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故事
1、(注释)黄粱:黄小米,这里指黄小米饭。
2、我心中六节美丽的语文课
3、第鼓励实践,在实践中指导。
4、黛玉笑着追问:“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举出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个字,谈了自己的理解感悟,还有对“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中“青”“白”二字的理解。她的理解很有个性色彩:“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她们还研讨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余”字和“上”字。
5、“我现在还是懵的,其他孩子也都多才多艺,没想到会是我的小孩!予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接下来要去北京拍摄了,在这之前也会让予帆加强各方面的训练,争取以更好的面貌出现在荧幕上。”曾予帆的妈妈说道。
6、(注释)金玉:泛指珍宝,比喻美好。败絮:烂棉花。
7、(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8、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出名呢?
9、(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10、(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11、(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12、20岁左右的年纪是高发期,近国家很注意这种疾病的知识普及,有时候,读书,是可以救命的。那段时间,读书,我是当做续命的药来吃的,一刻醒着不读,便无法继续存活。(读这一节的时候,勾子又哭又笑;就像舒婷诗里写的:我的心裂成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13、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14、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15、(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16、这篇文章的故事开始于今年的9月11日:
17、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18、《高中语文知识清单》绿黄绿黄的,比较系统
19、高考语文成绩:123(这是在没有进行语文一二三轮复习,半年没有去学校的情况下的成绩,我希望,你可以更好)
20、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二、语文故事演讲稿
1、高一的语文成绩大致例举:65(满分100);
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4、有一次,这位大学者去见一位朋友盛温如,到盛家时,盛温如正提着一只小篮要外出。盛温如一见老朋友来了,连忙放下篮子,招待朱熹。朱熹看着他那忙碌的样子,问道:“你刚才提着篮子,要去干什么呀?”他回答说:“我正要去买东西哩!”
5、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6、☞班主任提醒: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情,孩子成绩暴增
7、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8、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9、(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10、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
11、《马克·吐温的妙答》。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智慧的反驳,比激烈的否认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世界上短的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短的信。
12、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
13、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14、(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15、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16、(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7、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动物叫寒号鸟。夏天,它们总是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18、如果平常放学早,就读书;周六周日,早上的赖床换成读书吧!
19、(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0、(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三、语文故事手抄报
1、高考前后的后,把64篇古诗文过一遍。
2、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3、第讲究讨论,透彻揣摩。
4、语文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
5、到了冬天,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6、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7、朱熹是宋朝有名的学者。
8、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9、*课外书籍推荐(again,真不是借勾老师的地盘打广告,只是个人经验分享,学弟学妹们自行判断、取用哈~):
10、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11、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2、(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13、(提示)比喻前程远大。
14、关于学习的语文小故事很多哦。
15、苏总13847221000
16、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17、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18、(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9、别再催着我们80后生三胎了!!!
20、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四、有趣的语文故事
1、(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2、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3、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
4、(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
5、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杀了。
6、(注释)罗:捕鸟的网。
7、(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8、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9、此外,柴金龙还说道:“语言和文字是学习任何科学知识、文化艺术的首要前提,对于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故事来呈现,将语言、文字、故事的魅力综合在一起,经过教育界、艺术界的专家多次探讨、论证,开发出适合孩子的《语文故事》课本剧,孩子们也都很感兴趣。”
10、(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11、(注释)出:超出。类:同类。萃;聚集。
12、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13、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由于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14、我渴望内心的温暖和需要关于痛苦的一切文字,我喜欢上了《朗读者》(以前看过,但也只是凑热闹),节目要看,书也买回来了全集。我每天都看,只要醒着。我还会朗读,读到"痛苦"一节时,我经常又有力气,又潸然落泪。我还一直看三毛全集,爱三毛的人,爱生活而不功利,而这,我想,也就是语文的要义。
15、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6、关于课本内容,课本上要有自己的笔记。老师教的也写书上,可以不独立设本,有启发的内容直接添加就好了。
17、(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8、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19、(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