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莎士比亚赞美老师的名言(精选文案53句)

一、赞美老师的名句

1、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新竹》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3、我是幼苗,你是雨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我是小草,你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5、父母给了我生命,您给了我智慧,使我得以健康成长。

6、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7、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1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3、​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14、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毫不马虎。

15、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16、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17、​三尺杏坛度春秋,泪干丝尽品更优。霜鬓早染混不觉,培育桃李只埋头。

18、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19、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2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二、莎士比亚赞美老师的名言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教师是方便学生学习的人——罗杰斯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教坛躬耕四十秋,栉风沐雨两袖风。曾经壮志度凡尘,如今冷落无人闻。

7、辛勤耕耘的园丁,为下一代的成长,呕心厉血。

8、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片言之赐,皆我师也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

10、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1、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1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3、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4、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1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6、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

17、​日出七尺站讲台,夜来灯下伏案忙。鞠躬尽瘁勤浇灌,叶绿花红心脾香。

18、​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19、初涉知识海洋的我,差点儿“窒息”,是您——老师,默默地给我补充知识的“氧气”,无私但无价。

20、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除人的短处。

三、形容赞美老师的名言

1、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3、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4、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5、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8、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0、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11、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高的评价。

12、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梁,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13、​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上一篇上一篇:名人交朋友的名言(精选文案13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