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的故事
1、苏东坡喜欢的世界也是我们喜欢的世界。
2、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3、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在学问上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一定会提出来,即使对方是老师,也会直言不讳。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
4、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夜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5、苏东坡不是二次元,苏东坡是三次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6、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7、“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后的一盘青菜。
8、诗人苏轼1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有两句是这样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9、“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10、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11、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12、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3、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14、相反,若能坦然处之,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15、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
16、东坡续诗 自以为是
17、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18、在官场生涯的第一站凤翔,苏轼得罪了、凤翔府太守陈公弼,著名的《凌虚台记》就涉及了二人间的办公室政治。
19、“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20、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次次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讲讲苏轼的故事
1、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2、几十年以后,苏轼在海南流放地,居然做梦,梦到了父亲第二天要给他考试,背诵《春秋》。苏轼忽然想起来自己连一半都没背诵完。突然给吓醒了,醒来之后,觉得自己就像挂在钩子上的鱼。“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引文:《夜梦》)
3、苏东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酒、茶、汤、花、鱼、水果蔬菜,
4、苏东坡向朝廷提递交了《乞致仕状》这是一份祈求退休的报告。
5、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6、诗人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7、“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8、相传还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散步于郊外,途中看到一座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问道:“我们手上挂着念珠,拜的是观音,那么观音手上挂着念珠,拜的是谁呢?”佛印回答道:“观音拜的是自己。”再问:观音为什么拜自己?
9、点击视频,四分钟走完苏东坡一生的路
10、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以后拍手叫好:“这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太好啦!小妹才思敏捷更胜一筹啊!”
11、“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
12、喜欢旅行,喜欢四川、杭州、海南。
13、一天,苏轼与他的文学好友姜志之饮茶闲谈,姜志之提议道:“苏子,我们还是指座中一物为药名吧。”苏轼以赞同的口气连声说:“好!好!”志之沉思片刻说:“君为药名。”苏轼不解其意。志之笑曰:“苏子嘛!”苏轼随即说道:“你也是药名,不是厚朴,就是半夏。”志之茫然无知,问其缘故。苏轼日:“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姜志(制)之!”志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那“姜”与“制之”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在中药的制法上有净选、切制和炮制等方法,其目的在于药品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用药安全。姜制法就是诸多炮制方法之一。
14、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15、苏东坡的醒酒药是什么呢?就是中药枳椇子。
16、满招损,谦受益,别高估自己的位置,也不要吹嘘自己的能力。
17、被贬至惠州时,喜欢吃肉的苏东坡不容易买到肉,便和屠户商量,买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来啃。
18、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我们更需要小孩子那种看似莽撞的精神劲头,迎难而上。
19、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20、一百四十二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豫章集》)
三、苏轼的故事,形象地阐释了什么道理( )
1、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2、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3、有年端午,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头顶悬挂的艾草小人。
4、桃符怒,往复纷争不已。
5、为官各地住公房,流放之地借居公房,临建私房,在黄州盖雪堂、南堂,在惠州盖了二十间江景房,在海南盖了三间郊区房。
6、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7、一百四十三东坡试院时,兴到以朱笔画竹,随造自成妙理。或谓竹色非朱,则竹色亦非墨可代。后世士人,遂以为法。(《山静居画论》)
8、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很小的时候就沦落在歌舞班中。有一年,年已40岁的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在与朋友宴饮时,在歌舞升平的风月女子中看到了清新脱俗、楚楚可人的王朝云。当时王朝云只有12岁,她身上所带有的淡淡的气质吸引了政治上刚刚遭受打击的苏东坡。苏东坡当即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9、苏东坡觉得生蚝特别好吃。“食之甚美。”写信给儿子:我从未吃过这样的美味,又取大的生蚝来烤了吃,我经常告诉苏过千万不要泄密,我就担心朝廷那帮君子们,听说了这事儿,争着抢着走我东坡的路线,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
10、每逢春节到来,人们都要在门两旁贴上桃符,到了端午节,又用艾草扎成一个小人,挂在门框上方。
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2、在400分钟的探寻之旅里,邀请你与我们一起,成为苏东坡的走读生,走一走苏东坡每一段路,读一读苏东坡每一个字。
13、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14、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水,喜欢大江、大湖、大海;
15、范进的“孤陋寡闻”。《儒林外史》在小说的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一节中,蘧景玉给一位老先生讲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较后把范进套进去了。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本来只是个笑话,却把范进的迂腐和无知赤裸裸的给暴露出来了。这里的范进就是我们中学课本上学到过的《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16、苏东坡在杭州,喜爱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17、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
18、12个地点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19、苏轼的故事: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20、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四、苏轼的故事500字
1、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
2、2021年第136期·总第691期
3、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关于苏东坡的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20集视频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僚,讲述完整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4、一百四十八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吃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墨客挥犀》)
5、网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6、同时,他上奏哲宗皇帝,提出疏浚西湖的五条理由。一是灌溉,西湖蓄水可灌溉杭州市郊稻田1500亩;二是民饮,自唐李泌开凿六井,引湖水入井,解决民饮,如果西湖干涸,居民饮水即成问题了;三是助航,引湖水进盐桥河,有利于城市水运;四是依赖湖水酿酒;五是有利于养殖鱼虾。
