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挽雕弓如满月
1、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作品借描写围猎的壮观情景,抒发了爱国情怀和报国雄心,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密州,今山东诸城。苏轼于熙宁七年五月受命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十二月到达任所,熙宁十年转任徐州,前后在密州两年多时间。
2、接下去两句写跟随太守出猎的武士,衣着华美,气势浩大。卷平岗,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这么大的阵势,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全城的士兵都跟随太守出猎,准备观看这位像孙权的一样的太守亲自射杀猛虎。报,意为告知。孙郎,指三国时期的孙权。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乘马射虎,马被老虎咬伤,孙权下马手持双戟与虎搏斗,后在侍卫的帮助下杀死了老虎。苏轼引此自况,狂态可掬。
3、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针对旱灾和随之而来的洪灾,苏轼一是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今天伫立在诸城城南的三里庄水库拦河坝就是基于当时河道的旧址;二是数次亲往城南的卧虎山祈雨,也许是天可怜见,数次祈雨,数次应验,也正是由于“常祈常验”,卧虎山的名头渐渐被常山所取代。
5、你好,我是(现实很骨感呀),很高兴为你解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6、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作者: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秋天,叶儿凋零如飘飞的精灵,片片落叶化身为梦想,留给我联想的引线,通过风中的低鸣,缝合了我那零乱一地的记忆——关于梦想的记忆。
8、甚至丝毫不顾及眼前险恶的政治环境,“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9、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力量,驱使着我在大年初一也放弃休息,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我看到自己在纸上随意写下的“清华”二字便潸然泪下;我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这个下雪的冬天,赶走了阴暗的严寒,让我的信念一直闪光……
10、2月23日上午6时,保定市公安局清苑分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在清苑区城区尚层名筑小区北门路边被汽车玻璃被砸,车内物品被盗。接警后,该局城关派出所指导员赵松龄立即赶赴现场。天色尚早,路上车少人稀,道路两边整齐排放的车辆似乎看不出异样。民警找到报案群众后发现,车辆副驾驶车窗被砸碎,车窗玻璃被整块摘下放置于路边,车内一片狼藉,典型的盗窃案件。看到现场情况,赵松龄同志立即联想到大年初一凌晨在公园风景城北门的砸车案件,作案方式、手法如出一辙。通过对周边区域走访,果不其然,仅附近区域便被砸汽车23辆。
11、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满月,形容弓弦拉开时的弧形象圆月一样,天狼星,是星星的名字,用来比喻敌人西夏.
12、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13、盘:不躲不怕,逆风翻盘
1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扩展资料作者简介
15、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1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6)
18、知州的职责所在,加之已经深深植根于骨子里的酬知遇、报君恩思想使然,苏轼还是将儿女情长放到一边、将失意苦闷抛之脑后,决心“勤于吏治,视官事如家事”(《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而且“以济物之心,应不计劳逸”(《与王庆源十三首之三》)。
19、看到自己治理密州成果初现,看到目前的政治形势似乎正沿着有利于保守派的方向发展,苏轼此时的心情如乌云缝隙中透出的些许阳光,以前深埋在心底的不能想、不敢想的念头得以迸发。
20、下阕抒感,着重表现其“壮心”。痛饮之后,越发觉得胸襟阔大、胆气豪壮,鬓发微白,又有何妨?鬓微霜,照应首句的“老夫”。“持节”二句句式倒装,正常语序应为:“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冯唐是西汉大臣,汉文帝时曾任郎中署长。
二、会挽雕弓如满月的会什么意思
1、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一诊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但是我一点也不心慌,毕竟才回来十多天,一诊的失败完全是在意料之中,并且这也可以激励我在寒假努力学习。第二学期开学,我充满信心,因为在之前的寒假里,我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越。
3、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4、正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词句的意思是::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6、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7、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8、请大家阅读完后记得点击分享本文到你的朋友圈,让你的朋友、同学等都能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你们的分享是我们更新的动力,谢谢!
9、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10、高考结果出来了,终于,我手握雕弓。
11、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12、苏东坡把柳永词作为参照物,有意识地别树一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后有幕僚用“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形容柳词,用“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形容他的豪放词作,可谓善于取譬,让这位豪放词宗开怀大笑。
13、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14、而且就在不久之前,保守派在与变法派的较量中小胜了一把,变法派的二号人物,时任参知政事的吕惠卿被正式罢相,更为重要的还有知制诰陈襄向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
15、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本是星宿的名字,因为它的形状和方位而被视为贪婪、残酷和侵略的代名词。北宋头疼的敌人就是屡屡侵犯边境的辽国,位置正好在北宋的西北方向。因此,“西北望,射天狼”看似是在说打猎,实际上象征的是苏轼希望能够驰骋疆场,击退西北入侵的敌军,为国家建功立业。
18、酸: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
19、|愚|教|育|过|旧|
20、计划本一页页翻过,第二次高考如约而至。
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翻译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云中,汉代设云中郡,郡治云中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十一个县,约分布在今大青山以南、东起至卓资县西境,西至包头市古城湾,沿大黑河流域南至清水河县喇嘛湾这一片地域内。
3、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4、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5、高中阶段的后一个学期,我依然激情昂扬。
6、会挽雕弓如满月制作材料日光盒子1天地灵心1幻境之主的印记3上古恶魔之魂5上古恶魔之角7环镜之石10材料除了恶魔之魂和印记都不怎么值钱,天地之灵没人打到过.不光是这弓,别的创世武器都短这材料.
