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梅陆游
1、所以呀,这个古代的驿,一般都是要在城外,靠近交通方便的地方。那你看现在保留的古代几个有名的驿站,对吧。比如说河北怀来,原来叫沙城,有个鸡鸣山驿,这是一个很大的驿站了、驿城了,但即使这样,它也在沙城城西的二十里左右,就城外二十里,那么这个沙城其实就是怀来。像我们江苏的高邮也有盂城驿,也很有名,是一处水马驿站,也很繁华了,但它也在高邮古城的南门之外。所以驿呀,一定是在城外,是在郊外、郊野。
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3、根据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你看宋人尤爱梅花。虽然唐人也写,但是唐人更爱牡丹,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千年而下,毛润之先生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什么能写出另外一种境界的梅花?而宋词中,还有哪一类的梅花,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呢?且听下回分解。
4、《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5、小朋友们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之前学过陆游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告诉儿子做学问要去积极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是宋朝好的诗人,而陆游的词也写得很好。这首《卜算子·咏梅》就是陆游词的代表作。这首词也是描写梅花精神的经典。
6、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7、可是现实沉重。那么就像辛弃疾,那么大的才能,那么大的军事家,后也被放归乡野。所以辛弃疾自号稼轩,种地一老头啊!也是愤然语啊,与陆游一样,号放翁一样。陆游既然骨子里自小就埋下了这种决死抗金、收复中原的志向,但是现实沉重啊!我们在讲岳飞的时候就讲过,像秦桧也不过就是高宗这种流氓皇帝的工具而已,整个朝廷、整个政权其实就是投降、投机分子把控的。所以陆游,他的命运几乎,他的成长环境是这样确定,那他的命运几乎包括他的悲剧命运,也是几乎可以说是早就明确下来的。
8、所以接下来就很关键,“已是黄昏独自愁”,“独自愁”当然是梅花之愁,也就是诗人之愁,这株野梅之愁,无主的野梅之愁。但是“已是黄昏”,这说的是什么?是说的是环境,只是个人命运的环境,其实是大宋朝廷的环境啊!已是如此日薄西山、黑暗将临。况且,还有风雨欲来,“更著风和雨”。这又既是个人的命运,又是整个时代王朝的命运,甚至是整个族群的命运。所以陆游悲哀呀,陆游气愤啊!
9、却无人作主。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意思,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驿亭之外,特别是刮风下雨,靠近断桥的旁边,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只有芳香依然如故。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
10、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11、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些梅花长在断桥的旁边,没有人理睬寂寞,还要经历风雨的摧残。到了黄昏,梅花不但孤零零的独自忧愁,还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这株梅花的生存环境多惨啊,梅花又怎样面对这些不幸呢?
13、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1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如此,梅花也不愿意去争宠斗艳,它对群花的嫉妒与排斥不理不睬。下片开始描写梅花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梅花盛开在冬季,生于万物凋零之时,故意躲开了争春的时节。即便是如此,仍然有许多花嫉妒与排斥它,可能它会被认为“自命清高”,但是梅花对这些看法并不在意,而是依旧独自地盛开在冰天雪地里。
16、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18、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19、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20、梅花可以说是古代诗人喜欢描写的植物了。因为梅花形态清秀、气节高雅,代表着古代文人的风骨。很多诗人都留下了描写梅花的好诗。我们之前学过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夸赞梅花心高孤傲的精神;王安石也写过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赞美梅花不畏寒冷凌寒独自开的高尚品格。梅花有很多高贵的品质,诗人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描写。我们看陆游是怎么写的。
二、卜算子咏梅陆游
1、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原文如下:
3、象征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傲雪欺霜、不屈不挠的气节,抒发了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4、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所以自秦桧时代开始,陆游就是屡遭打压,后来等秦桧死后,他的老师曾几复用,所以陆游才得出头。但这个时候朝廷依然被投降派、主和派所掌控。但这个时候呢,陆游的诗名、才名越来越大,所以主和派只得攻击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所以陆游号放翁,索性便号放翁,摆出这种姿态。
6、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邀争宠信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对自己抱定的信念的执着。
7、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8、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9、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1、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12、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15、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16、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17、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18、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19、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20、那么陆游跟随着家人逃往南方,生下来,幼年、一两岁,还被这个家人抱在怀里的时候,就经历了战乱、逃亡生活。陆游甚至回忆,说小的时候虽然他记不得当时的事,听大人说躲在草丛里,遇有金兵,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每个人怀里就藏了一个冰凉的饼子,饿了就咬一口。所以你想想,陆游那时候就一两岁,躲在草丛里,金兵来的时候就能忍住不哭,所以他骨子里头,天性就是要抗金的。
三、噗蒜子咏梅陆游
1、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2、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3、(每日诗词)感谢您的关注!
