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竹的古诗
1、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4、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5、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天净沙·冬》
6、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7、野竹野竹绝可爱,汁液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8、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
9、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
10、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1、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
12、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3、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14、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QQ群:104780329
15、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16、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17、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18、诗的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9、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20、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二、关于竹的古诗100首
1、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2、当春风还没有融进残寒时,新竹笋就让春风拂去层层笋衣,逐渐换上一身嫩绿的新装活像天真活泼的姑娘,亭亭玉立在一片春光中。竹子长到一丈多高,就开始长叶子,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翠绿的十分鲜嫩。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天,竹子换叶了,黄叶纷纷落叶,秋风吹来那竹叶漫天飞舞,很壮观。
3、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4、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夏夜里的竹林,竹林里竹子茂盛,传来了虫鸣的声音,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5、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对竹》
6、它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7、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8、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9、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10、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1、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12、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13、“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兴致语文工作室
14、描写的是冬季.五律•和宋贞汉之《山竹》翠润云山碧,寒枝倒映池.劲根钻土浅,瘦骨恨冬迟.见证千秋韵,成全万古诗.洁身思避世,落寞有谁知?描写的是冬季.第二句中一个寒枝可以说明一切.恨冬迟也说明山竹是喜欢冬天的.首句翠润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是春天,其实描写的是山竹在冬天不落叶,远远望去,映绿了山峦.
15、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6、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7、翻译: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1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9、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20、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三、关于竹的古诗十首
1、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4、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5、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新竹》宋·惠洪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7、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9、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10、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1、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12、意思是:月夜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时而弹弹琴;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森,无人知晓;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空虚~寂寞)
13、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苦竹拔节,笋壳裂开,竹子从中迸发苦节,青色的竹子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14、你说的是这首诗么?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间忽遇长眉僧,合掌乞画苦寒竹,先生近日无他能,竹中不复画荆棘,荆棘乃竹之盗贼,老来嬾似水牯牛,随意题诗在上头。
15、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16、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7、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18、五律•和宋贞汉之《山竹》翠润云山碧,寒枝倒映池。劲根钻土浅,瘦骨恨冬迟。见证千秋韵,成全万古诗。洁身思避世,落寞有谁知?附原玉:山竹寂历空山里,伶仃傍碧池。崖高得日少,谷邃去霜迟。摇月姿堪画,凌云志可诗。艰难持劲节,原不待人知。
19、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20、谩倚遍河桥,一片凉云吹雨。
四、关于竹的古诗大全四句诗
1、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2、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5、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6、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7、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8、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9、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0、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
11、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刚刚长出来的新竹,嫩绿的竹子一半还包着竹笋壳,新长的竹枝才刚刚伸出墙外。
14、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15、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16、醉墨题香,闲箫横玉尽吟趣。
17、《鹧鸪》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
18、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9、作者:朱放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20、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天净沙冬》
五、关于竹的古诗
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3、竹的色彩是绿色的,但却不显单调,给人以生机。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4、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5、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6、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QQ群:309483051
7、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8、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颀
9、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0、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1、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12、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3、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
14、相比较而言,宋代大学士王禹偁有一首《官舍竹》我是喜欢:“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短短五十六字,将竹园风景绘成一幅画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画中有人有棋局,有竹有琴声,而竹子既作风景,又似个精通六艺之人,它沾着字便会诗,沾着弦便会琴,沾着棋盘更忍不住支招打破僵局。它所过之处,分外和谐,响是清响,欢是清欢,但“量移”二字还是牵动了我的思绪。
15、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16、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7、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新制丛竹诗以至见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为歌以和之。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庭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18、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19、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20、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六、关于竹的古诗
1、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2、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
3、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4、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5、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6、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新竹清代.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严郑公宅同咏竹唐代.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清代.王国维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东湖新竹宋代.陆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7、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8、《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白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春。《咏秋兰》明代:静诺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点绛唇(兰花)》宋代: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新竹》清代: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9、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10、简析:这两句诗赞美竹子经历风霜不改风姿的品格,竹子历经风霜,依旧没有改变原来的好风姿,温润地如同玉一般。
11、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12、在生活中,也要像竹子一样,一生正直,坚强乐观。不论面前是何等的艰难,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不向困难所屈服。要用竹子的精神和身躯来扞卫中化民族在世界这片森林中屹立五千年而不到,并蓬勃地向前发展,永不停息。
13、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14、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5、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6、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7、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1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9、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20、简析:这两句诗用两个叠词“斑竹枝”引起湘妃竹的典故,用竹子上的斑点说到人的泪痕,再说到相思之情。
1、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4、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