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的诗
1、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2、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3、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6、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7、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8、赏析: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9、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1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在这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于是作下此诗。
13、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5、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16、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17、菊花犹折御衣黄,莫惜危亭更上。
18、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19、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
20、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二、重阳节的习俗
1、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大数,在数中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2、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3、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4、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6、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7、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8、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同:沾)
9、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10、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1、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12、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13、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16、译文: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17、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好音乐带给你好心情
18、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19、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20、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三、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
1、四年级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
2、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3、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4、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5、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6、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7、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
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9、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10、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11、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1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15、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16、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17、译文: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18、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
19、问篱边,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
2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四、重阳节的诗句及节日风俗
1、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2、兴来相与共清狂。频把新词细唱。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5、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李白《九月九日即事》
6、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7、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8、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9、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10、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11、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12、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13、 这首诗是作者在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情。因为在唐宋时代,人们会在重阳节当天宴请宾客,第二天是小重阳,会再次登高宴饮,所以说两重阳。作者借酒浇愁,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被朝廷放逐的弃臣。他只好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登高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意犹未尽,所以在九月十日小重阳这天还要继续宴饮。但是菊花作为一种生命个体,却要惨遭两次采撷的痛苦。诗人不禁为此感到苦闷痛心。
1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15、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19、赏析: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20、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五、重阳节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