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精选文案107句)

一、婉约派

1、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2、晏殊“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题材宽度不同。花间派内容题材的狭窄,常被人所诟病的“艳”。由于这些词人大多是纨绔子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呈现出对享乐生活的追求和感官刺激的欣羡。婉约派多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受,这就使得诗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感情世界。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词语境界不同。花间派的“艳”主要体现在辞藻的艳丽,往往通过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整个场景。语句描写的艳丽,造句的精美。婉约派则是在花间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摆脱了花间派的“艳”,而变得更加雅致含蓄。语句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寄寓情感不同。1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婉约派

6、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7、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8、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

9、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10、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11、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12、所谓的“雅”,主要有两点含义,一是在内容上,写的是文人士大夫认为高雅的东西,写艳情时避免过分浅露或猥亵;二是语言上力求典雅,极少用通俗口语。

13、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14、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

15、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1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18、后世评价: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周济)

1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二、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

1、“婉约派”是宋词的一大流派。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他们继承唐宋五代以来委婉、清约的词风,作品多写男情女爱、离愁别绪,感情表达细腻,含蓄蕴藉,婉转动人,而且音律和谐,语言精美。这一词派的缺陷在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缺乏社会意义,但应该承认,他们为词的形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4、《西江月》: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扩展资料豪放派创始人是苏轼。豪放仅是作品风格,而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思想感情,初无两派之分。何况婉约,豪放不是对立面,尚有即不豪放,又不婉约者存在。

5、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6、除此而外,渴望美满爱情生活是李清照追求人生美好幸福的又一集中反映,如《点绛唇》:

7、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8、李清照的《漱玉集》:雨雪过后,东窗寻梅。你的脚步停留,何时晨鹰闻语。一叠回忆你的话中藏着回味,重温旧梦。过了几世不知不觉冬去春来,归来堂经年有几回春。

9、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等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位女才子,这对其后中国的女性,有莫大的影响力。

10、豪放派的特点: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1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2、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13、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柳永的《雨霖铃》都是很好的作品。

14、婉约派是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是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15、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6、“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扩展资料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1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经历的几首词:

18、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9、《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是后期作品之中的典型佳作。

20、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三、婉约派的特点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5、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6、“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笺即是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7、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8、《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9、豪放派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豪放派的风格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10、2:渴望爱情的少女时期—《点绛唇》

11、后世评价: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

12、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

13、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14、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15、花间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16、整首词六句,三十三个字,通过对夜半雨后与残酒未消的描写,来引出对海棠的关切。“试”字刻画出李清照纠结矛盾的心态。全词妙的就是后二句“绿肥红瘦”就能看出李清照的伤花之心,“绿肥”与“红瘦”的两相对比,将李清照的凄婉悲凉描写的十分透彻。

17、“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18、名句: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19、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20、宋词在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

四、婉约派诗词李清照

1、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2、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3、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4、4:思念夫君的少妇—《醉花阴》

5、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6、花间派在刻画人物,模拟内心世界的方面有很高的技巧,把人物内心刻画的真实感人。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妇女生活空间很狭窄,因而描写的场景就在特定的画面中展开。

7、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宋朝开派人物柳永,经秦观、李清照至鼎盛,所以宋词婉约派之祖应该是柳永!豪放派开派人物辛弃疾,至岳飞达鼎盛,所以宋词豪放派之祖应该是辛弃疾!

8、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9、在中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格局中,李清照可谓是幸运至极,她和赵明诚的结合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对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为李清照个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终走向定型。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她在诗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如《减字木兰花》:作者以活泼、清新、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1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12、对比花间派温庭筠的《菩萨蛮》与婉约派李清照的《如梦令》,就能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

13、婉约词以工感人。要求立意委婉、谋篇合理、句法完整、句式灵活等,对于谱格的要求也极其严格。

1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5、中国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16、后世评价: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陈廷焯)

17、后世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

18、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以李清照、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为例。

19、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20、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五、婉约派代表人物

1、后世评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冯煦)

2、“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3、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词派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4、后世评价: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王士禛)

5、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为宋词写作中两类不风格的词派。豪放派词一般题材贯通古今,视野阔大,纵情评点历史,感慨深切悲壮,气势豪放雄健。代表作家:辛弃疾、苏轼等。婉约派词一般擅长羁旅行役、湖光山色和都市风光的描写,注重在情感描写中透出细腻性、丰富性,在铺叙中有较强的抒情性,节律性比较舒缓。代表作家:李清照、柳永等。

8、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9、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0、后世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人。(刘熙载)

11、李清照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人称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12、婉约词以美感人。在用词造句上或含蓄婉转,或风格绮丽,或婉媚轻柔,或情致缠绵等等,其文辞华丽,所以具有很大的欣赏价值。

13、欧阳修的《六一词》:北宋欧阳修著。他的词风受花间尤其是南唐冯延巳影响,内容有自抒怀抱、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词,也有流行歌场的艳词,其中有不少风格清隽的佳作。

14、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15、婉约派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谐语言圆润清丽种柔婉美婉约派代表物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著名词)等婉约派四旗帜四旗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旗帜四旗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旗帜四旗号情:柳永婉约派四旗帜四旗号愁宗:李煜

16、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清照等。婉约派的风格是诗歌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17、后世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18、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19、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婉约派

1、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2、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3、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婉约派词人在表现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同时,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将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带入词中,借用词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6、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

7、北宋词家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形容这一类型的词风。婉约,顾名思义,即婉转含蓄。

上一篇上一篇:立秋诗词十二首(精选文案11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