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1、这首诗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乃一首游赏之作,因为它的确写出了春色的烂漫、赏春的愉悦,与任何吟咏春日的佳篇相比,都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2、一旦证悟,就会发现圣人之道并不是什么玄奥高深的东西,只要你体悟到了,便能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上都看出儒家之道、万物之理。悟道后的愉快、喜悦、安详的心情,和信步春光中轻风拂面、百花盛开的感觉,一般无二。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5、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深、影响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6、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7、这两首词我都很喜欢,也充满了画面感。而有画面感的一首,却是大家都背过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实很多人以为这首诗就这四句。但这首诗真正壮美的是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相比许多人对樱花、李花、海棠花傻傻分不清楚,紫荆就相对好认得多。常见的紫荆多是灌木,长得不高,开花时先花后叶,紫红色的一团团小花开在光秃秃的纸条上,喜庆又灿烂。
10、唯独喜欢生长在水边的幽草,黄鹂在树上鸣叫。傍晚春雨来得太突然,渡口旁早已没有人,只有一个小船横在那里。
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开得团团簇簇的晚樱资料照片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处(年代):宋(作者):朱熹(作品):春日(内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15、(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6、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17、春天常见的花卉中,还有梨花、李花、油菜花、牡丹、结香等,红花酢酱草、红叶石楠也是春意浓重的花草,与各种春日花卉相映成趣,有关他们的诗句也不可胜数。
18、责编:杨荃(实习)郭雯赵洋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1、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2、如果说白玉兰是春天的信使,迎春花则是春天当之无愧的时令花卉。这些天,各处公园绿地的迎春花也已陆续绽放。唐代白居易这样赞美迎春花: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春宋·朱熹胜寻芳泗水滨边光景新等闲识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译文:我选择春光明媚美观花赏草泗水边见边际风光景物间都换新颜随便都看东风面貌东风吹百花放万紫千红处都春景致满意请采纳
5、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7、是朱熹的春日全诗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错不了
8、在古代,紫荆也是寻常百姓庭院中广为栽种的植物,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9、300多年前,郁金香还曾在荷兰掀起过一拨抢购、炒作的热潮,终引起的郁金香泡沫破裂令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也为郁金香的“身世”增添了一段传奇。到目前为止,郁金香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多达8000多个品种。这种株型挺拔、花色艳丽的花生命力顽强,易于栽种,是颇受欢迎的阳台花卉之一。
10、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1、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12、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高骈《山居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3、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14、黄四娘家的花开茂盛得把路都挡住了,千朵万朵的花把花枝都压低了。蝴蝶在花丛中不时飞舞,自在的黄莺快乐地啼叫着。
15、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16、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美赞歌。
17、寻芳:游春,踏青。
18、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0、幽人归独卧的“幽人”是指什么?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中的紫和红是什么色
1、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南宋朱熹写的《春日》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4、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7、《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8、这首诗是宋代的朱熹所作。从字面上了解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但细看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由此分析此诗蕴含着双层意思,所谓“坐卧高堂,究尽泉壑",适合挂客厅,如果有诗有画的话,更好。
9、“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朱熹《春日》。本句大意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花朵都是春光点染而成的。这个千古名句除了可供直接引用表现春色满园、春光无限外,还可形容各种繁荣昌盛的局面和新生事物的蓬勃涌现等。有时则改变它的原意,甚至改“总”为“才”,用以表现“一花独放难为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显示出烂漫春光的哲理。
1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1、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12、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4、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满意的话。。请采纳
15、迎春花远看并不起眼,金黄色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倒垂藤蔓上,是上海常见的花卉。凑近细看,就会发现迎春花花型相当漂亮,金黄的色泽纯正灿烂,花苞上则显出一点点的红色,很是耐看。
16、辽阔的江南风景如画,莺鸟啼叫,百花齐开,村落中酒旗在春风中飘扬。昔日繁盛的南朝寺庙,如今都沧桑的矗立在烟雨中。
17、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18、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19、宋朱熹《春日》〔今译〕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赏析〕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春游诗;然而泗水已在金人统治之下,诗人不可能去春游。因而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所谓泗水,是暗喻孔门,寻芳是指求“道”。道的核心是“仁”,那么诗人这里便以春喻“仁”。“仁”的外现是生意,春(即东风)的外现便是万紫千红。我们看到万紫千红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万物的生意,便感到“仁”的存在一样。诗虽充满理趣,但形象鲜明,仅仅作为游春诗来欣赏,也是一首好诗。〔原作〕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的诗意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处鸣。
2、“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诗中诗人在赞美领略春天焕然一新的美好景致的同时,也生动点明圣人之道一如“东风”,乃春天万紫千红的蓬勃源头这一道理。因此,“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传为名句。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5、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6、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春日》中的诗句。
7、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8、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亦有对春的赞歌:“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就像无声的寓言,给人以启迪。在这个崭新的春天,让我们种下一颗希望,静待它生根发芽吧。
9、(诗词日历)大诗兄与你相约
10、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11、桃花是颇受中国人喜爱的花卉,不仅种种植历史悠久,地域也分布极广,这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对桃花的诸多吟咏就可见一斑。
12、万紫千红总春自南宋朱熹《春》:胜寻芳泗水滨边光景新等闲识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刘禹锡写首《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道看花玄都观桃千树尽刘郎栽第句类似另外刘禹锡《酬乐扬州初逢席见赠》句:沉舟侧畔千帆病树前万木春
13、春天是一年中美好的季节,它象征着万物更新、生机勃勃,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赞。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春天应该怎么说?宋代理学家朱熹给出了答案,他在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恰到好处、流传颇广。
14、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15、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1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有画面感的一首,我放在后吧,先说两首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8、在中国文化里,桃树经常和柳树栽种在一起,春天来时就是“桃红柳绿”的景象。这样的美景,每年春天在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都能看到,上海的公园绿地也喜欢将观赏桃树、柳树种在一起,粉红嫩绿相映成趣。
19、(大诗兄评)“万紫千红总是春”,无边光景,气象万千。朱熹不愧是千古大儒,写出来的诗就是振奋、提气,满满的正能量!
20、主播:袁茵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五、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作者
1、——(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4、我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朱熹,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其时泗水之地已被金人侵占,宋宁宗庆元六年朱熹去世,毕生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朱熹在这里说自己“寻芳泗水滨”,其实是指自己游于圣人之门,求学问道于儒学;心有所悟后,再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所见就与以前有了不同:“无边光景一时新。”
5、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出自宋代朱熹《春日》,原文:
7、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8、别后相思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9、译文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10、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1、柳树像一个巨大的碧玉,垂下万条绿色的丝线。不知道这些细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只知道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
12、“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所谓泗水,是暗喻孔门,寻芳是指求“道”.道的核心是“仁”,那么诗人这里便以春喻仁”.“仁”的外现是生意,春(即东风)的外现便是万紫千红.我们看到万紫千红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万物的生意,便感到“仁”的存在一样.这两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从全诗来看,“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