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文案114句)

一、古诗词鉴赏

1、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2、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3、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6、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7、(解析)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成功地表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先要整体感知基调,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意象。

8、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9、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10、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1、再次落第,孟郊没了心绪,又牵挂母亲,便辞别同伴回家。母亲裴氏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并未过多斥责,而是接过孟郊的旧衣服替他缝补。

12、年华老大,功不成名不就,如何报答家中殷切期盼的母亲呢?他一边思念母亲一边写下《远游》:

13、想象描述类: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14、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

15、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6、曲与词的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7、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20、我们可以从现在课本内容的变化判断出未来考试的趋势,现在的古诗词鉴赏变得越来越重要,几乎成为了在语文考试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所占比的分数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高分。鉴赏较难的便是古词,一整篇词序的篇幅较长,并且存在很多意义,很难理解的生词连接,还有很多表达具体语气的语气词存在,如果整篇文章的大体思想和表达意思,自己无法理解,根本不可能一针见血地找出正确答案,更不要想依靠字数去获得辛苦分。古诗词的鉴赏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具体分析的,如果做题只是一心图快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去触碰到得分点,因此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先去进行一遍整体的浏览,看出这篇词所表达的整体中心思想,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去进行分析鉴赏。

二、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本诗里,这一联写的是什么意思?后人引用这一联,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3、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4、心领神会,就是赏读一首诗词的高境界。

5、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6、小暑•古诗词赏析大暑•古诗词赏析

7、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8、(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11、群内读者购书可享受单独折扣

12、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13、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14、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15、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16、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的事物入手。

17、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8、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19、(注释)飐:zhǎn风吹颤动。赖:亏得,幸好。

20、不论贤士达人还是凡夫俗妇,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亲戚”二句,道破人生真谛。家人亲眷因为跟死者有血缘,有感情,想到死者还会难过悲伤,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淡忘,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三、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1、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2、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3、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4、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5、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6、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7、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8、诗之所有为诗,是有要求和规则的,和现代诗的无下限相比,古诗词对于先做个人是有明确要求的。所以赏析古诗词,首先你得确定它是诗,再确定它是什么诗,然后再具体看内容意境。

9、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10、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14、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5、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16、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7、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流行、传唱久的歌曲。

18、比喻: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19、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20、(7)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四、古诗词鉴赏摘抄

1、意象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4、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5、古诗词鉴赏方法是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分清楚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情感。诗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结合。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6、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7、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8、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故称“董大”。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11、诗的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将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骨肉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在孕育万物的大地上,我们如此渺小,悲喜乃至生灭都微不足道,但我们会明白,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12、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13、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14、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15、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立冬•古诗词赏析小雪•古诗词赏析

18、“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19、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20、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五、古诗词鉴赏视频讲解

1、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2、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解析: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6、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7、立夏•古诗词赏析小满•古诗词赏析

8、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10、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生前荣辱,身后评价,大可不必计较。

11、点击上方搜索,看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12、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1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4、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15、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16、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18、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19、(2)鸠(jiū):鸟名,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20、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六、古诗词鉴赏

1、●学好高中数学,就这一个字!

2、题型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这两首诗的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5、“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6、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7、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8、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人文价值:诗词的第一魅力

11、(答案)(1)开花早,报春信,不畏严寒。作者以梅花自比,梅花的形象寄寓着作者坚强的性格、高洁的品质。

12、第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能体现国运兴衰。

13、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14、孟郊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四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十岁那年,孟郊父亲也去世了。母亲裴氏含辛茹苦地将他和两个弟弟拉扯长大,还不忘时时教导他读书。

上一篇上一篇:2023年危机公关案例(精选文案10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