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精选文案142句)

一、关于端午的诗句

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

3、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4、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5、——唐 刘禹锡《竞渡曲》

6、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7、端午亦称端是我国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故称重也称重午。

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一一边贡《午日观竞渡》

10、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11、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12、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13、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4、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5、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17、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18、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0、释义: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二、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3、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4、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5、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6、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7、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8、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9、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10、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1、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12、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小丑?

13、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14、五一劳动节手抄报作业又来啦?这些模板收藏起来,作业不慌!

1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16、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7、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8、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19、端午节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20、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三、关于端午的诗句五言

1、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2、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3、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5、觉得不错,请点赞↓↓↓点赞是一种美德~

6、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在仕途道路上的一种忧虑。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7、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9、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10、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1、龙舟的鼓点催醒诗人的梦香蒲与艾草的青香熏醒世人的良知站在水边回望几千年的呐喊汇成的涛声湿了我的鞋袜走上神坛的诗人香火熏黑了他瘦长的身躯唯有那把高翘的胡子与诗句仍如一支支利箭射穿世俗的天空棕子的悲哀在于成了诱饵问号是倒悬的鱼钩钓着诗人不屑一顾的名与利。

12、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13、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4、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15、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16、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宋)吴文英

17、——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8、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1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20、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四、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1、——唐 殷尧潘《端午日》

2、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3、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代·赵蕃《端午三首·其一》

5、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6、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8、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9、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10、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11、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3、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14、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陈与义

15、五色新丝缠角粽。一一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18、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干古。

19、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酒阑滋味似残春。

20、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五、陆游关于端午的诗句

1、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2、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3、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5、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6、《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8、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0、碧艾香蒲处处忙。一一舒顿《小重山端午》

11、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1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13、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5、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如下:《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1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出自宋代张耒的《和端午》

18、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1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0、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六、关于端午的诗句

1、曰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3、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一一苏轼《浣溪沙端午》

5、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潘《端午日》

9、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10、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竞渡”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1、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1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13、——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16、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7、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18、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19、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20、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1、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4、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6、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7、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8、从此灯红酒绿,再也不想牵谁的手

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0、魏殿松,河南南阳人,1974年入伍,80年代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90年代后任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央国家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等。

11、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这些都是各朝各代文人雅客们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描写。

1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

1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一一杜甫《端午日赐衣》

15、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6、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17、从此放下离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18、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19、从此单打独斗,避开尘世杂思妄念

2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积累的名言句子(精选文案14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