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遇乐
1、银夜交融,月光漓水,龙洋开宴。
2、悬月初圆,斜阳夕下,十五元宵晚。
3、gǔ jīn rú mèng , hé zēng mèng jué , dàn yǒu jiù huān xīn yuàn 。
4、旧梦新年,青春嗟叹,但莫心中怨。
5、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6、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7、喜儿童,搜寻偏爱,舞刀弄枪呼喊。
8、炒栗飘香,煎鱼传味,红薯堪甜软。
9、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10、yǒng yù lè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huái gǔ
11、永遇乐:yǒnɡyùlè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押仄声韵。也有用平声韵的。②曲牌名。南曲商调、北曲歇指调都有。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阙都相同的。用作引子。
12、西风催雁,飞霜落叶,朝暮晦明轮递。
13、或许悲情,曾经遥叹,泪洒黄昏映。
14、刘辰翁词风以遒劲著称,但他也不乏细腻凄婉之作。这首词描写细致传神,情由景生,且真挚动人。刘辰翁在旅途中读到李清照感喟时事的词作,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抒发对故国的眷恋。
15、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6、春光明媚,春风缕缕,片片飞云舒卷。
17、恰遇情人,重开庙会,热闹名声远。
18、风流总被(fēng liú zǒng bèi ),
19、xié yáng cǎo shù,xún cháng xiàng mò,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xiǎng dāng nián,jīn gē tiě mǎ,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20、筑梦随波,时逢倦暖,一切听风雨。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yè máng máng , zhòng xún wú chǔ , jué lái xiǎo yuán xíng biàn 。
5、春雨酥酥,纤流汇集,山溪丰满。
6、本地秧歌,高跷狮舞,节目全观遍。
7、火树烟花,龙翔凤舞,瞩目琼宫灿。
8、《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9、赢得仓皇北顾(yíng dé cāng huáng běi gù)。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1、摆摊设位,支棚砌架,百货连台长贯。
1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14、潏水情波,少陵恩义,忆旧时同漾。
15、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收复洛阳、长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16、良宵事、汤圆珠润,款款蜜意烹煮。
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18、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19、翻译: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地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情基调就是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他可以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但是报国无门,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三、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翻译
1、这首《永遇乐》的语言有特色。激赏者如张端义,《贵耳集》评曰:
2、《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诗酒趁年华
3、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4、这两句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5、“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
6、翠树烟收,垂杨枝软,袅娜摇金缕。
7、日照山川,河流跌宕,齐盼春归燕。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词。全词如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③铿然一叶:铿金石声,此指叶声。此谓夜深人静,故叶落声也觉得是清脆的金石之声。铿:象声词,金石声。此状叶落之声。
10、心情万象,无形四海,日月惜花飞影。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yǒng yù yuè ·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huái gǔ )
12、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13、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5、寻常巷陌(xún cháng xiàng mò ),
16、迎至春归,送将春去,春色能几?
17、去是不去了,想却还要想。想什么呢?不去赏灯,是怕触动自己痛苦的回忆,关于那繁华丰盛的过去。“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中州”指汴京,“三五”指元宵。李清照的少女与少妇时代,正值北宋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日”,女眷们每到一年中看重的元宵节,就比拼着妆束打扮,戴着缀有翡翠鸟羽的冠儿,穿着金丝捻就的雪柳的头饰,上街纵目游赏。“簇带”,“簇”即堆,“带”即戴。“济楚”,是方言里漂亮、端整的意思。阔人炫富,女孩好胜,也是人之常情。
18、乐融融,千家万户,举杯众歌春曲。
19、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与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古喻今,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20、旧院楼空,伊人不见,蛛网如帘帐。
四、永遇乐元宵是李清照晚年所作
1、流行曲调,悠扬评戏,技巧任凭施展。
2、qū gǎng tiào yú , yuán hé xiè lù , jì mò wú rén jiàn 。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4、古时聚首,欲申雅意,口诵华章惊艳。
5、 yuán jiā cáo cǎo , fēnɡ lánɡ jū xū , yínɡ dé cānɡ huánɡ běi ɡù 。 sì shí sān nián , wànɡ zhōnɡ yóu jì , fēnɡ huǒ yánɡ zhōu lù 。 kě kān huí shǒu , bì lí cí xià , yí piàn shén yā shè ɡǔ 。 pínɡ shuí wèn : lián pō lǎo yǐ , shànɡ nénɡ fàn fǒu ?
6、《江神子·恨别》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7、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8、阳气攀升,残冰渐尽,柳黄将显。
9、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0、千古江山(qiān gǔ jiāng shān ),
11、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12、(解读)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3、A、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14、春来春去,年年如是,花谢花荣轮转。
15、水远山高,雏鹰展翅,去闯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