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长征的诗
1、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好。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4、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5、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6、C项正确:长征时期,红军三大主力分别为红红红四方面军。
7、白话文释义: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8、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9、长征组歌《到吴起镇》肖华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10、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11、“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
12、千里荷枪走黔山,四番迷敌渡赤水。七舟抢渡金沙江,万马直奔安顺场。彝汉结盟过绝域,民族政策谱新章。大渡河中浪花激,泸定桥上弹雨穿。二二勇士叩雄关,熊熊烈火赤县天。骡马盘旋步履艰,雪飞雹打夹金山。铁流滚滚层峦破,壮士攀登只等闲。风雨泥泞地动荡,饥寒疲倦身摇晃。草根皮带充饥餐,抗日英雄仍北上。腊子口惟一路通,四团战士屡强攻。会宁会师红旗舞,立马六盘山葱茏。清漪延水濯长缨,灯火昼夜明窑洞。山河遍洒英雄血,润沃繁花烂漫红。迢迢漫漫长征路,屈指行程二万五。勇士当年脚踏过,红军长征亘万古。今日续走长征路,十三亿人气若虹。倡荣摈耻树正气,开拓创新百业荣。祖国昌盛富万民,扶正党纪沐世风。但得众心擎大厦,争为小康竞奇功。
13、接受了山脚下数十万追兵的注目礼
14、(1935年10月作)
15、(解析)A。A项错误:在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是长征的直接原因。
16、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8、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9、草鞋和破布包裹着脚,奔跑
20、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二、关于长征的诗句古诗四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3、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4、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6、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7、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8、“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如火的红旗,飘扬在高高的六盘山顶,烘托出红军将士的胜利喜悦。“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的反动政权。极其正确地判断出当时的形势,“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虽然这时红军已从三十万人减少到不足三万人,但由于路线正确,数量上暂时减少了,质量上却比过去更强大了。这两句词不但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而且也是作者对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动势力的前景展望,表现了高度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9、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10、为了生,有些死亡远离了我们
11、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12、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1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5、不管有多少个太阳此起彼伏
16、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17、于10月21日起,本平台开展精选留言有奖活动,凡优秀留言均有入选获奖可能,每天精选三名精品留言,获得主编发送红包一个。请各位听友踊跃参加!
18、流向那望也望不边的队伍
19、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飞翔在雄鹰都胆怯的高度
三、关于长城的诗句古诗
1、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对山的感情更深。
2、长征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3、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4、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首《七律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长征途中,戎马倥偬之间,挥笔写下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让我们高声诵读的长征诗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5、C.长征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是红红红四方面军
6、《无题》——杨成武
7、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8、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9、(赏析)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10、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11、端端正正地写着——“红军家属”
12、《清平乐·会昌》——
13、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14、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15、呼啸中,雪在狂舞风在擂鼓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7、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18、(赏析)这三首小令都专门以山为题材,它们虽然没有像其他词那样标明词题,但每首的头一个字“山”,可以说即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题目。
19、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四、关于长征的诗
1、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忆秦娥·娄山关》——
3、它以一种叫做海拔的冷酷
4、《七律》——
5、十六字令三首
6、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7、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会后由、、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8、一九三五年八月
9、白话文释义:长征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
10、《七律长征》——
11、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艰险,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二句:五岭山脉(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第三句: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按,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第四句:更高兴的是看到了岷山千年不化的白雪,长征胜利了,红军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12、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3、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14、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15、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16、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8、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9、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0、白话文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五、关于长城的诗句
1、白话文释义:我快马加鞭飞越过山头的时候没有下马,但是当我回头一看,这才惊奇的发现:这座山是如此之高,山顶离天只有三尺三。
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3、河两岸站满了焦灼的眼睛
4、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5、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迎着弹雨,飞奔两万五千里
7、《七律·长征》近现代:
8、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
9、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0、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11、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1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3、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14、配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箭插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闲看行近远,西去受降城。
15、《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16、一九三五年十月
17、《念奴娇·昆仑》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8、陈天虹,网名:谁解杯中物。客居金陵。好酒、摄影、诗书。80年代在大学时发起过诗社,属老文青。工作后曾获得过摄影奖。作品不散见。2016年,获《光明日报》第二季“诗意故乡”诗影征文一等奖、第三季“诗颂长征”一等奖。
19、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20、《清平乐·会昌》——近现代
六、关于长征的诗
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2、从来没有在人前直起过腰
3、《无题》——
4、《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
5、这首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6、一九八六年十月
7、译文:长征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梦见断推窗听鼓角,冷月色皎洁,流萤高。身在首都,常看归鸿早。抽出心丝填原句,写往事,万年骄傲。
8、昂起头,向着北斗星的方向
9、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