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精选文案109句)

一、诗歌赏析

1、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2、年来所行路,是备尝人世苦,

3、在所有题型中,有一道题,它既是难度的巅峰,又是文化的巅峰

4、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6、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8、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9、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把握全诗抒发的情思。

10、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1、(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1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3、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14、(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15、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7、(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8、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1、①意象+景象+意境+思想感情(“运用了××意象,描绘了××景象,营造了××(特点)的意境,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在诗歌中会出现许多意象,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把握这些意象,对我们回答诗词鉴赏题目是很有帮助的,下面为大家总结了100个诗歌中常会看到的意象,家长为孩子收藏!

3、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4、这句话突出了秦岭的雄伟和险峻,赞美了秦岭景色之美,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它的一种欣赏和喜爱之情

5、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6、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7、(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10、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

11、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12、(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3、但主手领我,仍前进不后顾。

14、虽然所饮杯,是苦胆调酸醋,

15、李白的诗炽烈奔放,怀才不遇;杜甫的诗沉郁凝重,忧国忧民;王维的诗含蓄生动,闲适空寂;杜牧的诗含蓄绰约,借古讽今;苏轼的词雄健豪放,旷达乐观;秦观的词情真意切,伤春离愁;李清照的词婉转凄切,忧国伤时;辛弃疾的词气势雄壮,报国无门。

16、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7、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

18、(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1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诗歌鉴赏作文800字怎么写

1、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2、现代诗歌赏析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②结构类型:首尾呼应、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层进、前后照应。

4、《用我的诗歌向着我所爱主》是我1968年在明溪劳改场写的,也是我喜爱并常唱的一首诗,因它唱出了我的心声,唱出了我对主的思念,表示我既愿意走窄路,又相信主要带领我由此路通国度。这首诗歌的词如下:

5、(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6、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示例: 过香积寺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8、(1)三个“分清”:分清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中描写的人物;分清是分析形象还是概括性格,前者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品质等,后者可不必考虑这些;分清题干要求是概括人物形象还是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前者只需从诗歌中提炼出要点,后者首先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9、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0、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11、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12、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出现的双音词,如“端居(闲居)、取次(随便)、若为(怎能)、阑干(纵横)、无那(无奈)”等。

13、鹧鸪天 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14、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17、《诗经》的诞生,让你顿悟诗歌的灵魂

18、(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19、新:2017年语文月刊AB卷二套题出版,零售中!

20、(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

四、经典诗歌鉴赏

1、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2、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3、①艺术手法(优先考虑修辞)。

4、(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5、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6、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言志,每阕内也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

7、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

8、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9、《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1、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12、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13、(诗歌常见的术语归纳)

14、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15、(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像的特点: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嗅其味,闻其声;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挖掘物像内在的品格、精神。

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7、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8、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19、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0、它的流派,是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南唐派、

五、诗歌鉴赏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2、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3、(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4、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5、⑤把握描写(景、人、物、事、场景)的内容和情调(哀、乐)。

6、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7、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8、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9、面对“表达技巧”,古来征战几人回?

10、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11、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1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15、用我的诗歌,向着我所爱主,

16、懂“诗家语”掌握了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才能消除文字隔阂。

17、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18、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9、(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20、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诗词大会”

六、诗歌赏析

1、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2、正所谓,知人论世,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那么,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生活经历突破。

3、get到了一个新技能,

4、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5、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6、近代·王闿运:接入春江,浩渺幽深。就便从花谈到月,又说到江,意境幽曲。(《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7、现代诗歌赏析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8、(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9、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上一篇上一篇:9首描写有关立夏的古诗(精选文案14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