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历史故事
1、(听故事)科普故事《老虎》
2、(听故事)科普故事《鳄鱼的眼泪》
3、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4、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5、世界传说故事《渔夫和精灵》世界传说故事《狮子和木匠》
6、石蜡因之而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厚。
7、廉政奉公方面,如“晏婴节俭相齐王”“汉文帝躬身节俭致安宁”“赵禹据法守正”“杜诗清正爱民”“曹操后宫无锦绣”“贞观名臣多清廉”“海瑞拒贿”“王杰为官两袖清风”等。
8、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9、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
10、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11、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12、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3、◆今年教师节如何过?教育部通知来了!
14、朱元璋出家皇觉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刘伯温论兵、燕王发兵靖难、朱棣登皇位、仁宗体恤民生、王振专权误国、北京保卫战、嘉靖帝崇道、海瑞备棺上谏疏、戚继光抗倭、名医李时珍、名臣张居正、智除魏忠贤、皇太极称帝、冲冠一怒为红颜、顺治帝出家、康熙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三征噶尔丹、乾隆帝禁书修书、少年纪晓岚、曹雪芹著书、林则徐虎门销烟……
15、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16、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和吕氏结婚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
17、他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做成大错,这些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改也改不了,连忙跪下痛哭流涕表示忏悔,老人拉到他的手,诚挚的说,你创造了治是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够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好事时时代代都会记住你,你可不能骄傲自大。。
18、今天大头爸爸要给孩子们讲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讲述的是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却没有人能想出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他想到利用水的浮力,将大象的重量用石块来代替,后成功称出了大象有多重的故事。
19、仓颉一听心里慌了起来,自己原先造鱼时是写成牛字的,造牛是写成鱼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20、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
二、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1、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
2、前言: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3、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4、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5、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
6、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家,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9、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10、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11、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12、不管传说到底是为什么,仓颉对中华文明的整个影响是持续的伟大的。
13、仓颉的名气越来越大,慢慢的开始马虎都起来。黄帝招来了身旁一个百岁老人,老人独自去找仓颉,仓颉正在教各部落的人认字,老子默默的坐在后,和别人一样认真的听,讲完别人都散去,唯独老人还不走。
14、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15、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
16、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17、治军方略方面,如“商纣王纵欲兵败牧野”“周武王牧誓励军”“孙武练兵斩宠姬”“秦穆公责己恕将”“秦始皇御边固国”“赵括纸上谈兵”“萧何慧眼识韩信”“曹操割发自刑约卒伍”“成吉思汗选将不拘一格”等。
18、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19、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20、当然在他造字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怪事,一日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呢?因为它造成了文字可以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其人的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三、关于和谐的经典历史故事
1、《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2、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3、(听故事)科普故事《孔雀》
4、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5、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6、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7、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8、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9、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10、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11、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12、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有何昌以对策居第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出现。
13、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失了街亭之后,司马懿带领大兵来攻打诸葛亮驻扎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兵将,只得以空城为计,大开城门故弄玄虚。司马懿到了一看,唯恐内有埋伏,因而撤兵离去。
14、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15、楚汉争霸、张良纳履、韩信拜将、白登之围、萧规曹随、文景之治、七国之乱、赋圣相如、独尊儒术、大将卫青、张骞通西域、司马迁忍辱著史、苏武牧羊、霍光辅政、昭君出塞、王莽篡汉、昆阳大战、班超经营西域、蔡伦造纸、科学巨子张衡、三顾茅庐、文姬归汉、赤壁之战、曹植妙作《七步诗》、闻鸡起舞、书圣王羲之、淝水之战、辞官归隐、刘裕北伐、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文帝统一南北、隋末农民大起义、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玄奘西行、远嫁吐蕃、武则天称帝、护国良相、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元和中兴……
16、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17、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18、治学成才方面,如“孔子虚心求学成至圣先师”“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张仲景为救世济民而从医”“牧羊奴王象好学成才”“柳宗元遭贬写华章”“顾炎武国亡家破矢志学”“詹天佑立志为国修铁路”等。
19、对啦!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它像一个布局合理的架子,把需要背要记的事情放进去,就在脑袋里变得清晰明了!
20、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四、经典历史故事
1、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2、再传马谡入帐,诸葛亮怒诘,马谡深自引咎,俯首甘受军法,惟求照应八旬老母。诸葛亮即令绑斩,复又唤回,以好言慰之。诸葛亮既爱其才,又有恻隐之心,虽正军法,而挥泪不已。
3、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5、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6、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7、喜欢大头爸爸就点“喜欢作者”吧
8、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明代学者苏竣在《鸡鸣偶记》中,对真正朋友还是虚假朋友作了区分。他 指出,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这样的朋友为“畏友”,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危 急关头,都能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可称密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 的朋友是“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是“贼友”。
10、勤政为民方面,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周文王不遑暇食”“秦始皇作制明法”“唐太宗勤行三事”“房玄龄孜孜奉国”“宋太祖艰苦创业”“范仲淹先忧后乐”“雍正帝与《朱批谕旨》”等。
11、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2、赤壁之战时,周瑜让诸葛亮立下三天赶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还叮嘱不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
13、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秦的武士所杀。
14、桃园三结义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15、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16、修身治家方面,如“周公言传身教”“晋文公示信伐原”“鲍叔牙辞宰荐管仲”“蔺相如避车让廉颇”“马援穷且益坚”“范仲淹设置义庄”“曾国藩严于教子”等。
17、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