7、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8、操着一口我们时代的白话文,说着我们时代的故事,唱着我们时代的歌,信仰着我们渴望的信仰。
9、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10、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11、放平心态,让怒气和自己擦身而过,留一份淡然平和给自己。
12、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13、很多事情,都是在苏和仲10岁那一年发生的。
14、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是个长脸。有一天,苏东坡又和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更不示弱张口就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兄妹俩都用这个斗嘴的方法来演练学习。
15、喜欢夜游散步、喜欢做梦,梦见爱人,梦见童年。
16、诗人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诗人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受老师的喜欢。平时,诗人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
17、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这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18、苏东坡有诗句曰:“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见他对女人并不太在意,他每次被贬之时,都会将身边的姬妾送人,但始终没有舍得将王朝云送人,由此可见他对王朝云的喜爱和依赖。
19、苏东坡为什么是苏东坡?
20、“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五、我和苏轼的故事
1、苏东坡饮酒虽然很少沉醉,但他却掌握了极好的醒酒药,准备随时帮忙朋友。《苏东坡集》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明他醒酒药的来历:
2、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营救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马太守笑道:“我那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必须要办好,将功补过。”
3、透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就应。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苏轼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
4、诗人苏轼和堂兄妹们那时候大的乐趣就是在菜园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诗人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道:“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
5、等到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猪肉便宜,没人吃。他作了一首打油诗叫《食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6、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7、苏轼做了几个动作。自己住到城墙上,有家不回;富户不许出城,免得动摇人心;他亲自到禁军营地,动员军人救灾;然后在城东南修了一道长堤,派人驾船载粮,四处救济。
8、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王笔无言以对。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询问苏东坡的身份后,他们心中暗暗叫苦。
9、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10、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
11、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12、小妹又皱了皱眉头笑着说:“我加的字是‘扶’和‘失’,也就是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你们说怎么样?”
13、▏▎杭州:湖上四时看不足
14、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15、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
16、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17、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18、苏东坡的故事(第一讲)
19、在黄州,还需要提及的一个人,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
20、苏东坡喜欢超级大城市,也喜欢偏远小山村。
六、苏轼的故事
1、关于“退休”后居住在哪?苏东坡犹豫了半年,回老家四川眉州,去河南许昌,去江苏常州。
2、(春天来了)同题|春天来了
3、“两位兄弟,不要再争了。我们大家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都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还怎么好意思去争高低上下呢?”
4、286篇诗词文章字帖,解读苏东坡的苏式哲学
5、《我们的苏东坡》全网,同步免费观看
6、被贬至黄州,他上能写《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感叹历史悲凉、人生无常。下能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失落的人生中寻找洒脱。
7、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8、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他的字的特征是外形左低右高,但一股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经惊天动地了。由此,苏轼的书法成就被列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首。
9、痛骂和尚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
10、1074年熙宁七年,39岁的苏轼升任密州知州。在密州,苏轼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
11、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12、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13、他的诗风格独具,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大气,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4、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15、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16、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7、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18、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19、▏▎凤翔:苏轼官场生涯的第一站
20、他像我们一样每天写微博刷朋友圈,喜欢点赞与被点赞。
1、苏轼少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受人夸奖,以致渐生傲气。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2、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3、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4、当地人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5、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诗人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诗人苏轼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诗人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
6、“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7、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2)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8、所以,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9、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8)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10、而百姓,为了感谢苏轼这位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11、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坐船骑马拼速度,喜欢弯弓射箭、玩刀剑。
12、“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13、▏▎庐山:畅游庐山,破戒题诗
14、徐州的抗灾大为成功,所以朝廷发文表彰。苏轼修筑黄楼,这座黄楼讲了很多苏东坡的故事。
15、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16、苏轼11岁时便开始认真准备起了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以至全篇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肯发奋努力学习的学生能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
17、苏轼确实很神奇。两首《江城子》,同样的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