4、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驿:驿站.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愁:这里指惨淡、寂寞之意。著:显露。群芳:群花碾:这里指被车轮轧碎。
5、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
6、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7、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8、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服,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9、所以回到南方之后,陆宰一开始回故乡的时候走投无路,后投奔义军,当时有一股义军在东阳。东阳也就是现在浙江金华,有一股陈彦声,这个人叫陈彦声,他率领的抗金义军,后来慕陆宰之名,就接纳了陆宰全家。所以,这个陆游小时候很长的,有好多年,有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五六岁、六七岁,其实都长在义军的山寨之中的。所以你想想,这样的幼年成长经历对于陆游一生的那种抗金意志会奠定怎样坚实的基础啊!所以对于陆游来说,对于辛弃疾来说,抗金、主战、收复中原、收复神州山河,甚至像岳飞那样直捣黄龙,那是埋藏在血脉里、浸润在骨子里的一种人生的追求,是哪怕到死也不会动摇的。
10、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1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艺术手法: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正像自己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12、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13、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4、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5、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16、所以诗史上其实有一个观点,从陆游的词上其实也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主要精力在于作诗,他甚至也认为词不如诗那么重要,但是他的境界太高了,格局太高了,随便写写《诉衷情》啊、《卜算子·咏梅》呀,还有我们熟悉的像他写情感的《钗头凤》之类的,都是千古名作。但词史上一般认为像李白,诗仙,飘逸绝伦;杜甫,诗圣,沉郁顿挫。这两种风格是两个极端,能把二者综合起来,像苏东坡也很难,苏东坡只是旷达、超逸,但是能把李白和杜甫,居于他们之间,既有这种超逸豪放,又有那种沉郁顿挫的,能把二者风格合起来的,其实就是陆游。所以陆游落笔呀,其实既有像李白那种潇洒挥毫、流畅落笔的一面,其实又有像老杜那样,字字千钧、沉郁顿挫的一面。
17、赞美梅花的诗句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19、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20、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四、卡算子咏梅陆游
1、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2、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这首词,陆游借写梅花来写自己的遭遇,托物言志。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童年的颠沛流离以及家庭的熏陶让他立志报效祖国。但是事不如人愿,早年参加考试被推荐为第却被秦桧嫉妒;孝宗时,又被龙大渊等人排挤;晚年时,他赞成韩侂胄北伐收复失地,但因后来北伐失败而被诬陷。联系他的宦海生涯,他感觉自己就如同这驿站边的梅花,被诬陷、被嫉妒,但是他如同这朵盛放在雪地里的梅花,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即使身处险地,但是依旧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不懈抗争精神。
5、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6、这首词对梅花的生命力由衷的赞叹。在无人理睬的地方忍受寂寞,面对嫉妒,经历风雨,梅花仍然能够顽强的生长,生死荣枯全凭自己。即使零落成泥,仍然把自己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人间。依然完成了生命的高境界,那就是自我实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心灵的震撼。这首词一面写景。一面抒情一面真实的描写梅花的生存状态,一面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的心理活动的自然,真正描绘出了梅花的神韵。是古诗词中描写梅花的代表作。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
7、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8、《卜算子•咏梅》是陆游1172年冬或1173年春,大约在成都写成的。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正是当时陆游自己的情形的写照。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0、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11、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12、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13、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
14、所以到后,我们回头再去审视全篇,说老实话,至于这首词到底作于他被免职于蜀中、川中,还是晚年被罢职于山阴老家,确实都有可能,我个人更倾向于他中年所做,在川中被免职所作。但是只有结合他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心境和境遇,去理解这首词,我们就更能把握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价值诉求。这就叫由表及里,由皮外春秋及皮里阳秋啊!
15、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6、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
17、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18、原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2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该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状态与人生观。该句承接了上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描写出了梅花经历风雨之后的状态。“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字便描写了梅花四次的顿挫,先是遭受风雨而凋零,然后落在泥地里,“碾”字又加深对梅花的伤害,后梅花因踩踏而化作灰尘。如此残忍的折磨,即使肉身被毁,但是梅花的清香却留在空气中,沁人心鼻,于是迎来了“只有香如故”!
五、咏梅陆游古诗原文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小朋友们,读了这么多关于梅花的诗,你们喜欢梅花吗?以后我们见到梅花就可以背出好几首梅花的诗词了。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词吧。
3、但对这人世间的一切风雨、一切坎坷,陆游其实早已经预见到了,他预见到自己的命运,将要向那梅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他的精神、他的精魂,如那梅花一样,“只有香如故”!这是一种信念,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念,这是一种和他八十多年的人生息息相随、紧密相伴的永恒的信念!这种信念,无论成败、不论成功与否,无论旁人是怎样的诋毁、嘲讽、攻击、谩骂,也不论命运给予怎样的难堪与坎坷,诗人坚信,那种内在的价值、精神的芬芳,一定会暗香如故,“为有暗香来”呀!
4、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5、纵观这首词,虽是咏梅,却是陆游自己咏怀,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即使身处坎坷,但是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他以他高尚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令人动容。
6、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
7、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
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0、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11、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2、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13、(作者)陆游(朝代)宋
14、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15、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
16、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17、碾(niǎn):轧烂,压碎。
18、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这是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
19、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20、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六、咏梅陆游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2、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5、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6、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7、《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8、《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9、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此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然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10、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11、描写梅花好的词《卜算子·咏梅》
12、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13、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14、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15、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6、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17、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18、像春秋的时期,包括先秦,其实一般当时叫做“邮”,那么每二十五公里呢,就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够走路往返的距离,跑步往返的距离设一驿。那么到了汉代呢,就是改邮为驿,三十里为一驿,那么能传递区间呢,就由二十五公里然后一直扩大、扩大到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所以它关键讲究的是传递消息,讲究的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