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化遗产日
1、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3、▶“科技考古•宁波讲坛”(第三期)
4、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5、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6、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外,
7、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8、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9、时间:5月25日—6月25日
10、2014年主题6月14日第9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口号是:瓷都千年薪火相传、保护遗产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中国、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11、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的蒙族长调民歌,山西传统木建筑,青海热贡艺术,和青海《格萨尔》史诗,桂林刘三姐歌谣,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贵州侗族大歌,陕西西安鼓乐等等。
12、今年,《中国记忆》12岁了。它是一个节点,更象征着一个新的起点。无独有偶,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于是今年的6月10日,不仅仅是第12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而且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13、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4、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大足区正式成为2015年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
15、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文化遗产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多的国家。
16、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17、内容:中国篆刻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朴的文字、巧妙的布局、精湛的刀法,共同构成了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18、时间:6月12日下午14:00地点:天一阁•状元厅
19、自2006年开始,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20、来源: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二、中国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日
1、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2、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人文、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3、史诗说唱诉说着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等,灵感来源于唐卡、藏戏、弹唱等,不断强化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历史连续感。
4、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分布:浙江省杭州市。列入时间:2019年。
5、1985年11月22日,中国成功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1987年,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及开始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并于同年首批有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什么呢?
7、▶宁波市外国语学校师生书画作品展
8、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遗产分布:北京市东城区、辽宁省沈阳市。列入时间:1987年(北京故宫)。扩展时间:2004年(沈阳故宫)。
9、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遗产分布:山东省曲阜市列入时间:1994年
10、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刺激方法包括用艾绒点炙或用针刺就这些管道的穴位,促进身体重新恢复平衡,进而达到预防和调节疾病的目的。针灸时,视各人具体情况,选择用针,然后用针刺激穴位。艾灸通常分为直接和间接灸,也就是把艾条直接放在穴位上,或把艾条放在靠近体表的距离,炙烤选择的区域。艾圆筒和艾条是用干艾蒿叶制成的。针灸在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目前,针灸的传承也包括在了正规学历教育系统中。
11、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然界的特有景观和生物。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12、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13、薪火相传,万代共享。
14、▶鄞地乡愁·寻根——魅力祠堂摄影展
15、时间:5月25日—6月15日
1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遗产分布:北京市房山区。列入时间:1987年。
17、▶天章特奖图书富——天一阁藏御赐《平定回部得胜图》特展
18、为什么设立要有这样的一个日子呢?
19、北京皇家祭坛—天坛遗产分布:北京市东城区。列入时间:1998年。
20、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
三、中国文化遗产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1、地点:各博物馆,文保单位
2、长城展示了古人在打仗时防守和传递信号
3、中国的文化自然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4、中国的文化自然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5、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遗产分布:安徽省黟县。列入时间:2000年。
7、青城山——都江堰遗。产分布:四川省都江堰市。列入时间:2000年。
8、6月9日,2018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凤阳举行。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厅、滁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文物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凤阳县人民政府承办。
9、伊玛堪或依玛坎,含义为鱼即哈(鱼),也有的认为是故事之意或是表示赫哲族这个捕鱼民族的歌。其形式有说有唱,类似汉族的大鼓、苏滩、蒙古族的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艺术,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
10、“世界上第一无二的山区建筑模式。”
11、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书法报》
12、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传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3、中国文化遗产则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力量的源泉,是印刻在基因中的习惯与印象,对我们来说,传承和发扬中华灿烂历史文化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任务。
14、那中国文化遗产日是什么?
15、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遗产分布:河北省承德市。列入时间:1994年。
16、链接:活动丨与古为徒——2016年度《中国书法报》主题临写活动
17、抖音ID:lingkejiazu
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19、伊玛堪是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赫哲族人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其中以说唱艺术伊玛堪流传广、受欢迎。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
20、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大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四、中国文化遗产日
1、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则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2、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上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3、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
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5、或纸质的彩色影偶形象,
6、文化传承历史,遗产延续未来。
7、长城。遗产分布: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入时间:1987年。
8、地点: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
9、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
10、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于2005年12月确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我国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11、从1987年到2017年,三十年。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12、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14、抖音账号:小伶玩具官方
1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距西安市区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16、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1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8、除了大家熟知的明清故宫,
19、中国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20、(分别订阅全年杂志免收邮费,单册订阅加收邮寄费8元/册)
五、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
1、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
2、为了保护那些保存在中国境内的
3、▶“我的藏书章”篆刻体验
4、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5、我们的国家才得以繁荣昌盛
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7、丁光清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展演、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方式,不断提升城乡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滋养我们的心灵,滋润我们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8、五台山。遗产分布:山西省忻州市。列入时间:2009年。
9、抢先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VR视频
10、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师傅对学徒的口传心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而代代相传。这些家族在木拱桥的修造、维护和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使这一传统技艺有所流失。
11、2021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2日。
12、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括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已600余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大、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面积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13、截止至2017年7月,
14、世界无烟日/小伶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