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柳树的古诗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第十三首《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是出于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这感。
3、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4、无情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5、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6、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7、粉墙丹柱柳丝中。帘箔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匆匆。几颗樱桃叶底红。——陈克《豆叶黄》
8、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9、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并把枝枝叶叶都赋予离情。
10、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
11、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
12、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14、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6、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7、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8、“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
19、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
20、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二、关于柳树的古诗有哪些三年级
1、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2、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寄托了不忍分别,多多逗留的含义。因此在许多赠别诗里,都会有柳出现。
3、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4、同样描写柳树,不同的诗人笔下,就能写出不同的味道。同样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诗人们在写柳树时,努力寻找新角度,阐发新感受,或许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写作,是会有很大启发的。
5、(作者)贺知章(朝代)唐
6、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7、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8、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也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9、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12、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13、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14、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1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记住几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吧。
16、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17、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18、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9、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20、译文: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三、关于柳树的古诗大全二年级
1、释义: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2、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3、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5、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6、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7、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8、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佚名《青青河畔草》
9、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10、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11、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1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3、一般认为这首词作于公元1087年(哲宗元祐二年),时苏轼与章同在京城,交往频繁。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公元1081年初夏(史料记载为神宗元丰四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更为妥当,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14、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15、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16、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7、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18、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9、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20、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四、关于柳树的古诗名句
1、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极见庭院之深邃了。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然纸上了。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描述气候特征。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无计留春住”的悲叹。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2、十首描写春天的诗词,春色旖旎,诗意愈浓,风光正好,与君同赏
3、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4、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5、句子: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唐)李商隐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春池柳(唐)李世民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追问:
6、这几天春光明媚,外出踏青的人,难免面对大好春光,面对春光中无处不在的婆娑柳影,吟诵几句古诗。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9、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10、译文: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11、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12、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3、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14、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15、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16、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17、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的杨,他的诗总能别开生面,出人意料,清新中带些来自生活的俏皮。一个“引”字,把柳枝拂水的姿态写活了。
18、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9、那今天文思堂就带你一起体味诗词之美。
20、江南的旖旎春光,令白居易难忘,老来回忆,却通过柳树来写出苏州的娇俏可爱,让人印象深刻。
五、关于柳树的古诗20首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2、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由于韦庄从“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台城柳”的“无情”吧。
6、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7、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8、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0、山东青岛地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早、分布范围广的植物之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中国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
1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2、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13、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14、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15、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7、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9、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20、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六、关于柳树的古诗
1、本属世界约520多种,主产北半球温带地区,寒带次之,热带和南半球极少,大洋洲无野生种。我国有257种,122变种,33变型。各省区均产。
2、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
3、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4、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7、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9、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10、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
12、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勾勒了一幅“清秋图”: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但见习习晓风轻拂萧萧杨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凄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清秋图之中。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读后令人倍感黯然神伤。
13、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