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行知
1、待男孩接过4颗糖,陶行知也结束了这场充满智慧的批评教育。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4、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5、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6、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先生教育名言,缅怀先生!
7、文|陶行知编辑|金雀儿
8、青岛秦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初据他回忆,小丽平时学习很认真,也许是要考试的缘故,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9、◆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10、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1、这种因家长批评导致孩子走向极端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
1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3、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他就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这30句先生关于教育的思考和体会,一起来读读!
14、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15、比如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不应该做出“撒谎的行为”,但不能说孩子因此就是一个“撒谎的人”。
16、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17、它告诉所有人,为人师者
18、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一定要讲究批评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9、先生谈培养——激发创造力
20、这样吃这5种黑色食物,赶走白发、告别失眠!
二、陶行知著名三句名言
1、批评的话语不在多,在于简练、精妙,一语中的,点到为止。
2、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3、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4、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6、《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上海儿童书局1932年10月初版本
7、家长跟孩子对话时,应对事不对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
8、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好的先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更是教人做人。而学生的责任也不仅仅是读书,而是学习人生之道。
9、这等于给他判了“死刑”,使他感觉彻底没希望了。并且当我们破坏性地批评孩子时,扼杀的是孩子精神人格,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的是他的自我价值,使他失去改掉缺点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10、故事1: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11、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
12、▲为了全面推行普及教育,陶行知号召“全国小学生总动员做小先生”,提倡“小先生制”。图为陶行知在“山海小先生总动员大会”上讲话。资料图
1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4、第三颗糖,是“示现理解”之糖,
15、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16、夏天身上痒,螨虫太猖狂,请他来帮忙,一喷清扫光!
17、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是因为兜里没糖吗?还是不知道“鼓励比训斥有更好的效果”的这个道理呢?还是,我其实打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想去这么做呢?还是,即便我想,也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这么做呢?
18、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一八”事变、“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19、一天,先生在校园里看到有一名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另一名男生,先生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20、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
三、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具体指哪六大
1、先生关于教育的思考和体会
2、我让你住手,你立马停止了,你尊重我,那么我也理应尊重你,因为,人和人是要相互尊重的,所以我感谢你!又把尊重亲自演示了一遍。
3、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理由。
4、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批评孩子?
5、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6、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7、第四颗糖,是“示现宽容”之糖,
8、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10、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1、商务合作请加WX:bji1887详谈。
12、我在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脑海中只蹦出来两个字:漂亮!
13、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并不是什么极度高深的大学问,把它理清楚很容易,我们也都能理解,也赞同,当然也可以背下故事讲给别人,我们也可以从今往后在兜里时常备着几块糖。
14、先生已经离开我们72个年头。
15、今日,与各位读者分享一篇
16、我想,这种故事,哪怕是放到世界教育史上,也都是经典和丰碑。
17、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18、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六大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19、否则,孩子的错误行为还是会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四、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摘抄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四颗糖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被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推崇,在于它蕴含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3、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4、而且,具体地帮助孩子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会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促进孩子自觉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5、写在郑州暴雨死里逃生后
6、夏天身体湿气重,怎么办!巧用厨房一物,排走全身湿气!比艾灸管用100倍!
7、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8、每当孩子犯错了,作为家长常常被愤怒、失望、焦虑等情绪所裹挟,批评孩子起来口不择言,更谈不上注重方式方法。
9、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10、小明爸爸直接了当,毫不掩饰失望和焦虑的情绪,把这种情绪一股脑儿倾倒在孩子身上。我们需要明确,孩子的进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反复的试错和对细节的改进。当孩子学说话时,家长都能接受孩子不标准的发音。可为什么孩子长大了一点,就失去了这种耐心呢?相比掌握有效的批评方法,着急和焦虑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11、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12、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3、这时,男生早已经泣不成声,
14、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15、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16、陶行知:一辈子,一道题
17、从第三颗糖开始,就真正进入了教育家的境界,开始在“教育”了;因为据我了解,你并不是纯粹的在斗殴,而是那孩子欺负女生,你叫不停他,所以才出手了,所以这颗糖还是要奖励给你,不是奖励这个行为,而是奖励给你心中的那份正义感。又把理解演示了一遍。
18、批评的矛头必须是对事不对人,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9、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也是这两年才被引进国内的,很多幼儿园也纷纷开设蒙台梭利课程,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块蛋糕。但是要知道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百多年前起源于意大利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经过百年的历练,在海外早已经名声赫赫,而国内则是刚刚起步阶段,很多幼儿园虽然自称采用蒙台梭利教育,但是其实质内容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建议你可以在网上搜索蒙台梭利学校,不一定要局限于南京地区,你也可以向亲朋好友多多打听,比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因为一些连锁幼儿园会扎根于这些城市,同时向全国各地开枝散叶,说不定会惠及南京呢。收起
20、《行知诗歌三集》上海儿童书局1936年11月初版本扩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
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2、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3、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
4、时至今日,陶行知仍然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的精神楷模。“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知行合一”……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被我们悦纳、践行。
5、百年传承,南京同仁堂出品益生菌牙膏,用它刷牙,30秒终结口臭,10年老烟牙都能白到发光!
6、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