
3、蝉抱高高柳,莲开浅浅波。倚风疏叶下庭柯。况是不寒不暖、正清和。浮世欢会少,劳生怨别多。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4、烦君相警,我亦举家清。白话释义: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
5、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6、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7、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8、蝉(唐代李商隐诗作)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9、彼蝉鸣矣,于林之表。含风饮露,以乐吾道。有怀载迁,
10、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11、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稍作停留后便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12、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13、白话文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14、《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15、《蝉》唐代:李商隐
16、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7、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18、应为昨来身暂病,蝉声得到耳傍边。
19、(2)梧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20、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二、关于蝉的诗句古诗大全
1、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闻蝉(宋)宋祁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2、蝉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3、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
4、《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新蝉》宋李复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浣溪沙》宋晏殊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5、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6、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相警,我亦举家清。——《蝉》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7、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8、 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9、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五日饮方校书园》
10、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1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1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3、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14、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15、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以及凄冷的人生风雨,蝉的这一寄托,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16、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17、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9、《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风蝉》
三、关于蝉的诗句古诗
1、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3、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4、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5、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6、言告离衿。何以叙怀,临水鸣琴。何以赠言,委顺浮沉。蝉(唐)罗邺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堪惊。
7、蝉鸣伊何,时运未与。匪叹秋徂,怨斯路阻。愿言莫从,
8、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9、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10、《蝉》唐代:虞世南
11、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12、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13、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14、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5、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16、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切莫推辞杯中的美酒。回朝后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稳,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17、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18、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赋得弱柳鸣秋蝉》
19、白话文释义: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20、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四、关于蝉的诗句大全
1、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闻新蝉寄桂雍》
2、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4、白话文释义: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虹随余雨散,鸦带夕阳归。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唐·白居易
6、出自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
7、《蝉》(作者)虞世南(朝代)唐
8、《猫》唐珙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又判争猫儿状》裴谞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陆游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赠猫》陆游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9、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10、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2、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3、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14、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15、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6、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7、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听新蝉寄张昼》
18、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19、1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咏蝉 / 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释义)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20、出自宋代杨的《初秋行圃》
五、关于蝉的诗句
1、斜阳挂高柳,落日淡遥城。
2、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八》
3、蝉茧通常指桑蚕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保护层包括茧衣、茧层和蛹衬等部分。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蛹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可用于制药及提取蛹油,并可作鱼及家畜的饲料。熟蚕上蔟后,先吐丝做成松乱的茧衣;然后头胸部开始有规则地摆动,吐出呈~形或∞字形的丝圈,积15~25个丝圈成丝片;许多丝片由丝胶粘着构成茧层。茧层上的丝缕称茧丝。由外及里完成茧层后,在茧层内腔形成蛹衬,即完成吐丝结茧过程。蚕茧有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4、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5、衰意先鶗鴃,繁音伴沸羹。
6、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7、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8、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晏殊宋)
9、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0、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11、《入若耶溪》(作者)王籍(朝代)南北朝
12、古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袁枚)宋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13、常见的有关蝉的诗句:《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14、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15、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16、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17、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18、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19、咏蝉作者: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作者: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样清寒。
六、关于蝉的诗句
1、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2、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5、蝉正是因为它身居高枝之上,才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声音依然能传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