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东坡的诗
1、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
2、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3、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5、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6、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7、作者要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同时凝聚了苏东坡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10、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11、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赏析:。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12、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13、谁都会怀旧,谁都会思乡,谁都会苦闷,可如果只是烦恼,并不能改良自己的心情半分。
14、人生中有太多的过客,不管你有多么的不舍,过客始终都是过客,总有一天会离开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放手,用豁达的胸襟,浪漫主义的情怀,把送别的压抑情绪一扫而空。
1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任志宏朗诵、陈刚播讲苏轼《石钟山记》
17、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8、越是平淡宁静的日子,内心越丰富,越快乐。
19、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20、■星期六散文刷洗一周浮尘■
二、苏东坡的诗有哪些
1、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2、为什么?正如斯宾诺莎所说:
3、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4、总有一天峰回路转,一切都会好起来,平淡日子才是真。
5、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
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习惯就好,看开就行。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当我们想起苏轼,嘴角总会露出微笑,你会觉得,生活美好,人生可期。
11、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12、今天,诗词君总结了100句东坡诗句,
13、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15、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峦和流水都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非整体。
16、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1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8、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1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0、人往往喜欢在喝酒时谈快乐和悲伤的事,谈梦想,但会在喝茶时聊聊平淡的生活,聊聊人生。
三、苏东坡的诗
1、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2、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3、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5、静夜沉思,豁然有悟,白天的忧愁烦恼和得失荣辱一笔勾销,以更豁达的心胸接受一切。
6、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7、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9、释义: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10、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11、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12、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13、十年前,苏轼和恩师把酒言欢,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1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冬景》
15、这6张照片,把婚姻、家庭和朋友讲透了
16、“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17、“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8、大文豪的诗词果然非同凡响,诗友们喜欢吗?
19、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0、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苏东坡的诗三观复苏
1、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每个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顿。我们希望生活不再漂泊无定,内心不再恐惧、担忧,一切不再让我们如此疲惫不堪,但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变故。
3、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4、苏轼小学1至6年级的诗(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小学三年级)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悯农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画谜语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原创投稿邮箱:xyw9128@qq.com
6、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7、虽人世有无尽的沧桑,我们更要学会看淡,一辈子很长,笑着慢慢走。
8、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9、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10、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相关图文
1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2、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1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4、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15、爱上了那种无论吃了多油腻的东西,一口下去顿觉满腹清爽的感觉;爱上了那种入口时是苦的,咽下去,过一会儿,嘴里又回荡着一丝甘甜的感觉。
16、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嘹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17、人生哪有不遇到坎坷的,难道坎坷会因为你害怕、躲避而自行消退吗?
18、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19、如若今生,能遇到一个愿意陪伴自己一生的人,那么,请握紧现在手中的幸福,珍惜彼此,别等失去,再话凄凉……
20、自古涟漪佳绝地。
五、苏东坡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俞敏洪: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答案让你意外!
3、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花褪残红象征时光流逝,令人惆怅,但是青杏的出现又冲淡了先前的伤感。
6、东坡词数不胜数,在此仅列举几首。
7、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9、谁都会怀旧,谁都会思乡,谁都会为壮志未酬而伤感。
10、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11、回文诗,在苏轼的一生当中共有过7首回文诗,其中一首《题金山寺》,可谓回文诗中的上上品。正序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反序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苏轼在作这首诗时,因为厌倦了朝廷中的尔虞我诈,请求外放。获得皇帝批准后,苏轼离开都城。路过金山寺时,苏轼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提笔坐下了这首佳作《题金山寺》,借景抒情,表露了自己的心志。诗中所运用的回文手法,更是令人佩服。
1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局中,会被众多繁杂的事务蒙蔽双眼,走不出来,但自己作为旁观者时,就能看出利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