7、此时的苏轼,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望得到朝廷的召唤,渴望在更高、更宽、更广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豪情满怀于胸、狂喜溢于言表。熙宁八年十月,苏轼再次前往常山祭谢求雨成功,归途中与随行人员会猎于铁沟附近后,留下了流传度甚广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8、哭完之后,抬起头来,我高呼,会挽雕弓如满月。
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圆|周|率|笔|墨|
1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2、试卷发到我手中的一瞬,我感到一种神奇。高考试卷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原来,高考题不过是普通的纸上印着普通的题,只是这套题被外界和我们自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1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4、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5、很多人认为,古代兵器就是用来打仗的,其实并不尽然。生活中,弓箭带给人们的思考也颇为丰富。比如“有的放矢”,的为箭靶,矢为箭,对准目标方能放箭,比喻说话做事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又如“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是说良弓不容易张开,但可以射得高没得深,良马不容易乘坐,但可以载得重行得远,选贤举能亦是如此,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有时可能会自己独特的个性,犹如良弓难开、良马难乘一样,不能因为这样就将其埋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说拉弓要拉强的,射箭要射长的,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这些都是人们从弓箭的操作过程和运动方式中悟出的规律和道理。
16、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17、后三句,苏轼豪情万丈地立下誓言:如果我被重用,定将用尽全力,狠狠打击敢于侵犯西北边疆的敌军。会,是应当的意思。挽,是拉的意思。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天狼,指天狼星,这里借喻辽国与西夏。
18、|赤|丹|宝|贝|网|
19、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20、案情重大,局指挥中心立即重新组织警力,公安局刑侦、技术、网安、迅速在城关派出所集结,仅十分钟“2•23”专案组便挂旗成立。经过走访,城区内尚层名筑小区北门被砸汽车23辆,尚层名筑小区东门被砸汽车5辆,泽龙中学门口被砸汽车6辆,公园东口路边被砸汽车16辆,公园北口路边17辆。通过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的录像,发现犯罪嫌疑人应为三至五人,头戴头套口罩,双手均戴手套,年龄在20岁上下,身材偏瘦,实施盗窃时,将副驾驶玻璃用破玻器或破窗锤砸损后整块摘下,随后探进上身在车内翻找财物。个别车辆砸损后车窗玻璃钻入车内实施盗窃。整个盗窃过程中,破窗手法熟练,盗窃手法老道,且现场除了几个足迹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线索。
四、会挽雕弓如满月全诗
1、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弓”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象射箭用的弓的形状,《正字通》对“弓”的解释是“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既说出了弓的两个组成部分(揉木而弦之),又说出了弓的功用(以发矢)。一把弓分为弓梁(也叫“弓背”)与弓弦两部分,古代的弓梁通常用坚韧之木制作,弓弦以柔韧之丝为之,搭箭于弓弦之上,便可用力引弦而发之。甲骨文的弓字,折曲部分为弓梁,直线形或弧形部分为弓弦。金文的弓字,只突出弓梁,而省略了弓弦,小篆的弓字与金文一脉相承、略有变形,在小篆的基础上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
4、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到了一个历史故事。《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造人陷害,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虚报了六个,被削职。冯唐为其辨白,认为判得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知州,故而把自己比作受人陷害的魏尚,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像冯唐那样仗义执言的忠臣给他辩白,洗脱他的冤屈,重新被朝廷重用。
6、我还要继续打磨,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是料想之词,应当,定会,一定。“挽”,拉,牵引。挽弓如满月,表示勇武有力。如杜甫有“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的诗句。“西北望”是倒装句,可还原为“望西北”。“西北”是对异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具体是指北宋时西北、北方的西夏政权。全句意思是说: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心至此和盘托出。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从而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9、|谦|虚|算|数|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1、如果您喜欢这首诗词,点击右上角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即可分享给朋友。
12、这是苏轼的一首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一句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当年北宋统治者比较软弱。经常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西夏就是其中之它位于北宋西北,今甘肃宁夏一带,都城在银川。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影射宿敌西夏王国。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比喻手法。赏析: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